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大知识技能教学力度加强科学素养养成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自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以来,“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就成为了首要的改革目标。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也将这一目标进行了贯彻和实施,开始重视学生的动手探究,减少了教师对知识技能讲授的占时比重,使课堂不再单纯地讲授知识技能,而是要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掌握知识并得出结论。但在实际教学中,包括在一些公开课中,也出现了另一种极端现象:教师安排了炫目的多媒体动画和有趣的动手操作或实验环节,但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却很少讲甚至不讲。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是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初衷,值得商榷。目前,很多學生对于一些基础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水平呈下降趋势,对基础性或常识性的科学知识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知道。这显然与信息化教学高速发展、互联网讯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并不协调。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但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基础作为前提,打牢基础就是要对学生做好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
  一、知识技能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
  科学课堂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在实验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步骤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评价交流”。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需要一个具体的落脚点来支撑实验,实验目的或是验证一个知识点的真伪、或是探究一个生活现象的影响因素,都将聚焦为一个具体的知识点。
  譬如,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一课,教师首先要说明同一种材料构成的实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与其重量和体积大小是没有关系的。基于此,再抛出让学生做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两个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一样,那么决定其沉浮状态的因素是什么呢?以此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笔者始终需要围绕“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到底和它们的重量还是体积有关系”这一知识点来开展教学活动,如果背离了这个教学目标,就会使学生的探究行动失去方向,成为流于形式的“为了探究而探究”,而培养学生“控制变量”这一重要科学思维方式的目标也就没有了探究的立足点。
  所以,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知识技能教学和能力培养就像在商店里买牛奶一样。顾客想要的是瓶子里面的牛奶(学习能力),但必须要连瓶子(知识技能)一起买回去。在教学活动中,知识技能的教学正是要发挥牛奶瓶(载体和容器)的作用。虽然不必要求学生熟记每一个知识点,但是也必须围绕相应的知识点来开展教学活动。
  二、知识技能的训练过程
  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
  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是要把学生从大量机械式的重复作业中解脱出来。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部分实验操作技能恰好需要学生进行多次反复训练,于是有些教师就开始质疑这种多次重复的训练是否违背了课改精神,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但笔者认为,并非如此。
  以“点燃酒精灯”的实验技能为例。这个实验属于分组实验中学生怕做、教师怕教的一个操作性实验。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基本接触不到火柴和酒精灯,而且很少有机会接触明火,因此在操作时会产生紧张甚至恐惧的心理。另外,这个实验的操作规程较多,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容易顾此失彼。而且很多学生在看到火柴被点燃会感到手足无措,此时特别需要教师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为了人人都能过关,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指导学生们做好这个实验,很多学生也需要进行多次反复练习才能达到技能操作的基本要求。这个实验也曾受到同行们的质疑: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这样一个实验技能的培训,是不是有脱离生活、机械重复的嫌疑呢?笔者认为,并非如此。
  一方面,科学教育是基于探究和实验的教育,如果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只是采取“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的方式经历实验过程,就失去了科学教育的意义,还容易让学生养成眼高手低的不良习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是需要掌握具体的知识技能的,不是仅靠教师单方面的讲授就能完成。而这个实验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具体的活动,作为载体和容器锻炼学生、培养学生。让学生掌握点燃酒精灯的一系列操作规程,不是为了让他们在生活中真的去点燃酒精灯,而是要让他们通过这种严格的规范操作,培养认真阅读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操作手册进行实际操作的严谨态度。这恰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科学精神。只有学生们做到“心到”“眼到”“手到”,才算完全掌握了这一项实验技能的操作。而为了这个目标的达成,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反复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知识技能的记忆是知识建构的基础
  “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之外,同时还承担着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学习理化生地等学科的启蒙任务。因此,学生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还是有必要的,否则会给未来的学习造成阻碍。
  虽然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已经不再要求学生对部分知识的掌握达到精确无误的水平,但是对基本的大小、远近、快慢的关系,以及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机械工程原理、著名科学家的卓越贡献等知识,最好还是要求学生能够达到“掌握”的水平。笔者在一项质量调研问卷中发现,很多学生分不清太阳下树的影子是早晨更长还是中午更长,不知道声音在空气和在木头中哪个传播得更快,不知道在比萨斜塔上做铁球同时落地实验的是牛顿还是伽利略。这让笔者感到很震惊,既是对教师工作的无果感到遗憾,也是对学生没有能够掌握必备的知识点感到担忧。
  综上所述,虽然新课改不再要求以大量知识技能的重复训练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知识技能的教学包括知识技能的必要的反复训练依旧是现阶段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不可以轻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建议教师依旧需要以实现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为主要任务,并围绕着知识点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这是当前开展科学教育的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也是目前较为有效的科学教学的指导思路之一。
  (责任编辑   郭向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468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