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打造初中历史课堂构建师生互动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初中历史知识贯穿古今,透析中外,历史的知识跨越的时间与空间较大,因此抽象的情境也較多,课堂上知识点繁多,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述时间占据了大半,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被压缩,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始终都是教师热情洋溢,学生不发一言,或者学生以记笔记和课后死记硬背的形式去学习,整体的教学效率不高,教师应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积极构建轻松课堂环境,拉近师生的距离,在师生自由的互动模式下,学生畅所欲言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形成独立的历史思维,并展开积极的课堂讨论,让历史的教学过程趣味横生。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构建;师生互动;策略
  师生互动分为不同的模式,以往的互动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照本宣科地回答,互动结果差强人意,而在新时期的互动中,不仅预留给学生的表达时间更多,且更为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学生能够通过思维的碰撞,联系历史和实际的问题去畅想,徜徉在历史的视域中,梳理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线路线索,感受历史深刻的底蕴,受到历史的熏陶,获得精神层面的升华。
  一、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环境
  历史的情境蕴含了深刻的知识定理,而教师应结合历史较有趣味的这一优势,从情境模式出发,使得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学生放松身心,仿照历史文人墨客的辩论形式,随意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死板地聆听教师已经整理好的知识去记忆,他们的思维变得灵活起来,在历史课堂上基于教师的指引和点拨,能够由浅入深地摸索历史的内涵,在历史的课堂上更加轻松地展开互动。例如:教学“夏、商、西周的兴亡”时,学生大多都对封神榜的故事烂熟于心,教师让学生自己整理一下有关的历史故事线,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有关武王伐纣的故事,阐述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定理,结合故事的发展对于每个朝代的兴亡时间能够自主进行梳理,对于西周的分封制有充分的认知,在故事的大致性知识点梳理后,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哪些内容是捏造的,哪些是真正的历史史实,进而教师结合大禹治水的故事,让学生走进夏王朝,一番故事的推衍中,学生参与的热情较高,课堂上有着较为轻松活跃的氛围,师生互动的积极性提升。
  二、通过提问互动活动提升教学效果
  师生互动的过程离不开提问,教师给出的问题应具有开放
  性,让学生能够发散思维尽情联想,在问答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积极互动配合和讨论,深化对历史问题的思考。例如:教学“秦王扫六合”时,教师提出疑问:“秦是在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灭掉了六国?秦朝和秦国的区别是什么?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有哪些?针对统一与分裂你们觉得哪种情况对百姓有利?你眼中的秦始皇是什么样的?”学生有的认为统一的过程中牺牲无数人,十分残忍,各国盘踞也能够相安无事、安居乐业,因此认为秦始皇施行的是暴政,有的学生认为各国统一后,才能够更加公平地构建一个国家秩序,反而对百姓有利,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等作出了历史不可磨灭的贡献,教师可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反馈,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辩论,通过疑问展开互动和激辩,学生能够激发主观意识,参与师生之间的互动。
  三、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
  历史的知识较为抽象,部分历史史实都留存在相应的纪录片中,教师可让学生看到历史上一些较为真实的情境。例如:近几年的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新增了屠杀受害名单,教师可通过网络的渠道,将人民日报公示的相应的受害者名单一一利用幻灯片演示出来,此时无需多言,在默哀中学生的情绪就受到了极大的感染,教师应充分利用各个节日,让学生铭记历史的时刻,虽然我们这个时代的孩子并没有经历过一些抗战史实,但历史必须铭记,教师应通过网络渠道获取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在历史的教学中注重爱国主义的培养,给学生的求知填充动力。再比如:教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侵华的相应影片,并将圆明园原本的风貌与现阶段的残垣断壁相对比,学生十分愤慨,更加懂得“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促进学生课堂互动,提高课后自主求知进取的推动力。
  四、互动教学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学生社会的阅历有限,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在小组合作中,可交换思维,展开积极的互动,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例如:教学“美国的诞生”时,学生可以合作展开角色扮演,他们徐徐地拉开了帷幕:1620年,一百多名逃避宗教迫害的英国清教徒,乘坐一艘叫“五月花号”的船只,开始了前往美洲新大陆的航程……这样的互动课堂打破了传统的互动模式,使得学生参与度更高。
  综上所述,师生互动环境的创造,应从一个较为自由的空间着手,让学生徜徉在历史的海洋中,感受历史的美妙多彩,在互动中形成自己的人生智慧。
  参考文献:
  [1]李秀娥.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其解答策略[J].新西部,2009(16).
  [2]张亚梅.新课程改革与历史教学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1).
  [3]乔远慧.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21).
  编辑 高 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19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