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作文激励性教学刍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生害怕写作文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认为还须以“激励为主,多管齐下”:以多种激励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深入生活、丰富体验;引导学生博览精读、积累知识。只有通过各方多种努力,才有可能让学生从写作中找到自信和乐趣。
  关键词:中学作文;激励性教学;语文教学
  教师的教育方式关系到学生的写作动力,治疗“厌写症”的“厌”,就要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和兴趣。
  一、激励为主:用正面之语,激作文之趣
  激励性教学旨在通过各种激励方式,激发写作兴趣,解决动力性困难。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学的激励机制,把学生的学习潜能转变为现实的学习能力。
  (一)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相结合
  首先,学生要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归因理论”就是引导学生能将自己的行为做正确的归因。从学生心理上,攻破“写作难”的心理暗示,导向可学、可提高的自我激励。
  (二)有形激励和无形激励相渗透
  有形的激励有多种表现,比如:物质奖励、作品张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学生的进步,对优秀的习作张贴公示,用榜样的力量形成作文的向上牵引力。
  如果说有形的激励是对写作过程与结果的处理,那么无形激励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写作前。无形的激励有言语的表扬、感知的能力培养、写作兴趣的形成……口头的言语表扬或是肢体语言的肯定,都是一种无形而有力的鼓励。
  (三)激励性教学应从低级到高级递进
  写作主体的水平有高低之分,相对的,激励也要有层次区分。对于初学者,旨在激励其写作兴趣,关注文章的整体表达是否通顺而不必纠结于细节。等学生已有一定的写作兴趣时,这时候再指出文章的不足,即“先放后收”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修改来提高写作水平。写作文跟改作文是不能分开的,作文的评改形式应多样化,让学生互评、自评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好办法。
  高级激励针对的是有一定作文功底的对象,有一定作文水平的学生此时不再满足于口头的表扬鼓励,更需要的是体会到写作给他们带来的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因此,征文比赛或发表都是有利于刺激学生获得写作成就感的。
  (四)因材施教,激励方式因人而异
  在作文评讲上,以表扬为主,对一般习作中的可取之处也要表扬;对学生习作的思想多点包容,避免将自己意识形态的东西强加于学生。
  针对不同的学生,激励的形式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就适合教师运用批评式的教育形式,让其卧薪尝胆之后奋起。但是,这样的负面激励是特殊的,也应该是适度的。
  (五)构建作文激励机制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过程,光靠一味灌输、被动练习是不能奏效的。”[1]采取激励性教学,应借系统的机制对学生施加影响。激励机制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纵向上深入,横向上丰富,用各种刺激来启发和激励学生。
  题目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时代特色,好的题目应该是大家都有话可写。作文题目主要有四种形式:命题、半命题、自主命题、材料。平时的作文練习可以采用自主命题式或老师给定几个题目自选,借此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是一门课程而不是一项作业。积极开展有益的写作课,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机布置作文。比如,学习到《春》,可带学生户外踏青,启发学生联系身边的自然美景,水到渠成地引出写作对象。
  开始作文练习时,适当放宽分数限制,让学生乐于进取。常评佳作能在班级中形成榜样的力量,奖励优秀激发学生力争上游。将优秀作品推荐发表,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评改作文的作用同样不能小觑。学生特别珍视老师的评语,每次发放作文或周记,都能看到学生互相传阅彼此的评语。评语应该遵循激励性、启发性、针对性、落实性的原则[2],让评语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多管齐下:引源头活水,浇写作之花
  (一)改变教学观念,重在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写作教学不应只为了分数服务,应试的考场作文只是一时的成绩提高,然而对学生一辈子的言语表达却无激励性的良好作用。文字的抒发是生命个体一生的需要,教学活动不应该为了分数而短见地扼杀学生的创作激情,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真正的写作能力培养,让学生受益一生。
  (二)引导学生博览精读,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要有“好学”的心态。要写好作文,单靠教师的激励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的配合和努力。平时的阅读和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教师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传授获得知识的方法,学生仅凭教师的知识来源是不够的,更需要的是学生自己多阅读,用所积累的知识在课堂上与教师完成思想的碰撞。
  (三)鼓励学生深入生活,丰富经历与情感
  我国自古以来就存在“闭门造车”现象。学生因为阅历的不足,只能通过自我幻想来虚构真实的感情。作文“假大空”在所难免。应鼓励学生深入生活,丰富经历与情感。
  中学作文“厌写症”是普遍的现象,治疗这一症状需要各方的努力。激励性作文教学从心理上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解决学生写作的动力性困难。同时,写作的主体在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更需要学生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邵名尉.建立作文教学的激励机制[J].语文教学通讯,1994(6).
  [2]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01.
  编辑 郭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18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