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特点与实施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班主任不是简单的班级组织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精神的关怀者和人格塑造者,在学生的发展中居于特殊的主导地位。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具有主导性、浸染性、协同性和示范性的特点。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其特殊的育德功能,不断提升实践智慧,通过所任学科教学,进行积极价值引领;通过组织有效的班级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品格;通过班集体建设营造和谐班级氛围,实施隐性德育;通过有效的家校沟通,实现整体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教师德育专业化;班主任;角色转型;德育工作创新
传统上,人们习惯用班级管理者的角色来定位班主任的教育功能,把班主任称为“联系家庭和学校的桥梁和纽带”。但是,这种角色定位严重低估和误读班主任在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也由此引发了学校对班主任德育工作实践的僭越。广义上说,基于“事事是德育,人人做德育”的学校全员德育的理念和“处处有德育,时时有德育”的学校隐性德育理念,班主任是“全天候”的德育工作者,班主任所有日常教育工作都和学生的品德成长与发展相关。但从狭义的层面理解,班主任工作本身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其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又决定了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途径和方法的独特性。
一、班主任工作的特征与角色定位
班主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班主任工作之所以被给予如此高的寄望,与班主任在学生品德成长过程中所能发挥的特殊作用直接相关。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们可以掌握基本的课本知识,还要让学生们在身心健康中得到发展。学生们在学习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活问题,作为班主任要注重对学生们的德育工作。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德育加強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们可以在学习中能够有自己的提高。班主任要做好教室中的引导工作,在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有自己的提升,不要成为班级中的主导者,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二、班主任德育的实施策略和创新路径
(一)通过所任学科教学,进行积极价值引领。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主要会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果将学校中的教育比喻成冰山的话,在班级中的教学其实可以分为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教师在显性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们可以学习基本的知识,但是很多在情感方面的教育都是需要隐性的渗透的,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可以提升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在德育工作的实行中,学校里也会有所涉及。比如学生们可以在参加共青团的工作中可以获得身心的发展,在学习中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但是这样的活动毕竟是有限的,教师要让学生们可以在教学中能够有自己的提升,可以在学习中能够让学生们提高自身的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中能够有自己的发展。教师在班级中可以经常开展一些关于教育的活动,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学习《背影》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中能够有自己的理解。这篇课文主要是讲述的是父爱,我就会在班上开展一次感恩父母的主题活动,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提高。我会让学生们在班课上可以说一说自己印象深刻中的父母对自己的爱,可以给大家讲一些故事。这样学生们可以在学习中能够有自己的理解,同学们在学习中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可以让学生们提升自己的情感体会。
(二)通过组织有效的班级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组织班级活动也是班主任的工作之一,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进行设计,可以让学生们在班级活动中进行德育的普及,在日常的教学中,班级活动是多样的,教师可以在班级活动中可以做到工作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对班主任的挑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能够对学生进行普及,不仅仅要让学生们可以在活动中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可以增长自己的经验,班主任的开展中不仅仅把班级活动开展成一个娱乐性的互动,更重要的是需要让学生们在班级活动中可以让教师进行教育,在科学性的组织下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中能够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在设计中可以体现自己的智慧。
教师要有效地去进行班级活动,要发挥其中的教育功能,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中进行沟通,可以让学生在德育中真正地发挥自己的主人,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中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改变学生们的不良心理。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班级活动中进行提高,我会在教学中经常定期让学生们说一些自己最近遇到的困恼,可以让学生们在教学中能够倾诉自己遇到的问题,这样大家可以在学习中能够有自己的理解。学生们可以将自己最近的困惑都倾诉出来,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们一起解决。
三、结束语
在班主任进行德育的工作中,教师要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中能够有自己的表达,可以让大家在学习之余可以倾诉自己的想法,因为学习是一方面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中进行情感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飞.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低效的应对方式解读[J].考试周刊,2019,(13):181.
[2]于涛.初中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德育工作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9,(7):1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74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