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据平台是影响诊改成败的关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数据平台;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28-0027-03
  朋程研究院作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数据平台”)的研发和技术支持单位,自2013年起全程参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评估、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平台研究与试点工作。笔者在此过程中深感数据平台的重要性,正如教育部职成司高职发展处任占营副处长在一次讲话中指出的,“教学诊改的关键是平台,诊改的瓶颈是平台,成败也在平台”。
   一、数据平台对诊改的关键作用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制度建设的通知中指出,诊改要求“数据系统支撑”,职业院校要“建立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和分析人才培养工作状况,依法依规发布社会关注的人才培养核心数据”。数据平台在职业院校自主诊改、利益相关方参与诊改、教育行政部门抽样复核等诊改相关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提供诊改重要基础
   诊改是学校基于自身现状,聚焦学校专业、教师、课程、课堂、管理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过程。数据平台的数据结构包含学校基本信息、领导信息、办学条件、实训条件、经费情况、师资队伍、专业与课程、制度与管理、社会评价、学生信息等十个方面数据项,覆盖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通过对结构化数据的源头采集,可以观测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整体状态,查漏补缺,可以为学校开展教学诊改工作提供重要基础。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为学校诊断人才培养工作各要素的质量、挖掘办学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提供依据,也可以为改进问题、提升质量明确方向。
   (二)促进学校规范管理
   中等职业学校诊改工作首先要保证“三个基本”,即学校的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数据平台通过对学校制度建设、管理机构、管理要素等管理体系数据采集字段项的设计,引导学校重视全面质量管理,不过度聚焦点状缺失,以便了解问题全貌,系统改善,逐步促进规范管理。比如,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顶岗实习方面,设计了各专业基地实训项目、实习对口、实习起始时间、实习时长、住宿条件、学生保险、实习薪酬、实习指导教师等实习实训过程全口径和全段数据项采集,引导学校关注实习实训全过程管理,并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实训的规范进行学生实习管理。再比如,在学生就业方面,除本届毕业生数据外,还设计了上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数据采集,引导学校加强对毕业学生的跟踪管理。
   (三)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内涵建设是影响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因素,数据平台尤为重视内涵建设的相关数据管理。在状态数据中的专业与课程建设方面,涉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使用、校企合作、学生实习实训等教学全过程的标准与运行情况;在师资队伍方面,关注教师队伍结构的同时也关注教师的持续培养与教师长期的教学输出情况、效能提升情况和发展趋势,综合体现教师的教学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实现了专业、课程、教师按个体采集信息,有利于对个体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精准定位问题源头。
   (四)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数据平台覆盖学校人才培养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数据,能反映学校办学各方面工作的真实情况,为学校教学工作自主诊改提供数据服务,为主管部门、各级诊改专委会、专家、企业等相关方参与诊改提供数据参考。学校根据各级信息公开的要求,定期上报并公示数据,向社会公众展示学校的办学基本情况和办学质量。数据平台整体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校级”四级架构和应用,学校可以通过校端平台逐级向地市级、省级、国家级数据平台上报本校的数据,从而为教育行政部门的诊改抽样复核提供数据支持,为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报告提供数据基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数据平台了解管辖范围内所有中职学校的规范办学情况,分析区域中职教育办学质量,为科学决策提供权威依据。
   二、数据平台在诊改中的瓶颈体现
   自开放应用数据平台以来,目前全国半数以上省份搭建了省级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并启动了省内中职学校状态数据采集工作,有超过1000所中职学校完成了至少1个年度的数据采集与上报工作。然而,随着诊改的推行,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校存在数据平台应用问题,制约了诊改的推进。
   一是意识欠缺,不重视数据平台和数据作用。各中职学校对诊改内涵和要求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校不了解数据平台和数据在诊改中的作用,甚至认为数据平台只是一个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数据填报工作的加强版工具,因此校领导未能重视数据平台建设和数据采集应用,使诊改缺乏重要的平台支撑。
   二是缺乏有效组织,数据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学校开展数据采集工作时未能组织全校教师统一数据采集工作认识、学习字段项定义,导致教师对数据采集工作原理、规范要求和数据字段项定义的了解有失偏颇,采集的数据参差不齐。部分学校甚至未能将数据采集工作分配到全校教师,未能实现数据源头采集,使得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得不到保障。数据是诊断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基础,而缺乏质量保证的数据自然无法保证分析出正确的结果。
   三是缺乏对数据的分析,导致数据未对诊改发挥作用。中职学校普遍存在数据管理理念较为陈旧、缺乏数据分析应用意识等问题。大部分学校多年来频繁应对上级部门报表填报工作,在完成状态数据采集和上报工作后按照惯性等待上级部门反馈,未能自行对学校数据进行分类汇总、清理入库,更没有基于数据关联分析“三个基本”是否达成,没有分析人才培养工作各要素的质量情況,也没有对学校日常教学工作进行监测预警和科学决策。缺少对数据的有效应用,诊改也就缺乏了客观的数据依据。    三、数据平台支撑诊改的重要举措
   中职学校诊改的目标是建立基于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学校自主诊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抽样复核的工作机制,保证“三个基本”的达成,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如果没有平台和数据支撑,诊改就无法实现常态化和过程管理,无法实现全员参与,诊改目标自然也不能达成。学校要想顺利推进诊改,必须找准关键点,建好数据平台,用好数据。
   第一,更新理念,重视数据平台作用。学校领导首先要重视数据平台作用,将平台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制定数据平台管理和应用的长效机制,明确部门分工,数据责任落实到人,设置数据平台管理机构,实现数据全员采集、源头采集,并将数据采集、数据管理与应用等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第二,充分熟悉系统,保证数据采集质量。学校需要组织全校教师充分了解数据系统功能,掌握各个数据指标的内涵、数据逻辑关系、数据关联性、数据的单位与格式、采集时间节点等,然后组织教师按照数据任务进行源头采集,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重视对数据的审核与校验,保证数据质量,同时也保证数据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第三,充分应用所采集数据,分析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学校要善于分析数据平台中各项数据指标和数据,对于无法采集、数据为零或数据采集界限划分不清晰的情况,分析是否属于管理短板;对制度文件、组织架构等管理体系数据,分析管理是否合理,并采取措施补齐短板、改正问题,保证基本管理规范。将基本办学条件的各项指标数据与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底线标准进行对比,明确学校办学条件的短板并改进,保证基本办学条件。
   还可以将人才培养工作各要素按照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进行划分,每个层面细分质量分析指标,对每个指标与数据系统中的相关数据项或数据组合进行匹配,用于分析各指标的质量情况。比如,通过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课程理实课时占比、教师实际授课情况分析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执行情况。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帮助学校诊断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问题,为改进质量提供依据。
   第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源头数据自动采集,变应对式报表管理为主动式信息化数据体系管理。为了长期有效地应用数据系统,学校还需加强信息化建设,搭建校本数据中心,打通学校业务系统、数据平台与数据中心的数据通道,统一数据标准,消除信息孤島,实现数据从业务系统产生的源头自动采集到形成数据系统,进一步保证数据质量。随着学校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服务的增能升级,尽量采用无感知采集方式实现教学运行、课堂互动、个人活动、校外辅助等多维度过程数据自源头采集并及时入库,以保持数据真实有效、清晰有序、活跃高频,并逐渐将此类数据广泛用于教学质量监测、个人行为分析、趋势预警和更多质控点的数据挖掘分析,支撑学校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诊改的常态化。
   (作者单位:朋程研究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988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