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植学生的语言之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今年五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在古城南京举办的“七彩语文杯——第七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观摩活动。李伟锋老师执教的《水》这一课,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扎实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打破了“课堂像喧闹的浅水河”这一阅读教学现状,为引领“语文教学走出尴尬的境地”指明了方向。
  语文教学是干什么的?
  新版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于永正先生说语文教学说白了就是教学生学语言、用语言的。
  细读李伟锋老师的《水》一课就会发现,李老师的课堂教学正是着力于培植学生的语言之树,对如何落实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目标做了很好的诠释。
  一、熟读精思,发现“语言形式”的秘妙
  师:除了第3句话,这段话中还有哪些词句在表达上也值得我们学习?
  生:我找到的是三个“滑过”。
  师:他发现了作者反复用到了“滑过”这个词,都滑过了哪里呢?
  生:从头顶到膝盖和腿……
  师:在水的滑动中,这水滑过了四兄弟的每一寸皮肤。对呀,那如果把这句话直接改成这样不是更加简洁而清晰吗——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全身。你比较下这两句话发现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句三个滑过读出了水抚摸我们皮肤的时间,更体现我很享受这次冲凉。
  师:这次冲凉带给四兄弟的感受是——
  生:非常快乐的。
  师:你读懂了。你来说一下。
  生:第一句比第二句写得更加具体,可以说明这四兄弟冲凉很爽。
  师:更加具体。其实除了具体,还有一处也非常生动。
  生:第一句话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这样就更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四兄弟冲凉时很快乐。
  师:这句主要是词语的反复运用,这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同学们,就在水滑过的过程当中,我们体会到的是水流动如此之慢,如此之长,这还只是内容。你想过没有,只用一个滑过和连用三个滑过,它的区别在哪?这种感受一旦捅破就不得了了,你来说。
  生:只用一个滑过,说明这勺水并没有对他们产生多大效果,而连用三个滑过,说明这勺水滋润了他们,让他们从干燥的痛苦中脱离出来。
  师:掌声送给他。这就是具体而生动的表达,把这种感受描绘的清晰可见。就让我们带着这一勺水滑过全身的感受一起来读这段话。
  生读书。
  【评析】钱正权先生说:“阅读理解,主要是指对课文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理解。理解了语言形式也就深刻理解了内容。”我们生活中会有很多只可意会却不好言传的感受。我们只能说“太爽了!”“太困了!”或者一声叹息。那作者是怎么写出这一勺水带给四兄弟的感受呢?李伟锋老师发现“滑过”一词,通过删词前后的对比读,学生轻松领悟具体而生动的表达可把这种模糊的感受描绘得清晰可见。在李老师的课堂上,没有了语言训练和人文熏陶的两张皮,而是融会贯通、不着痕迹,这才是真正扎实的语文课堂。
  二、训练写话,内化“书面语言”的表达
  师:同学们,这缺水的日子不仅存在作者的记忆里,这缺水的现象也不仅存在作者的家乡,还有很多地方依然缺水。
  (播放背景音乐和图片)你看,在这一片干裂的土地上,一个渴望水的孩子;你看,在这一条崎岖的山道上,一群正在蹒跚而行的背水的男女老少;你看,一个母亲积了一点点水,小心翼翼地倒给了自己的孩子,孩子正捧着这一口水。
  假如你就是这个孩子,这一“捧”水喝下去是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看写作提示(出示提示),我们像作者一样,把这一捧水的感受写出来。好,拿出我们的写作单,把感受写出来。
  学生写话。
  师:同学们,我们心中有万语千言,现在先写到这里,我找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母亲小心翼翼地为我倒了一“捧”水,我喝下去,水滑过了我的食管,滑过了我的小腹,滑过了我的丹田,在我的心中这不是一口简单的水,是希望,是生命,是我的家人给予我最好的礼物!(掌声)
  【评析】钱先生说:“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不斷内化书面语言,不断丰富充盈自己的语言库存。学过的词汇和句子在练习表达时,能不时显于笔下或口语之中。”当下,很多教师都主张“语用教学”,以此在课堂上进行“读写结合”。可惜是很多教师“语用点”找不准,出现千课一面,为写而写,自然体现不出文本“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价值。李老师通过音乐和图片的渲染,让学生入情入境、换位思考,以文本为蓝本进行有效仿写,训练学生运用具体生动的词句来表达模糊的感受的表达能力,效果极佳。
  从《水》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老师的教学基于文本,但又不拘泥文本。其实,语文教学就应该如李老师这般,借助课文这个“例子”,发现“语言形式”的奥妙,揣摩、赏析并不断内化文本语言,为培植学生的语言之树不断输送养料,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11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