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教学情境;学习兴趣;创新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情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践与理论、情感与理性、旧知与新知、背景与知识以及问题与思维的关系和矛盾。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易于学生理解、消化、吸收。情境就是湯,知识是盐。巧妙恰当的情境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巧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发思考,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新课导入方式要常变常新,保持“源头活水”才能使每一堂课都有新鲜感,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讲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时,用多媒体播放一段雪地上行走和滑雪的对比视频引入课题。并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体重相当的两个人一个深深陷入雪地,另一人却在雪地上自由滑行?
  ★讲授第九章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飞行表演,虽然学生不在现场观看,但惊险的画面、强烈的视听效果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拉近了现实生活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并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十几吨重的飞机靠什么力量托起来,能够在空中自由飞翔,而且还能上下翻滚做出各种动作?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探究学习。
  二、巧设情境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许多物理实验要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例如光学实验在暗室中进行效果好,学校不具备的条件,老师就要创造条件,巧设情境,有效完成实验。
  ★演示光的直线传播的实验中,把窗帘拉上,在相对暗的条件下,老师用喷雾器喷出水雾,用激光发生器产生的激光照射到水雾上,光的传播路径就显示得清清楚楚。这样在课堂上模拟了雾天或黑夜才能看到的情境,学生发出了惊奇的叫声。
  ★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节的学习中,用数码相机拍摄乒乓球放在流水的水龙头下方不被流水冲走的视频,上课时用多媒体投影出来,展示了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的真实情境,完成了课堂上无法进行的实验。
  通过这些生活场景的模拟和展示,把学生带入了具体的物理情境,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意识到身边处处都有物理知识,消除了学习物理的神秘感,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创新意识。
  三、巧设情境攻克难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许多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如果巧妙地设计物理情境,以直观的方式再现物理知识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把学生带入具体形象的情境中就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
  ★讲授运动的相对性和参照物时,引入电影《闪闪红星》歌词中的“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伴随着播放电影片段,讲述:“山走来迎”是以船为参照物,而“山不动,是船行”是以岸为参照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中,就有了直观的感受,使抽象的概念生活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学习平面镜成像时,播放视频画面引入吴伟《题饮图》诗句“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形象地反映了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在这些直观形象的场景中学生轻松地理解了概念,突破了难点。
  学生欣赏着彰显物理活力的、活灵活现的画面,吟诵着优美诗句,学习着物理知识,领悟到了物理学的价值和美,感受到了学习物理的快乐,达到了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效果。
  四、巧设情境完成练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习题如果只是干巴巴地陈述物理问题,把知识点孤零零地展示出来,学生读题时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设计一些跟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社会热点、趣点问题为背景的习题,使学生在读题时倍感温馨、亲切,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例题:为了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绿色生态戈壁旅游城市,我市大力实施湿地修复保护工程,并在全市各处修建了人造湖,形成了湖光山色、绿树成荫的戈壁美景。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湿地、湖面的水面面积大,可以大大减弱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这是利用了水的 大的特性;大量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且 (选填“吸热”或“放热”),可以调节湿度和气温。
  以学生熟悉的环境、事物为背景,学生倍感身临其境,情景交融,学生读题时津津有味,让解题过程亲切自然,顺利作答。
  ★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古诗词的试题新颖别致,切入点恰当,是检验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好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例如:(1)张继的《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包含了哪些物理知识?(参照物、音色、凝华)(2)郭沫若《游武夷泛舟九曲》中“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包含什么物理现象?(扩散现象)。(3)“潭清疑水浅”是光的折射。(4)范仲淹诗句“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包含了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知识。
  诗词创设的文理相融的情境避免了直接陈述枯燥的物理问题,学生读着朗朗上口的诗句,思考着其中蕴含的物理学知识。
  “情境教学的好处是把教材教活了,把孩子们教活了,把教学过程中的育人功能充分地体现了出来。因此,‘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探索。”教学实践证明,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是充分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编辑 郭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18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