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四步法”提高小学古诗文教学有效性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古诗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古诗文教学,不仅有助于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传承,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培养情感,陶冶情操。然而,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隔”与“不隔”的问题,即“隔”主要在于时空的隔绝而导致的文字表达形式与背景的差异,“不隔”则在于古诗文与现代文学艺术的情理相通,也就是文化的“通联”。基于此,为消除古诗文与现代文化“隔”的壁垒,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文部分教学的有效性,广大语文教师一直都在努力,通过融入课堂、创设情境、挖掘文本、启发想象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化对古诗文的学习与理解,进而提升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文;有效性;课堂教学
  古诗文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内容。一直以来,关于古诗文部分的教学有效性等问题,都是多数小学语文教师教研的重点和热点课题。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与鉴赏古诗文的能力。对此,教师应当遵照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将教材文本教学与课外补充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学习、感受、理解古诗文知识,进而达到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以下,关于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作者做了以下探究实践:
  一、 融入课堂,夯实学习古诗文的坚实基础
  纵观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可以发现,其中关于古诗文的学习内容相对较少,教学时间也极为有限。为克服这一困难,使古诗文教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安排的情况下能够更加有效,则首先应当从全局上把握,通过开展“归类学习”等形式来融入课堂,从而夯实古诗文学习的基础。古诗文的“归类学习”大致可以氛围“人物”与“题材”两个模块。教师通过分文别类,引导学生进行大量古诗文的阅读与积累,以此帮助学生实现从题材、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对古诗文进行分析、比较与归类,培养其在同中见异、在异中见同的能力,进而使其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古诗文作品的立意和作者的情感倾向。具体操作中,对于“人物”专题模块的古诗文学习一般围绕同一个诗人的作品或者多个诗人的作品进行专题学习;对于“题材”专题模块的学习,则结合小学语文教材设置情况大致可分为“咏怀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这三类。通过比较、分析去了解和掌握古代诗文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诗文的写作技巧以及诗文所营造的意境等知识。
  二、 巧设意境,感受古诗文的文化内涵
  语言精练、意境深远是古诗文重要的艺术特征之一。在小学古诗文教学过程中,要想进一步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则可以从意境创设与导入方面着手,通过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以情入境、以境导情,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古诗文的深远意境与文化内涵。例如,在学习李白的《赠汪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送别”的情境,让学生用眼睛直观地去感受友人惜别、依依不舍的场景,从而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在学生初步领会全诗意境与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再重点对“将欲行”“闻”“不及”等字、词内涵进行解析,之后再顺势引出“深千尺”和“送我情”之间的情感关联与夸张的写作手法。这时,教师再在学生对全诗有了整体的把握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拓展教学,如引入古诗词“忌直贵曲”的创作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化对古诗文的写作技法的学习,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效率。
  三、 挖掘文本,提高解读古诗文的有效性
  通过巧妙地设置情境与合理地导入情境,来帮助学生自主理解与鉴赏古诗文之后,教师还应当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适时、恰当地对文本进行深入地挖掘与解读。依旧以李白的《赠汪伦》一诗教学为例:教师通过情境引入教学,并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文写作者的情感以后,则需要将教学重点放置在对文本的挖掘与解读方面。在解读文本之前,教师可以先对诗文中一些较难理解的字词进行阐释与讲解,让学生掌握这些字词的实质内涵。在了解相关字词释义的基础上,教师在对文本进行深入挖掘与解析。如“忽闻岸上踏歌声”的“忽闻”一词,表面释义为“忽然听到”,但结合全诗进行解读则可以发现,其包含的意蕴并非仅在于此。“忽闻”一词展现了写作者在船将开未开之际忽然听到友人在岸上踏歌送行时,内心难以自控的惜别之情,并且该诗句还与后面的“不及汪伦送我情”相互呼应、相辅相成,同时借用“深千尺”的夸张写意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描写得更加生动而耐人寻味。为此,在对该诗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将该词、该句作为关键词句进行解读,从而提升该诗教学的有效性。
  四、 启发想象,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完全,而古诗文中所表达的情境与意蕴又相对抽象,因此学生在学习和理解上存在较大的困难。对此,则要求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联想与想象,从而真切地感受古诗文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和思想。例如,在《忆江南》一诗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江南的美景来引入诗文教学,并提出“江南好,好在何处?”,结合作者亲游江南的实际感受引导学生对“旧”与“谙”“红”与“绿”等用词的联想与想象,从而使学生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红”与“绿”互相映衬的江南美景,从而激发学生对《忆江南》一诗的学习兴趣,并增进其对该诗的理解。通过此类做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对学生学习和理解古诗文无疑具有积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五、 結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因势利导,通过巧设情境帮助学生快速地入情入境,又要通过深刻挖掘文本来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有效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融入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引导学生积极地联想与想象,使学生如临其境,真切感悟到古诗文的美丽,激发起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并形成独到的见解和产生情感共鸣,最终促进小学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蒋瑾.诗情画意授古诗——浅谈小学古诗文教学[J].学周刊,2013(4).
  [2]冯淑连.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8).
  [3]王永新.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5(4).
  作者简介:
   王学俊,中小学一级教师,河北省黄骅市,黄骅市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63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