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庄子哲学中的中国传统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庄子是一位诗性的哲学家,他的思想正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所重视的超越生命的体验。庄子所追求的是纯粹体验的哲学审美之路,是一种“大制不割”的圆融智慧与大全之美。
  【关键词】庄子;中国哲学
  每每谈起庄子的哲学,总会从他和惠子的“游鱼之乐”说起,此中深入浅出地反映出了庄子的哲学观。在争辩中,惠子以一种理性视角将人与鱼孤立起来,把鱼看做客观物体进行研究;而庄子以生命体验的方式打破了人与物的界限,追求人与万物相通的境界,正如他所说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从这两种思维可以看出,惠子的哲学是充满理性的,而庄子的哲学更偏向于一种体验性的美学境界,其中充满了诗意。
  中国美学理论中讲求会通物我的境界,这与庄子在游鱼之乐中的追求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庄子追求融汇万物,打通“我”与外部的边界,化所有为一体。如果我们以西方逻辑学的思维来看,会觉得庄子的推理逻辑是存在问题的、不科学的。中国传统美学追求的正是庄子提倡人不为自然立法的观念。在人为的世界立法关系中,人是世界的中心,人握有世界的解释权,世界是在人的知识谱系中存在的。庄子认为这是一种虚假的存在。他觉得要把世界从对象性中拯救出来,还世界以自己本身的意义,而不是人类赋予的意义。他通过纯粹体验的“物化”法来进一步阐释自己的思想,如在《齐物论》中有段描述庄子梦化蝴蝶的画面,庄子自己和蝴蝶达到了忘我、忘物之境,自己便和蝴蝶没有了彼此,没有了冲突,融为一体,从而把人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最终庄子以超我的格局为万物打开了连接的通道。这种会通物我的哲学思想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影响深远,中国古代园林以此发展出了“濠濮间想”的境界。
  在中国儒、释、道文化中,三家流派同样在追求“大”,而道家所追求的是“无用之大”。庄子认为用理性去认知天地变化,穷天地之精神只能陷入目的论的陷阱之中。他认为无用正是大用,无用在体验中让心灵飞跃于天地间,它可以把人从目的论中解救出来,从知性中解救出来。这是一种精神境界上的大,是一种更为自由与超越的状态和情怀。庄子的“大”突破了常理的枷锁,重新思考了万物的意义,对真实的生命追求性灵的超越。如庄子外篇中的《秋水》所提倡的平等精神——以道观之,大道如一,也正是不以大为大,不以小为小的意识。大和小是人的意识分别,而当我们闭上眼睛,打开心中的生命之眼,去体会世间万物的时候,哪里还有什么大、小、美、丑之分。当达到庄子所追求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时候,万物相等,无短无长,无差无别,无髙无下,知识也融入了“道”中。道家的“大”也是中国美学观点极具的特质。明末绘画理论家董其昌就倡导画家在对自然写生中不要一味地追求名山。因为有名山,自然就有无名之山的观念存在,就有美与不美、有高有下之差,这样就会受到前人的价值标准的影响,而万物各自独特而真正的美就难以再被发现。只有放弃对名山的追求,才能有万物平等,人的心性才能优游于天地之间,才会发现万物的生命之美。
  佛教讲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圆融思想与庄子所追求的游鱼之乐同是一种“大全”的境界。庄子的这种大全境界为中国传统美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向。如清代画家石涛所说的“混纯里放出光明”,这里所说的混沌并不是糊涂不明,而是人与世界的浑然一体。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西方的艺术是科学的艺术,而中国的艺术则是艺术的艺术。中国古人认为理性分析不能带来大全之美,美不能依赖于表面的理性认知,应来源于内心的真切体验,它是一种对生命的呈现。而西方的艺术自现代主义以来,理性被无限放大,理性美学在西方的各个领域得到了极大的体现。中国的艺术作为另一种美学思想与西方美学并存于世,正是基于道家哲学的这种“大制不割”的圆融智慧与大全之美。
  在理性的认知中,很多人会认为庄子的游鱼之乐只是一种移情于物罢了,鱼只不过是受到了庄子的情感渲染而已。然而庄子并不是陶冶于这种世俗之情,而是畅游在一种“天情”中。人的喜怒哀乐之情总会与功利欲望牵扯在一起,这种世俗情感会导致人有先入为主的态度,影响著最后的判断。这在庄子眼中是一种失去天情的做法。他认为只有忘却人情,以无情感偏向的姿态去体会万物,才能带来性灵上的洒脱与安适。庄子正是忘记了自己的情感而独守天真,所以在对美的态度中,庄子的审美就是一种无态度,而这种无态度演变出了中国美学中特有的虚静理论。所以在中国宋代文学代表苏轼的诗中,常出现一种心与万物相融的境界——静故了群动,空能纳万境。这种超越了一般情感悲喜倾向的美学观,成为了中国人血液中固有的偏爱。
  庄子的思想同样注重对自由的追求,这在“游鱼之乐”的“游”中得以体现。庄子并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旁观者,而是把自己与鱼不分物我,与鱼同游。这种“游”的状态,强调出一种自由的品格。庄子能够在体验上和鱼融为一体而感受到鱼的快乐,这是一种没有任何拘限的境界。庄子认为受到知识束缚而失去自由的人就丧失了真实生命的意义,失去自由的生命将是毫无趣味的;没有自由,生命便失去了新的可能。所以说,自由让人们的生命有了一切的可能。对于人生命真正的关怀不是在困境中互相坚持而无法打破困境,而是让一个人回到真正的自由中去。庄子认为的自由就是自我内在的觉醒。庄子不是将权利交给知识,而是交给自己的内心。这与佛教所讲的“佛即是心”的道理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是要人们去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感受。
  总体来说,庄子的哲学是一种远离知性的道路,开启生命的灵性,返归内在的纯粹体验,重视当下自由。这些思想都成为了中国美学和艺术创造思想的精髓。与其说庄子在濠上观游鱼之乐,不如说庄子自己就是一条鱼——一条游戏在世间万物的、游戏于生命长河之中的自在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529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