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问题解决途径促进创新思维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的增多,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企业在选拔人才时对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素质也有更高的要求,其中思维的创新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格外受到重视,因此也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小学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其内容具有抽象性和条理性,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寻问题解决的多种途径,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教学;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问题创造性地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创新思维通常不局限于固有的观念和思维方式,能够突破从众心理的限制,是衡量优秀人才的重要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创新思维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需求,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的思想相对简单,很多思维习惯还没有形成,所以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时期。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把握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效时机,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加强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进行培养。
一、更新教育理念,营造问题教学氛围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或多或少会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强调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功利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的授课模式,这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滞后,在强调数学智力教育的同时,不太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的培养,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尤其是有时实施灌输性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氛围相对沉闷和乏味。因此,基于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现实需要,数学教师必须实现传统教育理念的积极转变,要提高对问题教学的重视程度,以迎合时代与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为基准,对传统的数学教育教学方案不断进行优化,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例如,在混合运算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单纯让学生做习题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所以数学教师可以多创设一些应用题问题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对数学知识和问题进行有效转化,感受数学知识的学习价值和应用价值,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
二、强化兴趣引导,活跃问题探究思维
有些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一味强调个人的教学权威,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相对紧张,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会感到较大的压力,甚至缺乏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信心和勇气,感受不到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快乐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小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能够有着积极的兴趣,这是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师要多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兴趣偏好出发,制定更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教学方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集中到课堂上,在一些趣味化问题的解决中实现创新思维的有效发展。
同时,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在课堂上创设一些集体性、趣味性、参与性比较强的数学问题项目,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升华兴趣和理想,让学生的数学探究思维和创新思维更加活跃。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些趣味化的问题:房子木架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埃菲尔铁塔、埃及金字塔等建筑为什么都是三角形的结构?这是因为在所有平面多边形中,三角形最具稳定性。小学数学教师通过生活中一些趣味性问题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是创新思维发展的萌芽,是学生创新思维品质发展的重要起点。
三、注重互动引导,促进创新思维发展
由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压缩师生互动的教学空间,相对单向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造成较大束缚,导致问题教学浮于表面和相对机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充分尊重,这不仅阻碍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創新力,阻碍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上的问题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强互动引导,这是因为小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学习经验还不是很丰富,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养成,不仅需要数学教师增加问题教学的频率,给学生更多问题反思与探究的机会,而且要在问题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发展进行积极引导。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在全部教学过程中都不可忽略与学生的互动,要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监控,以便及时优化和调整教学方案。比如,开始上课时,教师问:“你们想知道圆的一些什么知识?”接着,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提问:“圆有什么特征?”“有哪些用途?”“怎样画圆不用圆规?有没有办法画圆?”最后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学生的问答进行有效评价和激励,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才会更加开放,创新思维的培养才会更加有效。
四、创新授课手段,激发学生创新动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但是要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真正跳跃起来却并非易事。由于很多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在对数学知识进行传授时,主要是依赖传统手段开展教学,导致数学知识的呈现形式相对单一,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难被有效调动起来。同时,有的数学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不科学,要么信息化教学能力较弱,没有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数学知识进行形象化、生活化、趣味化的展现;要么对多媒体技术过于依赖,压缩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独立思考的空间,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迁移,影响了学生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对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来说,在教学工作岗位上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素质和授课能力,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授课手段,促进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有效衔接,创设多元化的问题教学情境,拓宽小学数学问题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这样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才能得到更好的培育和发展。例如,在“时、分、秒”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巩固学生对时间概念的认识,能够正确换算时间,在学习过程中克服传统“十进制”的思维障碍,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其视频、图片、文字一体化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能够对时间的运算规则和学习规律进行有效把握,然后再组织学生去研究和探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时间问题,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而生,创新思维就会得到有效发展。 五、增加数学实践,完善创新思维品质
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仅仅依靠课堂传统授课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组织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实现数学的“教学做合一”。但是,当前的数学教学对课堂教学的依赖性比较大,学生在课堂内外参与数学实践的机会比较少,这样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视课堂理论教学与生活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够结合小学生的学龄特征和兴趣偏好,组织和设计一定数量的数学实践活动,将学生的动手欲望、探究欲望和创新欲望进行有效激发,然后借助学生的互动讨論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实现创新思维品质的健全和完善。例如,在“长度单位”的教学中,很多学生一开始对长度概念的认知是比较模糊的,教师一味进行单向知识灌输的教学效果相对有限,这时教师不妨创设一个生活实践项目:请在自己的生活周围寻找长度分别为在100到200毫米、15到25厘米、1到2米之间的物品三件,并按照长短顺序对它们进行排序。如此一来,学生在课下可以对身边的很多事物的长度进行测量,在进行长度测量和排序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对长度单位的正确认识,实现了个人数学创新思维品质的有效完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强化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情境,这样才能有效活跃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创新思维的有效培育和发展,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不断完善。对此,数学教师要积极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注重问题教学的引导和互动,增加数学实践,促进问题反思,实现数学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1]唐春玉.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探析[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20).
[2]高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33).
[3]田海坤.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5,(03).
[4]赵丽玲.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学周刊,2013,(16).
[5]祝小林,陈彦卿.设计数学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设计[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3).
(责任编辑 冯 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466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