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留学生完井工程课程建设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留学生汉语言以及基础知识掌握等问题突出,导致完井工程教学效果不佳。通过改革,建立适合留学生学习水平的内容体系,改善教学方法,改革现有考核标准,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完井工程;留学生;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2-0144-03
   一、前言
  《完井工程》是为石油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是衔接钻井与采油工程而又相对独立的工程,包括钻开储层、固井、射孔、下生产管柱、排液等过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授课、实验和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完井工程的基本原理及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计算方法和优化设计方法[1]。对于来华留学生来讲,由于来自世界各地,汉语言水平参差不齐,基础知识掌握水平不同,常规教学方法效果较差,主要存在如下问题:①课堂教学时学生参与意识不强、大多时间是被动听讲,缺乏互动交流的教学过程;②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几乎每个班只有一半学生在认真听讲,其余大部分学生不积极参与教学活动;③学生上课迟到和旷课现象较多,上课秩序较差,课间铃声响后仍在教室外聊天;④学生做作业积极性不高,普遍存在抄袭现象,考试成绩较我国学生差,不及格率达20%以上。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对现有《完井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考核形式进行改革,以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留学生班的教学效果。
  二、完善与精简教学内容
  《完井工程》课程共包括八章,详细讲述了包括从钻开油气层到下生产套管、注水泥固井、射孔、下生产管柱、排液,直至投产改造的整个流程和基本方法,并结合实训环节,培养学生掌握完井工程应用的基本技能,并引入国内最新完井工艺技术与系统理论——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和水射流钻完井新技术,强调学科交叉。课程既突出了成熟的理论,又介绍了相关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对此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套管强度计算基础与注水泥固井基础理论计算方面很难掌握,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基础数学与力学方面功底不够,很难理解基本原理分析。然而课程学时有限,必须精简相关教学内容,将基本原理推导部分进行简化甚至删除,增强设计方法的讲授,使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相关井身结构设计、套管柱设计、注水泥设计的基本方法,使其能在实践中熟练应用。此外,其他章节的基础理论推导也进行了相应的精简。
  三、教学方法改革
  我校留学生大部分来自中亚、非洲以及拉美国家,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欠佳,汉语言水平普遍较差。另外,地域文化差异导致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课堂知识很难消化掌握,缺乏归属感,自信心降低,从而使教学效果较差。为了改善教学效果,需从留学生自身特点出发,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
  (一)启发与研讨式教学
  教学从字面上理解有两个方面的含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由此看来,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积极参与才能高质量的完成教学工作。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都是教师不辞辛苦地讲解与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不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2]。启发式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课前需要充分准备教案,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要多设置一些“为什么”,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另外,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安排,第一步讲什么、第二步讲什么都要进行精心策划,环环相扣,逐步引导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完全融入教学环境中。以第二章井身结构设计为例,要提前准备好各种不同种类井身结构的图片以及相关钻井的动画视频,使学生了解井筒形状是千变万化的,而不是单一的垂直井和水平井。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类的井身结构?各种井身结构有什么特点?在什么情况下应用什么样的类型?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去时间,并让其回答。经过思考和回答之后在进行相关讲解,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增强教学效果。
  研讨式教学也是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的重要方式之一。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提炼出重点问题,在课堂上抛给学生,使其分组讨论,然后由一个学生代表小组进行回答总结,教师予以评论,并适度的进行鼓励,最后视问题回答情况给学生打分,进一步强化其教学参与的积极性。以射孔完井为例,可以将“射孔完井重要参数包括哪些、相同井筒条件下如何提高油气井产量”作为讨论问题,将学生分成5—8人的小组,课堂上给予15分钟讨论时间,随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5分钟回答阐述。通过研讨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训练后提高其项目组织实施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讲解表达能力等,使其感知到其在团队中存在的价值,进一步增强其为团队贡献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其学习动力。
  (二)强化沟通与了解
  目前《完井工程》课程为留学生单独开班授课,班级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地区文化差异以及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很少,其归属感较差。此外,不同国家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较为欠缺,导致其朋友圈较小,沟通交流不畅,自我封闭严重。在以往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按时到教室准备上课,下课后便离开教室,与学生交流很少,互不了解,学生即便有了问题也不喜欢问,交流不通畅。虽然师生间的交流不属于教学活动中的必要环节,但是其对教学效果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教师与留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了解,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与存在感[3]。
  上课前提前10分钟或者更長时间到教室,下课后在教室多留一段时间,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交流,包括地域文化、历史、经济、体育、人文等。2017年第二学期,笔者经常在课余时间与一名来自肯尼亚的学生交流,因为肯尼亚有很多世界著名的长跑运动员,因此通过这一话题打开了学生的心扉。学生开始很不愿意讲话、很不善言谈,一个学期后,他变得很开朗,很愿意与人交流。通过多次交流后,发现学生课堂听讲的专注度得到了大大提高,课堂上很少做看手机、与同学讲话、打瞌睡等违反课堂纪律的事,教学参与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经常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与关注增强了学生的存在感与归属感,使其感受到还有人在关心他。因此在课堂中,学生会给予积极的反馈,学生会对教师的教学更加关注。因此,建议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同时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特色,寻找与学生沟通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存在感与归属感,从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设立微信学习互动平台
  隨着移动终端的迅猛发展,“QQ”、“微信”等通讯方式已成为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首选。尤其是微信,它是一款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4,5]。对于我校留学生来讲,几乎每个人的手机上都安装有微信通讯软件,因此具有开展微信学习互动平台的基础。
  《完井工程》课程对于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讲属于必修课,而且要求较高。留学生班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水平和汉语言水平参差不齐,课堂讲授速度较慢且细致,课堂上少有练习的机会。为了提升教学效果,给学生搭建课外学习平台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微信平台,课前推送学生自主学习资料以及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提前感知下节课的教学内容,使其在课堂上有重点的进行学习;课后将课堂讲授多媒体文件推送到微信平台上,学生自主复习,将课堂上没有听懂的知识点,借助多媒体回顾复习。此外,重要的章节还需要设置一定量的习题,弥补课堂练习少的缺点,学生可以通过平台随时提问,教师可以在空闲时间进行解答,时间上非常自由,且效率较高。另外,还可以时常推送一些现场作业或者与课程相关的小视频以及最新技术发展动态,增强学生对某些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与时俱进,紧跟技术发展前沿。
  四、成绩评价标准改革
  以往学生成绩评价标准大多是以期末成绩为主,辅以少量的平时成绩,而平时成绩大部分按照出勤和平时作业为考核标准[6]。如期末考试成绩占总分数的80%或者90%,平时作业和考勤成绩占20%或者10%。这种考核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导致大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课堂纪律散漫。同时,由于留学生汉语言水平普遍不高、基础知识掌握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部分有学习意愿的学生也因为缺乏持续的鼓励与适当的压力,而逐渐失去学习动力。期末考试前突击复习,仍难以理解和掌握主要知识点,最终在期末考试过程中,很多人都抱有侥幸的心理,期望通过抄袭蒙混过关。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原有成绩评价考核模式不适合留学生教学,需要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深度改革。首先,将期末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降低为50%,增加平时成绩比重到50%;其次,平时成绩组成由原来的出勤、课后作业两部分,增加到出勤、课后作业和课堂测试三部分。另外,将学生课堂积极回答问题也作为平时成绩考核内容之一,并进行量化。增加课堂测试后,学生的课堂纪律明显变好了,学生积极主动讨论问问题的多了。此外,课堂测试过程也对出勤进行了考核,提高了学生的出勤率,同时减少了课上点名的无效时间。
  五、结论
  通过对留学生班完井工程教学改革,促进和完善了教学课程体系,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达到了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总体目标:(1)从留学生基础知识能力出发,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降低教学内容难度,建立了适合留学生学习水平的完井工程内容体系。(2)通过启发与研讨式教学、设立微信学习互动平台、强化与留学生沟通与了解等手段,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授课的趣味性,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3)通过改革现有考核标准,提高了学习过程的考核比重,增强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根生,黄中伟,田守嶒,等.石油工程专业完井工程课程建设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2,(2):85-88.
  [2]张忠华,周阳.对启发式教学几个问题的探索[J].教育导刊,2009:50-52.
  [3]许玉清,马建山,张庆荣,等.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认识及对策研究[J].石油教育,2012,(1):62-64.
  [4]王萍.微信移动学习平台建设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4,(5):88-95.
  [5]刘倩.利用微信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的构想[J].中国科技产业,2014,(2):71-73.
  [6]代仁艳.学分制下高等院校成绩评价标准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4,30(4):250-2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59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