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预学奠基,初探“适学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所谓“适学课堂”,是指在“适合教育”理念指导下,从学生追求和志趣出发,开设丰富多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课堂活动,构建适合不同学生多样化的培养目标的课堂。笔者以预学奠基,通过“核心目标”“让学方式”“两单五环”“搜集探究”等方式途径,积极探索品德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迎来了品德课堂的蓬勃生机。
  【关键词】适学课堂;预学;让学;两单五环
  所謂“适学课堂”,是指在“适合教育”理念观照指导下,从学生追求和志趣出发,开设丰富多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课堂活动,构建适合不同学生多样化的培养目标的课堂。笔者从事多年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学,一直致力于探索“适合教育”理念下小学品德学科“适学课堂”模式的构建,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特点,采用多种灵活多样、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展示、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打造学生获得自主发展、综合发展的美丽课堂。
  “让我们来寻根”是苏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的第11课,笔者在充分考虑小学五年级学生学情的基础上,以精心设计的“预学单”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研学、小组互学、展示问学、教师点学等环节,采用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角色扮演、视频播放、讲述故事、互动评价等活动,变疏远为亲近,化抽象为形象,引领学生感受祖国先民们的勤劳、勇敢与智慧,一步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一、以“核心目标”引领“适学课堂”
  “适学课堂”的核心目标是聚焦“学科素养”和“学习素养”的提升,关注的是学生的“学力发展”。本节课培养的“学科素养”是通过对先民们生活情况的了解,感受华夏祖先勤劳、勇敢、创新的优秀品质;通过华夏子女对根的探寻,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从小为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培养的“学习素养”是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通过汇报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以“让学方式”开展课前预习
  “适学课堂”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应该“让学”,并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和主动学习的动机,悦纳自我并挑战自我,欣赏同伴并善于合作。由于本课的大多数内容离学生年代太久远,比较抽象,学生几乎没有任何知识背景。因此,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课前预学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张“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对比表”的“预学单”,学生可以在自主完成的基础上再开展合作学习,也可以直接合作来完成。课堂上呈现预学成果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或擅长的方式来汇报。从课堂情况来看,学生采用了文字、画画、图片、做PPT等方式,从中可以看出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很高,从课前的自主或合作预习中,学生已经对我国原始人类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为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有效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以“两单五环”构建学习模式
  “适学课堂”的学习模式主要由“两单五环”组成,两单是“自主预学单”和“合作互学单”,五环是自主研学、小组互学、展示问学、教师“点”学、迁移悟学。这里的“自主研学”包括三个层面:一是课前的预学性研学,整体感知、质疑问难、资源收集等;二是课中互学性研学,教师提炼整合核心问题,学生在教师点拨下进一步自主研学、合作互学;三是课后的拓展性研学。预学性研学为互学性研学提供基础,互学性研学为拓展性研学提供基础。本堂课我侧重了“课前预学和展示问学”两个环节。由于本堂课教学内容较多,不可能把学生的探究过程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出来,因此,笔者着重体现的是“展示问学”环节。为了让学生有亲近感,能形象地触摸到我们祖先勤劳、勇敢、智慧的优秀品质,笔者和学生一起在课前了解炎黄二帝为人类所做的巨大贡献的基础上,探讨该用什么合适的方式来呈现“炎黄二帝”的丰功伟绩,从最初的“讨论交流汇报”到“小品表演”到最后的“模拟角色现场采访”,我们经历了一个反复选择取舍的过程。我们认为讨论交流太单一,而且炎黄二帝的功绩书本上写得很明了,学生一看就懂;小品表演要准备道具、剧本、场景创设等,耗费的精力和人力成本太大,因此我们最后选择了第三种“模拟角色现场采访”的个性方式,让两名学生戴上简单的头饰,模拟炎帝、黄帝,其他学生进行采访,既减轻了时间、物力成本,又能走进炎黄二帝的内心,让学生对炎黄二帝产生亲近感和崇敬感,能感悟到他们体惜百姓、一心为民的崇高思想以及不因循守旧、创造求变的创新精神,说明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天下为公、顽强进取、富有创新精神的伟大民族,我们为有这么优秀伟大的祖先而感到骄傲,同时唤醒了孩子们内心深处的创新意识,落实了品德学科素养的培养目标。
  四、以“搜集探究”触摸时代脉搏
  在“游子寻根,体悟眷根之情”这个环节,因为书本上提供的几个寻根故事都发生在十几年前,为了体现品德课程的时代性,笔者主要让学生课前搜集最近几年的寻根故事,课中进行交流汇报。其实学生在课前查找寻根故事的过程中,已经被华夏赤子们真挚动人的寻根情结深深感染,归国留学人才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慨然回国,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敬可佩,孩子们心中油然就会升腾起一股立志报效祖国的决心和豪情,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升华。
  总之,以预习为奠基,开展“适学课堂”教学,大大提高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效果,改变了以往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的尴尬局面,迎来了品德课堂的蓬勃生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489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