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南音洞箫教学模式比较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泉州南音作为地方特色课程被泉州艺校和培元中学引入课堂,南音洞箫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条件,必然产生培养模式的差异,在日后的南音洞箫实践等相关活动中呈现愈加明显。文章通过比较两种模式下的南音洞箫教学,对比找出其异同,基于两种模式下的洞箫教学进行思考与探究,探寻南音洞箫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南音洞箫;教学模式;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J63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5-0100-05
   自1991年起,泉州市教委计划将南音引入中小学课堂,迄今已将近30年,南音课程在中小学的教学,通常以演唱为主,演奏为辅。近些年来,培元中学高度重视南音教学,从初中到高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了南音相关课程供学生学习,把南音课程引入课堂教学,并作为代表性第二课堂活动长期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培元中学在南音洞箫培养方面,特地聘请南音洞箫演奏家王大浩进行教学和课后指导。
   泉州艺校作为泉州当地民间音乐的人才培养基地,为泉州专业院团及社团输送了大量南音表演人才,现今活跃于一线的南音表演人才,大多出自泉州艺校,该校在南音洞箫教学方面自成体系,与培元中学的人才培养有较大不同。无论是培元中学,抑或是泉州艺校,都为南音人才的培养做出巨大贡献。
   笔者试图以两所学校的洞箫教学模式为观察视角,通过不同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设置、授课形式及课时、教学方式方法,课程标准以及测验手段和内容的比较分析,参照其他器乐课程的教学方式,探究适合不同阶段及层次的南音洞箫教学与实践的模式,进一步深化南音乐器教学理论,为南音教育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参考。
   一、泉州艺校南音洞箫课程教学现状
   南音洞箫作为地方具有特点的乐器,仅在南音中使用。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泉州艺校作为泉州南音传承中心的人才输送基地,要求培养的南音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演唱、演奏能力,并具备一定的艺术文化修养。针对这种实践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有非常明确的设置,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材、授课内容及课时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式方法、测验手段这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和教材
   在2006年以前,泉州南音洞箫尚无规范、系统的教材,多为口传心授的“师徒式”教学,作为南音洞箫教学的主要参考依据,结合授课教师丰富的舞台实践經验和南音洞箫演奏经验,以此编写讲义和授课;直至2006年,在王珊教授的带领下,泉州师范学院根据南音教学的需要,摸索编纂泉州南音系列教程,专业院校才有了规范的南音洞箫教学配套教材,但仍没有相配套的音响、音像资料。
   正因为如此,在南音洞箫的教学内容上,多以传统南音乐曲为主要内容,少量借鉴竹笛及其他相关民族管乐的教学方式,大部分练习曲多为教师自编,抑或直接根据乐曲需要,指导学生进行突破性练习,较少系统学习演奏技术;泉州南音洞箫教程的面世,为泉州艺校洞箫教学提供了可参照的教材,据了解,目前艺校洞箫学习多采用这本教材。
   (二)教学时间和形式
   泉州艺校洞箫教学,中专班通常安排两年半到三年时间,大专班安排为四年半到五年时间,授课顺序通常从南音洞箫发音入手,往后是洞箫活指练习,在进行大约一年到一年半的学习后,进入到南音传统乐曲的学习,若是大专班的学生,在四五年级,会安排学生进行南音洞箫独奏及重奏的学习;主要的教学仍采用课堂教学为主,通常采用小组课的形式,以教师讲授、师范为主,兼以学生以听和课堂练习,通常的授课时间在周一到周五,作为专业课程进行教学。
   (三)教学师资和教学方式
   泉州艺校洞箫课程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任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演奏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知识面,除了对南音洞箫的演奏技能进行教学,还应了解不同的南音洞箫演奏流派的差异性、风格特征以及与泉州在地戏剧戏曲之间的关系,并要能对学生的舞台表演和舞台实践进行综合的指导。
   近年来,随着南音“申遗”成功,单一的南音教学和表演已远不能满足学生实践、表演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能够在技能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示范外,在课余时间,要有大量的展演和实践经验,方能对学生在洞箫演奏上有全方位的指导;除此以外,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除了传统师徒式的“口传心授”教学,还要求教师能够运用多媒体的相关设备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和实践体验。
   (四)测试手段与内容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泉州在地需要的表演实践人才,洞箫课程的教学,平时的回课、期中期末的测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与决定作用。在课程测试上,通常分为两个模块,一是洞箫基本功测试,二是南音乐曲或独奏曲的演奏测试,由此来检测学生对南音洞箫演奏的实际掌握情况;通常来说,每学期都会安排一次期中考试、一次期末考试,用以检测学生的实际演奏水平,并在每次考试后对学生进行诊断性的指导教学,促进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调整相关学习内容;除此之外,在每学年结束后,还会进行学年展演,用以检验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这对学生洞箫演奏能力和表演等综合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上述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在进行三到五年的学习后,通常能够掌握较扎实的演奏技能,能够快速适应舞台展演的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仅关注于自己所擅长的专业,忽视了音乐相关学科的学习,音乐基本素养较差,综合素质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另外,艺校学生进入艺校学习之前,通常是小学毕业,或是初中水平,其文化程度不高,且大多在艺校毕业后缺乏提升意识,在人文素养方面有所缺失,对音乐修养和音乐表现能力的提高亦是短板。
   二、培元中学南音洞箫课程教学现状
   培元中学作为普通高中,南音洞箫课程作为第二课堂进行。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实施,特色课程亦被注入全新的教育理念,特别是2011年以版新课标的修订,对课程性质、基本理念等方面进行调整并增加新的内容,更加强调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更加强调因材施教,同时,也更加强调关注民族音乐。    南音洞箫课程在培元作为第二课堂展开,在培元的课堂上,把南音鉴赏作为必修课,旨在通过南音鉴赏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进入南音第二课堂学习。在施教过程中,更加强调学科综合,关注学生的终生音乐成长;在南音洞箫教育教学实施方面,培元中学在普通中学中无疑是优秀的,该校充分利用周末时间及课余时间,把南音洞箫的“教与学”置放于一个可供对话、可供选择的平台下,在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授课内容和课时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及测验等方面,更加灵活多样,在不影响学生文化课业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教学内容和教材
   自1991年泉州市教委开展中小学南音比赛以来,曾出版过两套教材,早年版本为中小学南音十首必唱乐曲,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南音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90年代版本的南音教材已然无法满足普通中小学的南音教学,为此,泉州市教育局和泉州市文化局联合,于2009年出版《泉州南音教程》,作为普通中小学的南音课程教材,在本套教材中,南音作为鉴赏课程及延长课程,并未将南音洞箫纳入中小学演奏课程范畴,为此,培元中学开发编写校本教材,方便学生进行南音洞箫的学习与实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除了南音传统指套、散曲和大谱的学习外,还加入了多种不同的南音实践形式供参考。
   (二)教学时间和形式
   培元中学的洞箫教学,是要保证不影响普通中学生正常课业的前提下来进行。因此,培元中学充分利用周末的时间进行洞箫教与学,通常情况下,每周日下午四点到六点为集中学习时间,其余时间,根据学校活动需要,利用晚自习及课间时间进行学习,如每年12月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等相关活动,通常会利用下午第三节自习时段、下午到晚自习课间段及周末进行。
   在教学形式上,会采用南音传统上四管合奏教学形式、南音小乐队形式、南音洞箫与合唱等相关形式,多样化的实践形式供学生选择,以节目的形式促进学习,以学习实践完善节目,相辅相成,在丰富的排练实践中提高洞箫演奏水平。
   (三)教学师资和教学方式
   南音洞箫作为学校第二课堂,因此在课程的师资配置上较为灵活,采用外聘教师负责专业教学+本校教师负责排练及管理的形式,进行资源整合利用:外聘教师侧重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本校教师则从音乐本体的理解、舞台展演、学生间的相互协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起到1+1>2的效果。
   在教学方式上,通常采用实践为主,兼以少量的理论指导为辅的形式,校内老师负责指导音乐相关学科,如在对音乐背景的理解、拓宽音乐视野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外聘教师则专心从洞箫技能方面进行提升,内外兼修,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
   (四)测试手段与内容
   作为第二课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侧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视野的开拓;培元中学的洞箫教学质量检测,通常以节目为依托,从节目中检测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实践中找出学生学习的问题,并通过展演排练等方式,找出平时练习中的不足,促进学生平时进行练习。通过高频率的排练、实践,在实践中检测学生的实际演奏水平,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诊断性指导,从而促进学生提高演奏能力。
   上述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在进行中学阶段的学习后,通常能够掌握一定的演奏技能,然而由于时间、精力等方面的限制,通常专业方面并未能做到全面、扎实;相较于艺校的学生,其文化素养较高,更容易接受相關学科的知识内容,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但其演奏技术要比艺校学生弱,在日后的实践中或遇些许困难。
   三、两种教学模式之比较
   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师生关系、教学条件及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在教学目标上,泉州艺校强调技能,能够引导学生快速适应各南音社团及专业团体表演要求,培元中学则更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探索、发现和建构的态度及能力。在基本结构的其他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不同之处:
   (一)师生关系不同
   泉州艺校的教学模式强调“师徒制”,即以专业教师为核心,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学生是技能和知识的接受者,在这一关系中,教师的态度以及教师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学生掌握技能的状态以及洞箫演奏水平,教师只对学生在技能掌握上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将高度关注自身的技能掌握状态以及技能水平,这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学科成绩和日后的表演实践活动,艺校学生在毕业后很大一部分将直接走上相关专业团体,因而这一模式下的教学,对学生技能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比而言,培元中学的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多样,在上课形式上,除了艺校的小组课形式以外,还有南音上四管合奏课、南音与曲艺表演课等,把洞箫实践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课程中,以节目带上课,以节目排练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技艺水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起到的作用绝非简单的教学者,更是一个学生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以及学生实践的引领者,对学生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
   (二)教学支持条件不同
   培元中学和泉州艺校都具备相应的硬件设施,但二者有较大不同。一般来说,教学的硬件设施,可分为两种:一是专业的实践教室和普通教室,二是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包括相应的教学能力和多媒体操作能力、专业示范能力)。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和教学调控能力,将直接决定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而教学条件的支持则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泉州艺校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将有更多的时间和条件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首先在时间配置方面,艺校学生更为自由;其次,由于大部分艺校学生不存在升学压力,学生将把更多的时间集中到自己的专业上,学校的南音传习所、南音专业教室等,为学生的洞箫学习和实践创造更加接近社会实践的真实场景。这一模式下,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并做到学生相互学习和支持,学生的学习意味着更多的时间和自由,教学条件成为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    结合两所学校的实际情况,不难看出,培元中学的硬件配置较为简单,多为普通教室,学校在教室中为学生提供椅子和谱架,以及少量的置放乐器的厨子。培元中学更加侧重教学的整体配置,而非简单为学生提供南音洞箫或南音的学习环境,而是将南音置放于整个音乐学科的体系下进行,故而环境的设计也较为简单,意味着在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控制与支配,强调学习过程最终是完成教学目标,体现出教学的主体性。艺校的教学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主探索与自主学习的场所,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多种工具和资源(如传习所进行南音合奏学习、洞箫与其他乐器的独奏学习等方式)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这一过程可以独立学习,也可交互学习,教学的主导性体现较明显,教学最终达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式演奏探究。
   (三)教学程序及评价的策略不同
   艺校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评价机制成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导向,艺校教学评价较为传统,侧重强调对学生在乐曲数量和乐曲演奏的程度上进行评价,大多采用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的方法,即采用每节课回课的评价与期中、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判定学生的实际洞箫学习程度。教师评价时主要针对学生掌握练习曲的技能程度及乐曲的演奏程度,搜集学生平时练习、期中测验及期末测验、课堂回答的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多元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总结学生学习情况及学习规律,教学评价主体是教师,评价对象是学生,评价的出发点从教师的教学出发,最终落脚点在学生的学习反馈上,这一评价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保持,也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
   培元中学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评价机制主要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练习与表演。培元中学强调平时评价以鼓励为主,在平时的评价中较少出现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演奏水平的批评,大多采用定量评价。在每堂课上强调学生的反馈与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不断调整学生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少采用测试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乐曲的学习,教师通过评价学生对乐曲的最终呈现进行全面指导,兼以少量指导性评价,多采用正面、鼓励性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保持,并围绕学生制定相关的教师教学评价,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和评价机制。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目前的洞箫教学,可以说还停留在“口传心授”的阶段,即教师讲、学生听(做)。在洞箫教学课堂中,通常是教师指出“这里不对,或者应该这样来演奏”的阶段,这几乎是洞箫教学的唯一操作策略,录音机、多媒体等创新操作的策略较少运用,甚至不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未来乐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制约南音洞箫的传承与发展。
   四、几点思考
   (一)传统南音洞箫的教学应向多元化发展
   随着对南音认识的深入,以及多元化文化发展的需求,当下南音洞箫教学目标亦日益多元化教学模式发展。长期以来,南音洞箫的教学尚以“口传心授”为主,抑或为演奏南音乐曲而衍生的练习曲,教学模式单一。目前,中学音乐学科不断进行改革、探索创新,为音乐教学实践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和多维的思考,无论是洞箫演奏,抑或是洞箫相关文化的拓展教学,都应不断拓展思维,开拓更多的教学模式:如与多媒体相结合,鉴赏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多种表演模式中感受、体验洞箫学习;除了传统的洞箫教学模式外,亦可尝试学生之间协作探索,教师引导学生的方式,进行洞箫教学;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逐步从“师徒制”向“师生协作学习、实践合作化”模式进行过渡,构建协作、对话的教学实践模式等;通过多种不同教学模式的尝试,最大程度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良好的实践活动中感悟、 体验、探索洞箫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教与学”的有效互动。
   (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关键
   南音洞箫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直接体现,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最终都要通过教师在课堂的教学呈现及教师与学生的师生互动中得以充分体现。基于上述要求,教师的业务水平、专业知识以及教学能力、专业视野、广博的相关知识是教师做好南音洞箫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而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手段,具有丰富的教学语言,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良好的教学手段以及娴熟灵活的授课,无疑能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撑;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音乐美学等相关学科进行多方面的学习,在洞箫教学中赋予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拓展开发相关课程,在此基础上培育出兼具扎实理论基础和良好演奏能力的优秀南音洞箫人才。
   (三)教学和表演相结合,探索洞箫人才的科学化培养
   作为一门技能课程,音乐实践是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的重要檢验手段。正因如此,给学生创造南音洞箫的演出机会是洞箫教学的重要一环,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不断积累舞台表演经验,让学生在舞台表演中检验自身的学习水平,与此同时,也是对教师洞箫教学最好的检验。笔者所在学校,每周末举行南音实践活动,把南音洞箫置于南音上四管合奏表演中,对学生提高洞箫演奏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学的洞箫教学亦可适当借鉴;除此之外,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各类表演和比赛,通过比赛、表演提高学生对洞箫学习的重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经常参加各类表演和比赛的学生,通过每次的比赛和展演,均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在平时的洞箫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比赛和表演的机会,以比赛和表演促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通过比赛和表演检验自身的学习水平,发现不足,积极补缺补漏,对促进学生在洞箫演奏音乐处理和音乐表达上将大有裨益。
   (四)地方特色音乐教育有待探究
   南音洞箫作为闽南地区独有的乐器,其教学有别于传统具有普遍性的模式,注定缺乏成熟的经验可供参照。在教学中,应探索减少洞箫教学的盲目性,提高洞箫教学的可行性,应注重发挥器乐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和作用。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不断发现教学中的不足,积极主动地进行改进,同时,在教学中充分尝试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方式,力争做到“研为教、教促研”的良性互动,奉行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的原则,充分挖掘南音洞箫教学的潜在可能,并可组织相关教师申报相关教改项目,通过专题研究等特色形式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推动洞箫认知水平的提升和突破,从而更好地进行南音洞箫教学。
   五、结语
   自音乐课程开设以来,其教学模式就一直在不断完善和改进。南音作为“非遗”项目,进入中学课堂进行教学和推广,更有其特殊性;南音洞箫作为特色课程,其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等相关问题,仍有待商榷,其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都有待改进;在南音洞箫的教学问题上,我们必须遵循南音这一古老乐种的传承特点,同时亦应结合音乐学科的教学方法,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条件等实际条件的不同,以及不同学校培养方向的具体要求,做出相应调整,从而更好地培养南音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珊,王大浩.泉州南音洞箫教程[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2〕吴鸿雅.南音科学技术思想论稿[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
  〔3〕王耀华,刘春曙.福建南音初探[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
  〔4〕乔建中.中国传统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
  〔5〕郑长铃,王珊.南音[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6〕宁萌.以演促教——构建高师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新模式[J].赤峰学院学报,2013,(06).
  〔7〕黄长安.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音乐教学模式的定位与转向[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
  〔8〕薛俊敬.构建新型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模式[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09).
  〔9〕李林.高师音乐教学中的数字化与传统教学模式之比较[J].大舞台,2009,(03).
  〔10〕苏春敏.高师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模式之我见[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11〕董敏.高师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模式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0).
   (责任编辑 徐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5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