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抓住改革新契机 促进师生同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一人一天地,一木一自然——让生命因教育而精彩”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学校坚持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教育之路上“守本”、在改革之途中“培根”、在创新之举下“铸魂”;抓住高考综合改革的新契机,以落实学生核心素养为抓手,积极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在教育之路上“守本”
  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负责任、会学习、善合作的创新型人才”是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育人目标,也是对党和国家的育人目标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与诠释(如右图所示)。认真贯彻落实学校育人目标,这是我们每一位八十中学人的职责,我们必须守住这个本分。
  在改革之途中“培根”
  新时代教育如何培养人?这是每一所学校都必须要深入回答的问题,也是立校之根本。《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因此,如何在学科课堂教学这一课程实施的“主渠道”“深水区”落实“学生核心素养”,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已成为当今广大教师面对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高考综合改革可以说有效地撬动了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倒逼普通高中必须进行分类分层走班制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发展规划能力以及选择课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与有效落实。
  1.实施分类分层走班制教学“水到渠成”
  早在2007年北京市刚刚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学校就开始探索分类分层走班制教学,并首先在全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全面实行,在2014级高一年级数学学科开始探索分层教学试验,在2015级高一年级开始进行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美术、音乐、舞蹈、奥赛以及所有校本课程的分类分层走班制教学。因此,到2017级高一年级正式进入新高考综合改革下的分类分层走班制教学,就成为了一件“水到渠成”之事。
  2.推进分类分层走班制教学“清淤导流”
  积极稳妥地推进分类分层走班制教学,需要“清淤导流”方能顺利推进。
  “清淤导流”一:提升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新高考综合改革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课程选择权,但是,学生并不具备很好的自主选择能力,在选择课程时陷入迷茫,这是推进分类分层走班制教学的一个重要“淤点”。首先,学校做到给予每位学生最大自主选择权:一是从学生接到高一新生录取通知书开始就唤醒学生和家长的选择意识,设计了一直到高三第一学期结束共5个学期10个学段,每位学生可以进行11次“六选三”的选择,给予每位学生最多自主选择机会/时间;二是学生每次可以选择0-6个科目,逐步实现“六选三”,给予每位学生最大自主选择空间。其次是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开设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并采取集中与日常、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相补充,专职与兼职、教师与专家相配合等多种形式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
  “清淤导流”二:提升教师的指导选择能力。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六选三”组合,显然对于大多教师来讲也是一个新课题,涉及到学生和学科特点,以及大学录取要求和未来专业与职业选择等方方面面的新问题,教师指导选择能力也很薄弱,这是推进分类分层走班制教学的又一个重要“淤点”。为此,学校一方面聘请相关专家进行专题培训,提高教师的指导选择能力;另一方面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开设学科与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并贯穿日常教学全过程,在实践教学中锻炼教师的指导选择能力。三是共享各种学习资源以及组织开展的相关测试评估数据,为教师提供指导依据,科学指导学生进行选择。
  “清淤导流”三:行政班与教学班管理并重。学校采取了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方式进行管理,但是,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管理弱化问题,比如,行政班主任教不全自己行政班的学生、集体荣誉感削弱等问题,教学班的纪律、卫生、作业收发与辅导等问题,在分类分层走班制教学下得到放大,这是推进分类分层走班制教学的第三个重要“淤点”。对此,学校结合班主任所任学科以及学生选课情况,有效解决了如何确保行政班学生相对稳定、保障每位行政班主任能够教到自己行政班的所有学生;出台了教学班教师职责要求、成立教学班相应的学生组织,确保每位教学班教师承担起应尽的部分班主任的职责,并辅以人脸识别系统,运用智能化管理,实现了“1+1>2”的效果。系统制定了学—教—考(课程—课堂—评价)三位一体的《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且运行平稳、效果良好。真正实现了“一生一表一特长,一师一课一特色——让师生共同发展”。
  3.深化分类分层走班制教学“固本培根”
  分类分层走班制教学不仅仅是学生分类分层走班学,而且教师必须分类分层走班教。面对不同类与层的学生进行教学,选择等级考的教学班无论是从教学内容深广度、学业质量标准要求,还是学生对于学科教学的要求,显然都要远高于合格考的教学班,这对于任课教师来讲是一个新的挑战。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不断“固本培根”,努力提高自身专业化发展水平,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因为,无论是高考综合改革还是课程改革,只有在课堂教学这一实现改革目标的“主渠道”“深水区”落地,才真正标志着改革的成功。因此,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落实改革目标,让改革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生新根、发新芽,才会有生命生长的活力,这是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培根”过程,有根就不怕长不大。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是学校和学生发展的根本所在。为此,学校构建并不断优化了整体提升教师质量的五大机制——高关注目标导向机制、高境界师德引领机制、高志向发展动力机制、高质效三课研训机制、高起点精准培育机制,从而有效推动了教师发生“六大”转变。即,学生观(知识传授→核心素养),教学观(以教定学→以学定教),课程观(被动执行→主动构建),评价观(单一封闭→多元开放),服务观(个体利益→社会责任),发展观(合格教师→卓越教师)。
  在创新之举下“铸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势必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变革,改革目标最终能否实现取决于课堂教学文化是否能够彻底转型,因为,课堂教学文化对课程的变革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只有实现了课堂教学文化的转型,才能真正地实现改革的目的。
  学校通过北京市“十二五”校本专项课题《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三生和谐”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为引领、辐射,使得研究成果得到科学、快速的发展与推广,高中化学特色课堂由化学学科辐射推广到全校所有学科,并成为全校课堂教学常态,新课改目标在全校课堂教学中全面“落地”,形成了学校特色课堂并定名为“三生和谐”课堂。经过在大量课堂教学实践中边研究、边提炼、边完善,形成了独到的课堂教学思想、方法和观点:一是“三位一体”的“新大课堂观”:即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学习方式的合一。二是“三维度四水平”课堂教学目标观:即“三维度四水平”课堂教学目标是“三维度”与“四水平”的合一。三是“师生共同体”的课堂教学本体观:即课堂教学是以师生共同体为本,是师与生的合一。四是“师生互為主”的课堂教学主体观:即课堂教学既不只是“教堂”,也不只是“学堂”,而是“教堂”与“学堂”的合一。五是“师生同发展”的课堂教学价值观:即课堂教学价值追求的是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的合一。六是“以目标为本”的课堂教学过程观:即课堂教学过程是“以目标为本”的课堂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合一。七是“教服务于学”的课堂教学方法观:即课堂教学方法的精髓就是教、学、做的合一。如今,“三生和谐”课堂教学文化正在哺育教师成长为有专业化文化的教师。
  “行有道,达天下”,改革之“道”是一条“守本”“培根”“铸魂”之路,路永远在脚下,世界上最好的路就是脚踏实地走自己的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2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