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人类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信息所带给课堂的冲击。语文课堂应与时俱进,求变求新。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因其短小凝练,容量丰富,图文声兼备,越来越受到一线语文教师的欢迎。初中语文教师要注意微课在教学中的定位,利用微课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利用微课优势实现有效教学,进行有益拓展延伸,补充以往教学中的不足,在查遗补缺的过程中发挥微课的优势,优化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运用
   一、 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定位要求
   (一)效果定位
  微课应清晰梳理文本知识内容,提炼出关键的语文要素,以富有趣味的元素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习兴趣。微课的预先设定与教师准备的解读方案,必须便于学生的理解,尤其要契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微课仅作为导入思考使用,那么应具备充足的趣味性,如果微课用在课堂上突破或强化理解,那么在应具备普适性、情景化和直观性。
  (二) 感知定位
  语文中的很多理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虽然部分知识教师可以进行讲解传授、细致描绘,学生也能理解接受。但有的时候语言还是有缺憾的,还是有语言难以“言传”的只可意会的内容的。微课应消除学生旁观者的状态,避免进行机械化的记忆。应当让学生走进微课创造的语文空间中,让学生体验感知那只可意会的情感或情境,做感知的主人公,获得只属于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而非被动地接受教师给予的“再感知”。
  (三) 情境定位
  微课应根据课文题材创设情境,应能让学生时刻保有语文学习的新鲜感,规避一贯形式的导入。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应紧贴教材主体内容,不得偏离教材的主题,避免偏颇。情境应将抽象的内容抽丝剥茧、直观呈现,并预先结合学生的喜好与课堂上可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元素,使得情境定位“人性化”。
  (四) 时间定位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从字面含义就不难看出,微课所用时间是“微”的,即短小。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用时应控制在5-10分钟之内。微课应用以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将语文课堂上原本要花费几十分钟长篇大论的内容,以更科学的方式、更精练的语言在几分钟内呈现给学生,得到同等的教育结果。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地发挥出微课的这种时间优势,微课省下来的时间可以预留给学生的自主思考,让学生畅所欲言,对课文进行深层次解读。
  (五) 知识定位
  微课蕴含的知识要凝练、指向重难点。语文本身具备丰富的内容和较繁杂的知识结构,教材的篇幅有限,课堂教学的时间也有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花较多的时间进行重难点的教学。而微课蕴含的知识空间和时间却是无限的。微课本身是源于互联网的一种素材,那么其知识的内容定位更容易超乎教材的限制,在依从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进行有益的课外延伸,用以解决学生学习素材和学习时间有限的问题,补益有限的教材和有限的教学时间。
  二、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途径
   (一) 借助微课还原情境、激发兴趣
  手握一纸书香,走进文本情境,思绪放飞,飞向文本中描绘的真实而不曾踏足的世界。人的想象是结合生活的经历衍生的,初中生身处于校园这座象牙塔内,与外界接触机会较少,他们踏过的河山仅止一隅,他们的社会接触面受到空间和时间限制,世界那么大,他们又怎能仅仅通过遐思去获取真相真知呢。语文却是给学生开启了一扇感知世界的窗。书籍提升的眼界会突破认知浅薄的思维桎梏,翻开一页课本,文字映入眼帘,脑海中自然而然就会想象和向往那未曾涉足的美妙世界。
  但基础薄弱的学生对于文本解读往往力不从心,没办法在脑海中重构文本形象和情境,没办法理解文本中涉及的某些抽象概念。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可结合微课,打破时空的限制,学生读到哪微课就“走”到哪,或者将抽象的问题具象化,学生真实的看到这些景象,省略了很多因思维偏离轨道而要进行反复纠正的时间。同时,课堂教学中,因各种局限,很多学生的理解感受难以一一进行展示,部分的学生理解或思维方法偏颇教师也就一无所知,微课填补了这一教学漏洞,同时还能获得视听的审美享受。例如:笔者教学《社戏》时,虽然我国民间某些地方还留存有在某些特殊日子进行传统戏曲演出的习俗,但传统意义上的社戏与当时人们蜂拥而观、摩肩接踵的热闹场景都已经难以见到,笔者搜集了社戏的有关视频,万人空巷、孩提嬉闹,再现了社戏情境,为课文后续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再比如:教学《口技》一文时,虽然学生单凭想象就已经对口技的表演技艺无比叹服,但总不及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来的震撼。笔者找到了综艺节目《中国好家庭》第一季的“口技传承者惊艳全场”片段以及中央电视台节目《流行无限》中“口技大师牛玉亮”的表演,制作成了微课,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时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呼,充满敬佩之情,再次解读课文,学生都兴趣盎然,踊跃陈述观点,甚至有独到见解。依此类推,有关景物描写的篇章,就更加适用微课的直观表达。
  (二) 借助微课突破重难点问题,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重难点内容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用披荆斩棘来形容也不为过。因其“重”,教师会再三强调、再三重复;因其“难”,学生不易理解接受,教师会掰碎了细细分析讲解。这都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也会让学生产生倦怠感而事倍功半,有时候这样的教学甚至是无效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是宝贵的。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优化。微课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能让教师轻松解决重难点知识的突破教学问题。
  
  如《出师表》,这篇文章是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尤为关键的篇章,文辞凝练、情感恳切、文质兼美。但其教学难度不小,因语言凝练,学生翻译就会困难重重,还要记忆大量的文言实词解释,同时也很难理解诸葛亮的忠君思想。通常的教学往往就是结合课后的注解进行生硬的翻译和记忆,教师进行“忠”的思想的机械讲解,费时费力又难有成效。笔者在教学时,制作了两个微课。第一个,用微课形式将《出师表》的重点字词、疑难句子翻译、内容情感等整合成不同的板块进行梳理,在知识的梳理下夯实理解和记忆。第二个,从诸葛亮的人生历程出发,裁取相关纪录片特别是“三顾茅庐”的影像资料图片,直观呈现诸葛亮与刘备的亦师亦友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诸葛亮的“忠君”思想其本质是他对理想、事业和友情的忠诚,而非“明知不可而为之”的所谓的“愚忠”,更达到了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事业观和友情观的效果。这两个微课的使用,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帮助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 借助微课进行有益的课外拓展
  辨别能力及自主选择能力薄弱是初中阶段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与其接触到的信息、受到的教育是密切相关的。语文教材因篇幅原因,提供给学生的素材、信息还是有限的。教师可提炼出与教材关联性较强,又契合初中生理解的兴趣元素、素材制作微课,延伸拓展课外的知识,丰富学生的信息接触量,以利于其提高语文素养乃至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笔者教学《行路难》(节选一)时,搜集作者李白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剪辑央视百家讲坛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关于“诗仙李白之李白遭谗之谜”部分视频制作了微课,让学生了解诗人为何有感而发,以便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作者的心境,更好地解读诗歌的内蕴,领会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豪迈与旷达,以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材节选了(一),教师还可以延伸行路难(二)、(三),对比几首诗不同的表现手法,以及诗人心态的变化,透彻领会“行路难”三个字背后的深沉意蕴。通过这样有益的课外拓展延伸,学生掌握了更多知识,对文本的理解也能更为透彻。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固化的语文教学模式,会制约学生的思维发展,是现阶段提倡核心素养教育大环境下,值得教师关注的问题。在教学变革的道路上,教师必然要采取与时俱进的技术手段,通过微课等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示出语文灵动、广纳而又厚重的一面,给学生以真的、善的、美的引導。
  参考文献:
  [1]徐桂娥.浅议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3):110-111.
  [2]徐航.让语文课堂微出效果浅析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16(11).
  [3]张道灿.以微见著优化教学质量让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绽放光芒[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6(1):71-72.
  [4]郭闽红.微时代大课堂 关于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思路与评价[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6(6).
  作者简介:
  李树华,福建省福安市,福建省福安市晓阳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84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