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闲暇文化:自由生态的碎片重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有学者预言,未来的教育核心将是闲暇教育。闲暇是以时间为主要表征方式,一般指工作、学习之外个人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及其生存状态。在古希腊语中,闲暇意为学校。学校文化应该主动适应与适切学生的发展,重返自由与闲暇,让学生自由选择、顺势而为,并深入课程,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进行规划与重构,使闲暇时光更有意义,引领学生抵达自由生态文化的腹地。
  一、闲暇文化价值:指向人的发展
  一是古典闲暇——审美品格。中国古典文化的主流具有“闲”文化的特质。《学记》中提到的“藏、修、息、游”,意指用心修学要与休息、游乐结合起来,即要劳逸结合。《庄子·齐物论》中说的“大知闲闲”,是指广博豁达而富有智慧的人。《尔雅》中说的“闲,习也”,是指闲暇可以使人“习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闲”的造字结构为“门”中“月”(指繁体的“閒”字),具有哲学美学与现实文化的双重意义。
  二是域外闲暇——心灵自由。闲暇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是心灵自由的表现。古希腊时期的雅典式教育和闲暇文化是生活的中心。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是以休闲和娱乐为中心。十九世纪,闲暇教育是以提高人们的闲暇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
  三是当下闲暇——崇尚自然。崇尚自然,是现代审美的流变和趋向。闲暇是应对现实世界的精神力量,回归自然、拥抱闲暇已经成为现代学校的诉求与渴望。让学生在闲暇中学习交往、舒展身心、思考人生,有利于他们习得知识与技能,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闲暇文化呈现:拥有自由生态
  一是“我自然”——本真开放。《老子》第十七章中说:“太上,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可见,闲暇文化是本真的,是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虽不知有“太上”,但都是自然而然地获得了成功。同时,又是开放的,拥有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学习的机会。
  二是“我自主”——自由意志。闲暇活动的首要前提是选择权利。学生有选择人生态度和活动方式的自由意志,这种自由就是对自我选择勇于承担责任。如在“大样本”“菜单式”的闲暇活动中,可开展探险王国、赤脚走大地等活动,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是“我自觉”——自由探究。闲暇课堂,如“孔子游春”,大自然就是课堂。闲暇课堂的教学内容丰富而鲜活,与生活密切相联;教学方式就是一种闲适的对话;教学组织是一种“农耕式”的“自觉生产”。这样的学习切合学生的天性,使知识学习与性情修养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打开一个没有边界的未知领域,吸引他们去自由探索并自觉融入其中。
  三、闲暇文化策略:碎片课程重构
  1.激活内需,体验闲暇文化
  一是可以级段社团化“开放形态”课程,开发“每一组”。级段社团建设,全员参与,内外结合,主动构建,使学生呈现出自然的学习状态。级段社团化“开放形态”课程是以组为单位进行开发,如低年级的“心闲手敏”微课程,包括晓晓陶艺、晓晓珠算、晓晓乐高、晓晓厨艺;中年级的“民间闲艺”微课程,包括编织扎染、折纸剪纸、绣艺文化、工笔绘画;高年级的“闲思微辩”微课程,包括游学与校史、素读与光影、表演与辩论、童诗与书写、数独与数游、红学与速读形成系列。
  二是可以班级特色化“渗透形态”课程,开放“每一群”。推行班级特色文化“一班一品”活动,围绕法治安全、礼仪环保、读书劳技、乡土非遗等主题开展教学。如“智慧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选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进行微课题研究;“特色展示”活动,则是班级之间相互观摩、共同交流并开放所有的特色闲暇群体。
  三是可以个体自主化“独个形态”课程,开启“每一个”。举办“童博会”,即儿童才艺博览会,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与才华。“童博会”既有精心准备的个人秀场,也有“卷入式”的群体展示。尊重每一个学生,为他们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个人一号站台车模会、个人书法展、个人主题画展、个人童书签名会,让他们从小舞台走向人生的大舞台。
  2.厚积内生,拥有自由精神
  一是第六自由,独立精神,“信息读我”。“第六种自由”,即除了知情权以外,人还应拥有不知情权。自媒體时代信息超载,不乏垃圾信息、快餐新闻通过网络以单向度思想困扰着人们,也同样影响着学生的闲暇阅读。因此,要引导学生避免成为简单的“阅读器”,脱离被动阅读,进而崇尚独立精神,从“我读信息”走向“信息读我”。
  二是闲品诗书,文化有根,“群书读我”。在闲适中阅读,能使思维更活跃,阅读更深入。“我在读书”,是以书为中心,以读的内容为主;“书在读我”,是以我为中心,表明我怎样读、我的读书状态,是反观“我”的读书状态。“群书读我”,改变了我的思维,重在我需要读什么书,我应该怎样读书,我是怎样的读书心态。
  三是游学阅读,经典创意,“生活读我”。游学阅读,尽情享受阅读闲暇,让学生实现精神上的自我超越。走进绘本馆,以民族文化之根为出发点,让阅读与生活链接,使绘本馆阅读演绎成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书院内的经典阅读人物秀、齐天大圣、长袜子皮皮、钢铁侠等,是学生进行自我探究性阅读的载体。随着阅读的一步步深入,书里的经典台词也一一走进学生的生活。吟诗作诗、竞答游园、名著专题、创意展示,闲暇使阅读更加精彩而富有创意。
  3.发展内涵,走向文化生长
  一是入兴贵闲,融入校园的文化积淀。对万物的感兴在于环境和心灵给予的闲静,美妙的灵感往往是从闲暇的情态中获得的。校园的闲暇景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
  二是浮生偷闲,融入家庭的习惯培养。幽雅脱俗,修养身心,家庭教育已从教育的边缘走向教育的中心,它贵在对闲暇习惯的培养。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家庭闲暇生活指导、编制指导手册,与学生一起设计闲暇生活方案,从生活习惯、交往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四个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或倡导学生积极互动,坚持锻炼,热爱自然;通过与孩子一起做、一起记、一起评,让家长看见孩子自由成长的轨迹,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三是闲走天下,融进社区的资源共享。共享社区文化资源,让学生有去处、有处玩、有书读、有事干,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所得,不让学生的自由时光花在不适宜的大众媒体和被动娱乐上。如让学生走进社区珠算博物馆,从中了解珠算的发明历史,感受珠算文化等。
  (责任编辑   张慧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468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