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初中阶段的学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相当一部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在这一阶段,一旦错过了这一关键期,就可能会无法弥补,甚至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着重探讨了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
  初中生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问题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G 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3-0023-01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教师要依据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道德核心素养为目标,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呈多元化发展,导致人的价值观念偏斜,在初中生中出现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不良的行为习惯表现虽不是初中生群体中的主流,但其危害性不能小觑。矫正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必须对其成因进行分析。
  1.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分析
  (1)个人主观各种原因。缺乏道德观。农村初中生道德认识和行为水平滞后于生理年龄。而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表现为是非不清,自制力不够而言行脱节;自我为中心,感情用事,好冲动,情绪化倾向明显,与集体格格不入。特别受到指责和歧视时,会在心灵投下阴影,从而磨损胆识、个性;缺乏学习动机,他们视学习为负担,认为学好学不好没关系。当抱负水平低下时,则思维简单,想象贫乏,遇到困难,爱选择放弃。
  (2)家庭环境负面效应。家庭关系紧张,孩子由于缺乏关爱,容易憎恨父母,养成冷漠偏执和仇恨好斗的性格,旷课和偷窃行为将随之滋生;父母素质不高;部分家长文化素养欠缺,对孩子多溺爱、少管教。少有时间陪孩子,更不能进行学习指导;学习环境缺失。农村孩子没有独立的学习场所,无家庭藏书,常受到各种干扰,不能培养其自觉学习的行为习惯;监管方式偏颇,缺乏耐心,动辄训斥、打骂,孩子容易形成暴力倾向。
  (3)学校教育存在偏失。机制不健全,学校抓教学工作扎扎实实,而习惯养成教育只是出了问题抓一抓,没有建立“全程育人”和“全员育人”的长效机制;追求升学率,嘴上讲素质教育,行动中搞应试教育,把升学率放在首位,造成养成教育的虚无化;教育方式不当,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大多采取停课、检讨、训斥和体罚等方式,使其产生焦虑、反感和抵触情绪。评价不客观,教师缺乏对个性的认识,看不到“差生”身上存在的积极因素。一般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标准,简单地否定其他,这样的评价有失客和公正。
  (4)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经济大潮冲击。在利益最大化导向下,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带有明显的经济社会特征,趋向于多元化、务实化和功利化;受消费主义影响,在他们中也存在消费攀比。穿衣讲名牌,零食要美味,滋生好逸恶劳的坏习惯,甚至为贪图享受铤而走险。此外,社会上闲散人员的教唆、诱骗和蛊惑也是他们被引入各种歧途的重要原因。
  2.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
  (1)建立制度,加强教育。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制定必要的纪律、规范、制度等约束学生,使其按正确的要求去做,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青少年自觉性不高,需要一定的纪律制约。要克服不良行为习惯需要内部的意志力,也需要外部的强制力。学生违反了纪律,给予一定的批评教育以至处分是必要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要制定严格的纪律,以此约束学生的行为。鼓励学生向良好行为习惯的方向努力,并提醒学生不要做违反规定的事。
  (2)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强调训练的重要性,是因为训练可以使机体与环境之间形成稳定的条件反射,这种稳固的条件反射是不能靠纯说教形成的,只有反复训练要强调反复和持之以恒。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如我校学生带学生证的问题,抓一段时间情况较好,放松情况就较差。这就说明反复抓,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3)正负强化,榜样示范。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中应运用“强化法”。强化法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表扬,奖励,肯定等,它能使有机体的某种行为方式得以巩固。负强化是批评,惩罚,否定等,它能使某种活动减弱,消退。正强化的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负强化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大力地及时地表扬遵纪的行为良好的学生。也要及时地批评,处理违纪的不良行为的学生。
  榜樣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如我校每年评选“优秀共青团员”,每学期评的“三好”学生,就是好的榜样。这些好榜样,学校、教师应教育他们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起到真正的榜样作用。教师的榜样很重要。对学生提出在良好行为习惯上的要求,为人师表的教师就应起示范作用,要在文明行为习惯上处处给学生起榜样作用。
  (4)组织活动,规范行为。在每学期开学可以组织学生诵读中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一日常规。组织师生搜集、制作诗歌和诵唱诗歌活动。借助多媒体和校园广播的诵唱,通过此活动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让学生知道良好行为习惯的标准。其中活动的开展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只有坚持不懈的去规范,良好的行为就能够成为习惯,才能称得上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教师还要经常督促检查,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只有认识而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不完全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建富.夏永华.自我教育 自我发展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班主任之友》,2002(080)
  [2]陈朝彬.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读书文摘》,2014(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93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