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必须面向研究性方向发展。在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教学研究组是学校教学研究的基本组织,是学校实施教研教改的主力军,也是教师开展合作研究的基本组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研究
新形式下教育教学改革的全新理念,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学方法,把课外了解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效果。从这种意义上讲,教师要不断的学习,给自己充电,提高业务能力,以适应新课改教学实践。教与学是两个概念,同时也是两个团体,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和学生,所以,教师要在提高自己的基础上,深入实际了解自己的学生——这就是所谓的“研究”自己和“研究”学生。此外,研讨性教学还应该研究教册和教法,综合促进全面发展。
1.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是提高课堂高效的基础:在甘肃省会宁县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经历了大大小小很多的培训工作,其中有甘肃会宁——江苏如东互换挂职交流,甘肃会宁——陕西宜川考察传经学习,还有邀请专家学者讲学、本土本域不同程度的集中长短期培训,使一批教育骨干迅速成长,带领和指导了一大批县域教师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的认识和提高、推进和深入、加强和辐射,发挥了以点带面的巨大作用。但是真正起到作用的是城市周边的少数学校,偏僻的农村学校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薄弱,还有必要进一步强化。我认为:
1.1发放培训教材,实现自我提高:我县农村偏远、教师数量庞大,不能及时进行集体培训或者外出交流,可以采取发放培训教材的方式,让教师自己学习、自我提高,把学习的理论运用于实践,并通过实践总结经验,总结出适合本土区域符合新课程理论的教育方法。
1.2利用节假集中,实现短期培训:近年来,我们县很好地利用了节假日进行了扎实的短期培训和观摩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毕竟在时间上、数量上和人选上有所限制,没有实现农村小学教师新课程能力的整体性提高。
1.3杜绝冒名顶替,实现课改参与:由于多年来农村小学教育师资力量的缺乏,一些“代课教师”“代理教师”和“聘用教师”仍然在教学岗位上“老牛拉破车”,经济收入少、思想情绪低,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没有资格参加培训学习,即使收到有关培训教材,也没有能力、没有思想、没有信心去学习和探讨。针对这种现象,教育主管部门要么裁减更新,要么提高待遇,要么照章奖罚,把培训工作的实效与课改能力的提高挂起钩,促进教育教学发展。
1.4严格规章制度,实现优胜劣汰:我县农村小学教师占很大的比例,“山高皇帝远,校长是县官”,校长一人说了算,规章制度只是一纸空文,教的好与教的差一样,课改与否无所谓,水平高低不在乎,能力强弱没关系,互相隐瞒、互相包庇、互相牵制。我县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实现优胜劣汰,使纯洁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强化教师能力有了保障。
2.新课改下教育教学认识的方式与方法: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主要是在課堂讲授阶段,通过灵活多样、生动有趣地激发、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听懂、弄精每一节课的内容。通过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和课堂尝试,使我县广大教师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加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那么课堂教学就很可能走了过场或收效甚微。因为数学这门学科比较抽象,很多问题要通过形象思维、空间思维、时序思维各方面去理解,不同于教历史和语文那样具有故事性、启发性和思想性,能够通过背诵和多读去理解,这就很有必要让教师探究数学的兴趣性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2.2研究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性:在新一轮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教学研究组是学校教学研究的基本组织,是学校实施教研教改的主力军,也是教师开展合作研究的基本组织。
2.2.1教师应该具备语言文字说明的硬功底,语言平淡、表情木然、动作呆板,激发不了学习氛围;
2.2.2灵活机动地掌握学生学情,改变讲授方式,及时准确地调整课堂听讲结构,或设问、或提问、或引导,但该讲的一定要讲,不该讲的留待学生自己思考,要详略得当、轻重分明、主次清楚,避免平铺直叙,发挥既准确又生动的语言潜能;
2.2.3当课堂出现沉闷气氛时,有必要加入少量的幽默语言、新鲜故事或简单笑料,但必须精短有效,因为我们上的是小学数学课,而不是语文历史、故事课,就像厨师炒菜放调料一样,既要掌握适度,又要达到合理。
2.3教师要自我充实:全面提高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化学等各门课的知识水平,经常阅读,不断“充电”,才能在备课、授课、课后总结一系列环节中游刃有余,显得知识储备丰富和引用自如,具备提高教学效果的潜在能量。
3.新课改下教育教学认识的效果与经验:教与研本身是两个概念,也是一个步骤:教是研的前提基础,研是教的更深发展;教必研才能具有探讨性,研而教就能实现更好的教育教学,才能把新课改理论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才能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3.1教师的“专业化”:教师要在全面掌握各类知识后把专业课专业化、专业课优质化、专业课高效化,这就是所谓“打铁先要本身硬”的道理。
3.2教师的“教育化”: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学生了如指掌,综合其社会环境、家庭历史、个性成长、认知程度和兴趣爱好,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就是教师希望激发、引导的对象,使出“因材施教”的绝招,才能达到整班推进、提高预期的目的。
3.3教师的“感情化”: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文化知识、浓厚的教育热情、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树立起从第一次站在讲台上起,把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528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