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为什么课堂评价很重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整个教育体系包括学校和教师的核心追求。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教育体系内部不同的主体经常会有不同的抓手: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要提高教学质量,当然得抓教学,所以学校和教师的着眼点就在教学上,尤其是在“怎么教”上;对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抓考试,所以或明或暗的各类统考、联考屡禁不止。
  这样做是否有效?或者这样做是否够了?答案是否定的。我先引用美国学者斯蒂金斯的两句话。第一句话,“任何课堂教学的质量最终都取决于那里所运用的评价的质量”。第二句话,“如果评价不能在课堂层面有效地运行,那么其他层面的评价都是在浪费时间”。这两句话很有颠覆性,乍看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同,是不是学者们哗众取宠,为搏眼球而玩起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字游戏?
  第一句话强调课堂评价对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第二句话强调的是相比较于外部评价,课堂评价对教学质量提升所起的作用更大。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拍脑袋式的论断,相反,它们有着坚实的实证依据的支持。最近有一本在国外非常热的书,叫《可见的学习》,對800多项有关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的元分析进行了分析,发现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平均效应量为0.56,可以转化为20%的增长量,意味着一个原本在群体中处于50%左右的学生,因为评价就能够提升到前30%。这本书的作者是新西兰学者约翰·哈蒂,之前他还有一篇文章——《反馈的力量》,专门关注了反馈的作用,结果发现在以往12个关于反馈的元分析中,反馈的平均效应量为0.79,相当于29%的增长量;而马扎诺研究实验室发现,追踪记录学生的进步,可以有0.92的效应量,可以转化成32%的增长量。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这里不做进一步的解释,但我们可以提供另一个数据作为参照:学校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平均效应量为0.4。从数据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评价对学习的影响。但是,研究也表明,不同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不同的。比如,反馈的影响几乎是学校教育平均效果的两倍,追踪记录学生的进步的效应量更高,而反馈、追踪记录学生的进步在外部评价中是做不到的。
  教师的课堂评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这种影响总体上会通过两条路径来实现。一条路径是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即教师所熟知的评价的激励作用;另一条路径是通过影响学生的认知来影响学习,即通过帮助学生对“我要去哪里”“我现在在哪里”以及“我怎样才能从现在所在的地方到我要去的地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来影响学习。相对而言,前一条路径的效果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仅靠激励并不能必然保证学习效果的改善;而第二条路径的效果则是确定的,如果学生能明确自己要达成的结果,也知道自己当前的学习状况,而且还知道要为此采取的策略,那么学习的改进将是必然的。
  课堂评价也会通过影响课程、教学来影响学生的学习。首先,课堂评价会影响课程。为什么在课程目标的三大领域中,实践中最受重视的还是知识与技能?为什么有些教师就像驾校的教练,不会多教一点考试以外的内容?为什么都说学生是主体,但依然以简单的“授—受”、机械的训练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这些问题都能在评价上找到根源,那就是评价在影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方式。甚至有学者认为,“不是课程形塑了评价,而是评价形塑了课程”,因为“评价界定了学生认为重要的东西,决定了他们如何花时间,如何看待作为学生的自己”。其次,评价也会影响教学。这里不作详细论述,您只需要想一想,您有没有上过一堂完全按照预先既定的教学方案展开的课?如果您在上课过程中作了些变化,那是因为什么?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变化都是因为您在教学过程中搜集到了学生学习的信息。当课程、教学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
  没有良好的课堂评价,我们就无法持续获得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准确信息,因此不能帮助学生回答“我现在在哪里”,无法让学生知道自己当前学习状况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也就无法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无法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之上。“以学定教”“精准教学”“因材施教”等也都只能是空中楼阁。
  (台州学院   318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824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