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学生隐性德育模式的构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高校教育中,德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而德育教育模式的选用,可以直接影响德育的实效性。需要注意的是,在德育课程中,涵括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种。而隐性德育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德育资源,是需要教师予以足够关注的德育教育内容,值得教师将其融入到德育教育体系中。因此,本文主要以隐性德育课程为主,探讨其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高校教育;德育教育;隐性课程;教学模式
  高校在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德育课程的自身特点与教育功能来完善德育教育模式,尤其是隐性德育课程中蕴含着显性德育课程都不具备的教育功能,不少德育教师都注重挖掘隐性德育资源来更好地实现德育教育的高效健康发展。
  一、高校隐性德育课程的基本概述
  隐性课程实际上就是没有明确规定却又符合教学经验的一种隐含的、随意的的课程资源。有的学者认为,隐性课程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不在于学业成绩,而是在于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意志等方面。这一点与德育教育相契合,意味着德育课程资源是适用于德育教育的[1]。而且隐性课程一般都隐藏于校内环境中,比如班级环境、校园环境等等,它们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操,这种影响实际上是无意识的,也是不明确的,虽非立竿见影,但是重在稳定、持久,可以在不断累积的影响力之下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可以说,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德育教育中,若是能够充分利用隐性资源来辅助显性课程的教学,则可很好地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构建起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二、高校隐性德育模式的有效构建策略
  在高校德育教育中,教师要构建隐性教育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德育教育模式的有效作用,将德育功能渗透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中。因此,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隐性德育教育模式:
  (一)充分利用显性课程中的隐性课程资源
  高校的显性德育课程一般是指思想道德课程,是一种紧紧与课程考试相关的知识课程。而在显性德育课程中蕴含着一些隐性课程资源,若是教师能够将隐性课程资源挖掘出来,并且渗透在显性知识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很好地提高德育课程的教学质量[2]。例如在“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教學中,有些教师往往知识将其中的知识点机械地列出来,然后让学生进行识记,以使其通过考试,然后获得学分。但是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没能充分发挥其隐性德育的教育功能,即便是在显性课程教育功能方面,教师也没有最大限度地将其发挥出来。
  为此,教师要挖掘这一课的隐性德育资源,将人人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等方面的理念渗透在课堂上,让这些隐性内容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可以慢慢掌握一些为人处世的生活道理与技巧,有利于提高高校的德育水平。比如教师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实际上就是渗透了朋辈教育的隐性德育资源,学生可以在隐性德育资源的无意识和非计划性地渗透作用下接受其中的德育教育,可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
  (二)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
  在校园文化方面,可以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种,教师应该挖掘其中的隐性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其蕴含的德育功能[3]。首先,在物质文化方面,高校可以从校园景观方面入手,从建筑、山水、道路等等多个方面,对相关景观进行优化设计,使其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可以与德育功能相结合,让隐性德育资源能够借助景观对学生的感染作用,使其潜移默化地对校园产生归属感,同时也对校园文化产生认同感。例如学校可以在校园的公共场所布置雕塑、书画等等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和隐性德育资源的物质景观,并做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切实将校园景观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发挥出来。
  其次,在精神文化方面,其中所蕴含的隐性德育课程能够体现在校风、教风以及学风等等方面。第一,学校要鼓励教师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形成师生和谐共处的画面。第二,学校要倡导优良学风传统的宣扬与传播,启迪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养成正确的学习行为习惯。第三,学校要抓好学生管理工作,这也是加强教风的重要举措,要杜绝一些不良风气在校园内蔓延。尤其是一些攀比心理、享乐主义等等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充分利用德育制度环境的隐性课程资源
  学校制度环境的内容可涵括学校与班级规章制度、领导体制及领导风格、教学管理模式以及教学管理组织等等。这些内容都渗透着领导者与管理者的思想观念以及思想取向,尤其是以人为本的理念、正确的道德习性和行为方式等等。通过这些隐性德育资源的渗透,可以让学生懂得自尊自爱,自律自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其懂得遵纪守法,并且理性地认识民主与自由,懂得正确地履行自身的权利与义务,既提高其德育素养,又可养成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束语:
  总之,隐性教育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德育资源,教师应该注重充分挖掘显性德育课程资源中蕴含的隐性资源,同时学校也可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并且充分利用德育制度环境的隐性德育资源,前面构建高效的隐性德育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陈静.高校隐性德育课程建设路径初探[J].开封大学学报,2017,31(04):38-40.
  [2]彭怡然,凌浩,黄中岩.关于高校隐性德育课程优化的相关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8(19):120-121.
  [3]崔小云.试论高校隐性课程建设与学生德育能力发展[J].延边党校学报,2015,31(02):14-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82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