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路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行为还是思想,均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这也是人们常说要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主要原因。小学教师要利用好这一关键性时期,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和指导工作。只有规范好学生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才能让小学生茁壮成长,并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目标,为社会提供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准、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小学生 行为习惯 培养路径
  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培养习惯的过程。小学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均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这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同助推剂,会给人生的发展带去正面的、积极的影响[1]。如何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當前教育工作者正致力探索的一项课题,也是本文重点阐述的内容。
  一、基于鼓励强化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
  小学生认知水平低,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具备的很多不良行为习惯并非是本性使然,大多数情况下是学生不自知。具体点说,小学生不知道哪些行为可取,哪些行为不可取。加上他们模仿能力强,所以在生活中看到什么就去学习什么,好坏一起吸收。所以,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这一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明理教育,让学生对行为习惯的善恶、是非有一个明确的认识[2]。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对学生进行鼓励强化,引导学生将良好的行为习惯转化为内在品格。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队会、班会、晨会以及课堂教学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宣讲,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遵守哪些行为规范,以此提高学生的认识,让学生知道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该做什么”。在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后,教师再采取鼓励强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内化行为。譬如,教师可以使用语言、手势、眼神、微笑等方式将自己对学生的赞赏和满意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奖品、书面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3]。这样的鼓励强化就是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好的行为,是会受到他人喜爱和表扬的行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长期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上的明文规定逐渐内化为一种行为和品质。
  二、基于榜样激励鼓励学生模仿和学习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而且有着争强好胜的心理。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取榜样激励法,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能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模仿对象。有了目标和方向,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自然就水到渠成。一般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两种途径给学生树立榜样,一种是挑选出在某些行为习惯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以榜样,让其他学生模仿和学习。例如,某学生学习态度非常认真,经常在教师上课之前就预习好功课,而且课堂上认真做笔记,积极配合教师的提问,课后作业的书写工工整整。教师可以以该学生为学习榜样,让其他学生在学习方面向这个学生看齐。又如,某学生品德优异,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帮助他人,比如其他学生有问题向他请教,他会非常耐心地讲解。当别人缺少学习用品的时候,他会主动拿出自己的学习用品和他人分享。教师可以以该学生为道德榜样,让其他学生在生活中向他看齐。另一种是教师以自己为榜样,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影响和教育。在小学生心目中,教师是一个权威的存在,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经常会被学生模仿。正是因为如此,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榜样作用。譬如,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对待学习,自己在工作中也要一丝不苟;要求学生讲卫生,讲文明,自己也要做到衣着整洁,谈吐文明;要求学生以包容的心去对待别人,教师在学生犯错的时候也同样要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帮助学生纠错改错。教师的这些良好行为习惯,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学生形成同样优秀的行为习惯。
  三、基于家校合作促进小学生全面养成
  习惯的养成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学生必须要做到持之以恒。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很多学生在学校里尊敬老师,但是回到家后却顶撞父母。在学校里积极打扫卫生,但是家里的家务活却被父母一力承包,学生缺少锻炼的机会。这不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为了让行为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要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充分结合起来,通过多元化环境让学生接受全方位的教育,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家访、微信等途径与家长保持联系,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比如让孩子自己打扫房间,帮忙倒垃圾等,从而培养孩子自主、独立的行为习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不要立即训斥孩子,而是和孩子一起找出原因,引导孩子能够在生活中同样的宽容待人和待物。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指导家长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比如勇于承认和承担自己的错误等,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这样有效的家校合力,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学生各个方面的行为习惯还尚未定型,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而且这个时期的学生模仿能力比较强。由此可见,对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工作者要明确自己肩上承担的重任,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既要做好知识传授工作,还要关注并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将学生打造成高素质人才,让学生因为良好行为习惯的积极影响而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唐毓首.桂西北民族地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特点研究——以广西罗城、环江两县为例[J].河池学院学报,2018,38(03):82-89.
  [2]林巧英.《中小学生守则》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8(29):102-103.
  [3]陈澍.养成好习惯形成好素质——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8(20):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64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