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术课堂中激励性教学策略发轫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激励性教学策略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运用激发、鼓励等方式来发散学生思维,加强学生信心,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运用激励性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及创新能力。【关键词】小学美术;激励性教学;信心;鼓励【中图分类号】G649.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158-01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教师激励的语言或者行为可以使学生获得自信。随着课程的深入,绘画要求难度的增加,部分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越来越体会到能力拓展过程中自我蜕变带来的成就感与挫折感伴生。这种挫折感在一定程度上会损伤学生主动创作的自信。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等将在这一过程中被逐渐消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身为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语言及行为,积极合理的使用激励性教学策略,降低学生的挫折感,放大成就感,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自觉。一、改善教育观念,接纳个性是激励性教学的运用基础当今社会的快节奏极易催生浮躁情绪,部分美术教师在指导绘画的过程中,往往希望自己说一遍学生就能完全记住,解释一次学生就能完全理解。这恰恰违反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一发展规则。教育事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业,教育是长期性的,美术教育尤其如此,教师要给予学生需要足够的时间让学习兴趣这粒种子生根发芽。每个学生因其自身生长生活环境的不同,都有自身独特的个性,美术教师要认知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完整的、正在发展中的生命个体,他们未来的发展充满无限的可能性。给予每一位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引导,是美术教育成果的基础。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拥有独特生活、情感经验的生命个体。教师要发自内心的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的闪光点。学生不是一张张白纸,任由教师在纸上作诗作画,他们是一棵棵正在茁壮成长的幼苗,教师的鼓励引导如同阳关雨露,促进其茁壮成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恰当地使用激励性教学策略,可以巩固学生的优点、长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教育激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也要学会接纳自己,学会接纳老师,要能够看清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正确对待,了解接受每位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当教学两端的双方均树立了正确的观念,激励教育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序开展、有效体现。二、注重语态神态,传递信任是激励性教学的交流媒介“信任是最高的奖励”,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既是肯定,也是激励,更是对学生的尊重。激励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中充分运用自身的肢体语言和神态表情来获取学生的信任,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创作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个性。教师要勤于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细节,与学生在神态中做到交流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依据“罗森塔尔效应”理论,教师对学生充满期待,就会潜移默化的通过肢体语言和神态表情把这些期待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学习上受到激励并取得进步。这就要求老师在美术教学中反复用激励性的语言,如“你很棒,老师相信你能行”等类似的语言暗示学生,学生的向师性及被认可感会促其不断坚定自己的意念,唤起信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被教师信任,相信自己有创作好美术作品的能力。比如,笔者在从事二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时,有个男生非常调皮,不仅自己不认真听课,认真作画,还要影响他人阻止同桌画画。后来一次这个男生在美术课堂上画了一只机器猫,虽然画的内容与本课主题不符,但是其绘画创作的表达尤其自身的独特性,我真诚的表扬了他,并且向全班同学表示,相信这位学生在以后的美术课堂上会表现的越来越好。从此,该男生在美术课上的表现产生了巨大的改观,从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由此可见,老师鼓励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认可和鼓励会让学生有莫大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强化学生自我创作的兴趣,从而催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三、多元化评价作品,多面发展是激励性教学的最终旨归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能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起到激励作用。对于学生最后的作品呈现,教师一定要谨记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学生作品评价方式,多元、多维、立体。要透彻运用激励性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去观察学生,多样化的评价学生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学生作品中的出色之处。以多角度发散式思维对学生作品进行激励评价。不要忽视每一位学生,尽量对每一幅作品都要评价,评价中还要注重学生个性,学生审美的培养。教师的鼓励是学生信心的来源,鼓励性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发展。比如,在某次小学六年级《人物装饰画》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一学生的作品被周围同学嘲笑,笔者走到他的桌前,他还用手盖住了自己的绘画作品,随后他挪开手掌,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幅精心绘制的画面,只不过人物的五官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夸张变形错位,我意识到这似乎有一些毕加索风格的意味,随后我现场用多媒体找到毕加索的一些人物作品,并进行了人物及作品介绍,再把这个同学的作品拿出来进行比较和解读,该同学的画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和肯定,从此“立体派继承人”的绰号就归这位学生所有了。在之后的美术课堂上,这位同学更加自信了,经常会主动把他的作品拿给我看,课后与我讨论一些西方画家的画作,还会尝试不同的创作方法。由此看出,教师发散式的激励评价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肯定,从而强化其对美术创作的喜爱。综上所述,在课堂上经常使用鼓励性评价,在充分肯定学生作品及学生内在潜力的基础上,指出努力方向。让学生对美术学习充满自信、充满兴趣,轻松愉悦地学习到知识技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个性及创造性。教师灵活运用激励性教学策略,把握好激励与提出问题的尺度,能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取得更加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史靖勤.教学中运用激励教育的几点尝试[J].青海教育,2010(Z3).[2]裘润潮.激励教育例谈[J].教书育人,2003(13).[3]關丽.激励教育的几种方式[J].江西教育,2001(11).宿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儿童视角下艺术与英语教学和谐共生的研究》(SQ2018GH1x113)阶段性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44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