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是取材于生活,又从这些素材中所提炼、升华而形成的。美术教学更是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美术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和绘画能力。本文针对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将课堂与生活联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初中美术 生活化 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指出,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实现“美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新课改教学理念中,教师既是“设计者”,也是“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应该被设计成在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反应学科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美术鉴赏的教学环节、向他们传输美术知识;然后利用各种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让他们享受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在这些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是主体,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为他们指导。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
  在美术生活化教学中,淡化了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观点,将各个学科进行联系、交叉,这将让学生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在美术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深入了解学生,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体系与生活经验与美术课堂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让他们更加喜欢美术。
  一、充分运用教材
  教师应当在美术课堂中灵活地应用生活化教学。如今的初中美术教材是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编写,其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初中美术教材,将其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结合,引导学生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之中发现艺术与生活的联系,发现生活之美。另外,除了课堂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美术课外活动,对丰富多彩的生活进行观察、了解和探索。
  例如,美术教材有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观察、塑造一个美观、温馨的生活空间,教师在对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居住空间、学习空间的观察能力,并让他们学会美化与改造生活空间,善于利用艺术品、摆设来装饰生活空间,营造一个舒适、有条理的环境。这样将美术课堂和美术教材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意识到美术存在于生活中,并调动学生积极当美的创造者,让他们充满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不是照搬生活,而是基于生活的升华。美术的学习不仅仅是基于绘画的色彩、形状、线条等技术层面,更要挖掘出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与所表达的情感。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景,让学生体会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是美术生活化教学中的必要方法。所以,教师应当合理创设适合学生的生活化美术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
  以美术教材中“清晨”这个主题为例,这个主题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发现清晨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在这个主题的情景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学生熟悉的景物为素材,比如下载学生所在城市或学校表现晨间风光的视频或图片,在课堂上展示,并对学生提问:在这些熟悉场景所看到的清晨景色中,能找出那些可以代表清晨的景物?该如何描绘它们?然后让学生将观察到的结果写出来并对他们的结果进行总结、汇总。之后为学生布置绘画任务,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兴趣,描绘出表现清晨的作品。最后,将这些作品在班上进行展示和评价,并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表扬。
  三、自己动手创造美
  美术课堂不是枯燥的说教,教师应当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完全融入美术课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事物,作為学生美术创作的素材。
  比如在灯饰创作这一课题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鉴赏生活中的灯饰,再根据自己的灵感,制作出自己设计的灯饰作品。在课前,教师让学生将制作灯饰的材料与工具如剪刀、胶水、卡纸等准备好。在课堂中,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一些关于灯饰制作的视频,再鼓励学生思考并讨论“艺术家是怎样灵巧地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将自己的灵感和想法实现成美丽的灯饰”。然后让学生大胆想象,考虑如何利用手边的材料,将其做成漂亮的灯饰。这个趣味横生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体会手工制作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还能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四、突出学生主体
  在美术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美术的魅力和精彩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具体做法是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原型,让学生在美术生活化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并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
  比如在“装点生活”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为引出教学主题,教师可以选择两个杯子作为教具,一个杯子上面有精美的图案装饰,而另一个是普通杯子。通过让学生对比这两个杯子的区别,让学生讨论和交流美术装饰在装点和美化生活中的作用,并让学生观察和鉴赏生活中做装饰作用的一些图案和纹饰,再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比如绘画、雕刻、剪纸等方法自己创作纹饰,用来装点器物,美化生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影响日益增大,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日益注重培养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精神。教师在美术的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在常见的生活用品、生活环境中发现美的素材,并与同学交流所见、所想,将生活与美术有效结合,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
  例如在“蓝白之美”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欣赏蓝印花布美丽的图案和配色,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观察其上的花草图案并对学生解释图案的含义。再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蓝印花布的制作步骤。然后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某种蓝印花布的图案及其含义。教师再对学生的交流结果进行总结。在这样的美术课堂中,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
  五、注重直观感觉
  良好的美术素养需要敏锐的观察力,任何美术创作都是基于对视觉形象的感知和再创造。因此,视觉感受是美术学习中的重点,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
  比如在“人类的朋友”这一主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各种动物的外形特点,并让学生学会如何用线条来描绘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动物能让学生感觉熟悉、亲切,并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同时,通过观察实际动物,学生能学习到如何利用线条来造型。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各种不同的方
  式比如观察、描绘、描述等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动物,通过欣赏不同动物的图片和视频,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基本特征,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外形,并学会用不同的工具描绘动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如何用线条描绘生活中的动物掌握地更加深入。
  结语
  经过多年的实际经验和教学实践,将初中美术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能让学生深刻体会美术“灵感来源于生活”的特点,并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实现“美育”的教学目标。总之,美术的学习是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将生活当做老师,不断从其中学习并获得灵感的奇妙过程。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应当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初中美术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虞小新.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初中美术生活化教育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16):160.
  [2]张露.妙趣生活,欢乐美术——生活化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7(22):179.
  [3]全秀春.探寻生活之美好,实现美术教育生活化——《指南》背景下幼儿美术生活化教育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23):203-204.
  [4]李春艳.初中美术生活化导课方式实践探究——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22):140-1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70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