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育的本质就是对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渗透,特别是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每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充分的结合小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需求,以其年龄特点、心理认知特点作为参考,不断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道德品质。下面就来结合实践教育、培养经验,对新时期下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展开讨论。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良好行为习惯 培养策略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加剧,我国农村小学生大部分属于留守儿童,他们的父亲、母亲为了能够让他们获得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和生活资源,不得不背井离乡去打拼。然而在这种背景下,虽然广大的农村小学生的物质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与提升,但对于其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而言则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欠缺,很多农村小学生平日里生活在祖父、祖母的身边,这就导致他们不仅缺少一定的管教,同时也容易养成人性、刁钻、懒惰等坏习惯。下面就来针对此现象展开讨论与研究,并提出一定的培养策略与建议,希望本文的发表能够为广大同行业农村小学教育从业者带来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一、现阶段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
  每一名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但为什么一些农村小学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行为习惯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经验,总结出如下几点以供参考:
  1.家庭教育的缺失
  对于农村家庭而言,很多农村兄弟的大部分时光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而操劳,在这种环境下很多农村家长对于良好的行为习惯认知有限,其整体综合素质水平也参差不齐。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很多农村兄弟为了能够打出一片全新的天地,而不得不背井离乡、为了生计而奔波[1]。如此一来很多农村小学生只能归于爷爷奶奶等祖辈的照顾,一些年龄大的祖父、祖母由于精力有限,他们在农闲的时候更加喜欢聚在一起玩扑克、打麻将,对于孩子的行为教育则是存在不同水平的缺乏。还有一部分农民兄弟会错误的认为,小学生的教育应当“重视智力发展、忽略德育培养”,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可以出人头地、至于其他则是无伤大雅的,久而久之很多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便越发凸显。
  2.校园教育工作存在短板
  随着近几年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与推进,中国教育目标也逐渐完成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核心教育”的转变,很多学校也都希望能够将广大的小学生们培养为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然而随着数十年来的“应试教育”影响,很多教师和校方的主管领导依旧没有从考试的压力与升学的竞争中挣脱出来,即便很多学校教、管人员认识到了行为养成以及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一些农村小学依旧将成绩的提升作为了日常工作推进的首要目标,而忽略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素质。很多小学以及教师还会觉得学生的文化考试成绩不理想,便无法向学生家长“交差”、即便是拥有较高的道德情操也无法弥补学习成绩上的不足。
  3.社会原因
  人类在创造社会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被社会所改变。对于农村阶段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而言,同样也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可以说任何一名农村小学生所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究其原因都不会真正的在学生自身,绝大多数除了家庭与校园的关系外,社会因素会占很大比重。特别是在这个互联网经济爆炸的年代,很多小学生都会通过电脑来了解外面的世界,特别是对于农村孩子而言他们更容易被社会上的一些“过度消费”、“金钱至上理念”、“奢靡之风”、“自私自利理念”所影响[2],如果没有给予及时的引导便很容易造成他们行为、思想乃至行为习惯产生巨大的偏池。
  二、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1.突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第一课堂,广大农村小学生的父母都应当认识到自身行为习惯对孩子影响的重要性。每时每刻,家长都应当做好学生的榜样,以一种“身教重于言传”的方式来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对于一些留守学生而言外出务工的家长同样也要做好远程的行为习惯培养工作。例如每日清晨都要对学生的衣着打扮进行网络监管,通过自己朴素的衣着打扮来避免孩子们过度的追求名牌而穿着与学生身份不相符;在日常与长辈、教师、朋友沟通的时候,家长也要做好表率作用结合礼貌用语来避免学生日常沟通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现象;在日常休闲的时候家长也要做好带头作用,将玩扑克、玩麻将的时间拿来与学生一起看看书、读读报。
  2.强调校园教育的作用
  除了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外,学生与教师共处的时间最多,因此广大的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更是要做好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表率。例如在平日走进学校与教室的时候,一旦发现了垃圾和果皮、教师就应当第一时间捡起来,在平时的课余时间教师也要通过引导学生们对《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学习,以此来养成讲文明、讲卫生、懂礼貌、守纪律、勤俭节约、爱护公物、乐于助人的行为习惯[3]。同时也要借助班级宣传栏、日常班会等力量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充分利用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的时间来将具有针对性的行为习惯榜样事迹进行宣讲,在不断的引导、督促的过程中实现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升华。
  3.强调对社会正面活动的影响
  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必须要提升其自身对于社会现象“明辨是非”的能力,特别是对与一些“黄、赌、毒”等问题更是要充分的结合相关村镇政府的力量,聘请法治部门定期走进校园,对这些“毒瘤”进行剖析与现场说法,让每一名农村小学生都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而对于一些例如“建军节”、“重阳节”等节日,还应当组织小学生们通过走进军营、走进福利院等为军人、老人们带来各种节目,相信在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中每一名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都会得到提升和完善,同时也能够对“使命感”与“责任感”产生良好的认知。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的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养成的,特别是对于一些留守兒童而言,家庭、学校与社会更是要承担起应尽的义务和职责,真正的做到“三管齐下”,愿每一名农村小学生都能够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张凤艳.低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9):230-231.
  [2]杜宇.低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J].求知导刊,2017(12):103-104.
  [3]蒙春竹.农村中学留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初探[J].吉林教育,2017(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79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