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家园共育式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俗语说:“三岁定八十。”幼儿时期是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使幼儿终生受益。如今,越来越多的事实也证明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更为重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然而,由于幼儿时期的可塑性比较强,自控能力差。因此,也是容易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因此,我们必须形成家园合力,适时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避免错失最佳的教育时期,造成坏毛病难改的不良效果。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行为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而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从小抓起。《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了“萌发幼儿健康情感,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任务。近年来,教育部门一直在中小学、幼儿园推行德育方面的教育,当中也涉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长群体中,也开始出现越来越多关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现象。然而,由于个别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经验欠缺以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家长们工作的任务越来繁重,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把教养孩子的事情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公公婆婆,隔代教育、老人家的过渡溺爱使得大部分幼儿形成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笔者本着理解、尊重、平等、协商的原则,在我园中班级组尝试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一系列实践探索活动。
  一、了解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内涵
  1.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
  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良好行为习惯具体包括道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等。
  2.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特点
  幼儿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趋早性、渐进性、反復性的特点。
  3.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意义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发展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启迪思维与想象,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还有利于往后的事业成就。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一)有效形成家园合力,实现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笔者尝试以开展小课题活动以及召开家长动员会的方式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1.高度重视,成立《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研究》课题小组开展实践研究活动。为了更好地推进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以及在家里的日常生活中都能够坚持良好习惯。尽可能纠正幼儿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我在我园中班级组成立了课题组,就如何培养幼儿在幼儿园、家里以及公共场合中,关于道德、劳动、生活、卫生、学习、社交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展开分析和讨论,并根据幼儿的年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活动的计划和方案。
  2.召开家长动员会,鼓励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通过家长动员会,鼓励家长多看有关育儿方面的信息,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多陪伴孩子,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要多与家人沟通,特别是老人家,尽可能地统一教育的意见。
  让家长们了解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学习情况,知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对幼儿的重要性,和家长们交流分享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心得体会。在会议上,笔者鼓励家长们采取正面管教的方式配合老师展开教育活动,要欣赏孩子的独特性,耐心地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以孩子的角度去看世界,多陪伴孩子,做孩子们的好榜样。还列举孩子们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例如,小女孩正在打她的玩伴,让她停下来时,怎么叫喊她几乎一下都没停。又例如,一个小男孩正在公园里玩,他的爸爸告诉他该离开公园回家了。在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时,爸爸就提高嗓门,抓起小男孩的胳膊拖拉着回家。再例如:在一个商店里,妈妈平静而清楚地告诉她的小孩,今天不会买任何吃的或玩具时,孩子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了,但是,当她们在收银台前等着结账时,孩子却又大声地哭喊着无论如何也要买糖果。首先,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先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做出倾听的榜样。学会理解孩子的行为,避免喊叫、惩罚和唠叨的教育方式,我们该想出相应的办法让孩子学会主动地合作,而不是坚持要他们服从于我们。
  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为孩子提供有限制的选择权利,让孩子们参与,给孩子提供帮助别人的机会,在孩子身边小心监督,只做不说。另外,作为家长必须说到做到,并和善而坚定地坚持到底;事事做到身体力行,用尊重的方式教给孩子尊重,尝试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想法,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孩子们在身心都感觉到很好时才会做得更好。
  笔者还鼓励家长们多与老师沟通交流,配合老师做到以下几点:①当孩子看到老师与自己的爸爸妈妈的关系很亲密时,他也会感到很愉快,因此,请以朋友的心态和老师相处,彼此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②家长们要不断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目标上与老师达成共识,在发现意见有分歧时以平和的心态与老师沟通协商;③在班群里分享一些孩子在家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孩子们互相学习,家长们积极评论交流育儿心得;④老师布置的亲子活动,家长们要以引导的方式陪孩子一起完成,不要任务式地自己完成或者直接不做;⑤积极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多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引导幼儿说说在园的情况,用心聆听、细心引导。
  (二)深入日常学习、生活的每个细节,巧抓契机开展教育活动   在幼儿一日的学习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存在着教育的契机,因此,我们必须细心、敏感地发现机会,采取适宜的方法引领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把良好行为习惯渗透在幼儿园日常学习、生活中。例如,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餐后自己抹桌子。又例如午睡时脱下来的衣服自己叠整齐摆放好,午睡后自己叠被子。给孩子们布置小任务,鼓励回家也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精美的日常惯例表记录自己每天的完成情况。我特意建了一个微信分享群,把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精彩瞬间发到家长群里和家长们分享,鼓励家长把孩子在家的良好行为习惯也分享到群里,让孩子们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促进孩子们的共同进步。
  2.在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活动中渗透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如,晚上迟迟不肯上床睡觉是现在孩子们的通病,于是,笔者在语言活动《长高了》里,巧妙地渗透了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孩子们掌握了诗歌以后,和孩子们一起讨论长高高的秘诀,孩子们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然后她便把孩子们讨论所得编成有趣的诗歌“营养均衡不挑食,多做运动早睡觉”,然后并给孩子们布置小任务回家把秘诀告诉爸爸妈妈,而且晚上9点就要上床睡觉,当天晚上家长们纷纷把孩子们传达秘诀的小视频分享到班群上。第二天早上,家长们都竖起了大拇指向老师表扬孩子9点就上床睡觉了。
  3.根据孩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每周开展一次良好行为习惯的主题活动。如,针对孩子们做事拖拉的现象,笔者设计了《珍惜时间》的活动,通过有趣的歌曲《听时钟说话》初步感受时间的珍贵,再以游戏“一分钟感受游戏:传小花”让孩子们体验一分钟,让孩子们知道虽然时间相同,但每组传的速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一分钟时间很短,但是如果我们抓紧时间的话可以做很多事情。接着,点评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和孩子们一起探讨解决的办法,还给孩子们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医生一分钟救人,警察一分钟抓小偷,刘翔一分钟打破世界跨栏记录,点心师一分钟做38个包子,银行职员一分钟点钞20万元,打字员一分钟能打300个字,环卫工人一分钟可以扫完一条街,神州6号一分钟发射上天。鼓励孩子们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学会做时间的主人。最后还开展了一个自理能力比赛:出示3种玩具若干、大小不同的图书若干,让孩子们分组进行比赛,最快的收拾得最整齐的为胜,体验做事情迅速的快乐。课后,我还建议家长在家里开展《谁最快》的活动,爸爸妈妈一起参与其中,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4.结合家长开放日开展专题亲子活动。活动前,笔者先在中班级组的家长中,展开“最想孩子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调查活动,并把调查所得的结果《不乱发脾气》作为亲子活动的主题。活动通过对孩子幼儿园以及家里、公共场所中经常出现的一些乱发脾气的情景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开展活动。活动分为七个环节开展。
  ①游戏“找一找”,营造温馨的活动气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通过游戏体会见到爸爸妈妈时愉快的心情,感受在爸爸妈妈的怀抱中被爱的感觉和特有的安全感。从而学会多听爸爸妈妈的话,体谅爸爸妈妈的辛苦,不随便发脾气;
  ②通过视频让孩子感受父母的辛苦,引发孩子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知道不要随便乱发脾气。通过组织孩子一起观看视频、讨论,知道爸爸妈妈每天工作的劳累,但回到家依然把全部时间都给了孩子们,陪他们一起作手工,一起下棋,一起看书,一起出游。然后,树立一些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会帮忙做家务,爸爸妈妈累了,帮他们倒水,捶捶背,揉揉肩的良好榜样相互学习。
  ③结合生活中的情景,引导幼儿用良好的心态对待遇到的事情。如,出示起床、吃饭、外出超市购物三个生活中的场景,通过比较进行引导,知道发脾气是不好的行为,并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④引导家长和孩子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学会表达互相之间的爱。如,想发脾气的时候,先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还可以安安静静地在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独自呆一会等平静下来了再出来。
  ⑤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实践、体验调节情绪的过程。放着轻柔的音乐带领幼儿和家长一起尝试调节情绪。
  ⑥亲子游戏“碰碰车”,幼儿与父母亲子互动,亲子之间体验亲情,也让幼儿懂得用微笑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小碰撞和不愉快。
  ⑦欣赏学习礼仪儿歌《不乱发脾气》进一步体验调节情绪带来的快乐。
  三、消除一切障碍,持之以恒地开展家园共育活动
  由于幼儿时期的可塑性比较强,自控能力差,个性、习惯的形成具有反复性的特点,好习惯形成又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老师和家长都必须做到端正态度,身体力行地引领孩子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做到持之以恒。
  对于个别自控能力差的孩子,要更多地关注,針对孩子的情况与家长一起商讨有效的教育方法,达成共识,耐心地引导,细心地观察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
  总之,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老师是主导者,家长是支持、合作者。因此,老师要经常与家长沟通与协商,把家长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引入到幼儿园的经验中来。只有做到家园共育,在共同的教育目标和育儿观的指导下,在思想上相互沟通和借鉴,在实际行动中力向一处,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家园教育观念达成共识,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老师和家长要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通过双方共同的努力,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地成长,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教育下,我园中班孩子在幼儿园、家以及公共场合,在道德、劳动、生活、卫生、学习、社交方面已经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受社会环境、家庭因素以及孩子自身个体差异的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也会发生各种形式的改变,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长期关注的事情。作为老师,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育儿理念,鼓励家长热情地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通过家园合作的桥梁,不断地进行探索、实践,引领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林秀如.家园互动的途径研究[J].新课程(教研),2011(08).
  [2]冯国荣.初探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意义[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
  [3]石伟峰.家园合作的必要性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7).
  [4]李玲.家园同心,共同筑就安全屏障[J].新课程(教研),2011(08).
  [5]毛晓红.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考试周刊,2009(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98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