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散文教学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入乎其内,即深入散文文本,对内容和语言进行细细品读;出乎其外,即跳出文本,从行文结构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高中语文教学切忌蜻蜓点水,入乎其内是出乎其外的前提殊不知,没有“入乎其内”的“出乎其外”,读到的不过是表象和皮毛。
  入乎其内,分为两个重要的步骤,其一为以读入境,其二为文本细读。
  一、以读入境
  并非所有题材的散文都能够很快地打开学生的心扉。有些文章,因为作品的时代背景、涉及的内容距离学生实际较为遥远,无论老师在上面讲得如何眉飞色舞,唾沫横飞,学生依旧无动于衷。
  以张洁的《拣麦穗》为例,让学生分别扮演小女孩和老汉的角色,进行朗读表演,模拟出小女孩的淳朴天真和老汉的憨厚慈祥,书面文字便化作生动的现实生活场景。学生在发笑的同时,也真切感受到了老汉和小女孩不带尘世污染的真情。
  “以读入境”这种方式在使用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多媒体的辅助作用。适当的音乐会营造出一种情感的氛围,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文本。
  学生阅读的初体验是最为宝贵的一种体验。在老师没有对文本进行讲解,没有将课内外知识进行勾连之前,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这是一种开放性的自由阅读。而这种自由精神恰恰是散文教学的必需。
  二、文本细读
  若将散文教学比作一次旅途,如今,师生共同乘坐朗诵的大巴来到了风景胜地。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师要根据已有的阅读经验来充当导游一职,告诉他们最值得欣赏的胜景在于何处,这便是入乎其内的第二步——文本细读。散文的语言优美洗练,品味语言便是细读文本的重点。
  如何在散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散文语言的张力?笔者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曾进行过以下方法的尝试。
  1.填空法:
  在教授老舍《我的母亲》一文时,笔者设置一道填空题,即“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 )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 )住了。半天,她才( )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 )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学生思考讨论后给出了答案,并提出了自己理由和看法。与老舍的原作中“笑、愣、叹、递”比较之后,学生更能体会老舍母亲的深情。
  2.替换法:
  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月夜荷花图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而鉴赏品味其中的表达技巧则是本课的重点。在讲解“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时,笔者采用替换法,将此句改写为“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出现着些白花,有已经盛开的,有含苞欲放的”,两相比较,优劣高低立现,学生马上能指出原文中“点缀”给人艺术创作的动感,而“袅娜、羞涩”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荷花完全绽放和含苞待放的不同情态。
  3.仿写法:
  著名作家毕淑敏的语言表达能力炉火纯青,她善用修辞手法,遣词造句可谓是学生模仿的典范。在教授《我和重要》一课时,笔者布置一道课堂作业,让学生仿 “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进行造句。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创作热情高涨,其中亦有不少佳作,如: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泪水会从天黑流到天亮,他们的深痛会使泰山为之塌陷。
  4.改写法:
  周涛本是诗人,他的散文具有诗的特点,在文章“暴雨群马奔腾图”中,可将散文改写为诗歌:现在,我需要这样的激情/作一匹马,在原野奔跑、吼叫/我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暴雨的长鞭抽打我/低沉的怒雷吆喝我/瞬间即逝的闪电刺痛我/马群啊,像队队尖兵,像神勇的大将/冲杀在古战场/雄浑的马蹄奏响了大地的鼓点/苍劲的嘶鸣惊心动魄/生命的华彩乐章!/暴雨停歇,马群消失/我的激情如一匹马/血液里有奔腾不息的性格/我要腾空!通过不同的表达形式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入乎其内,让学生在散文的风景里徜徉流连,但若不能出乎其外,那便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散文的重要特征在于“形散而神不散”,而形散并非“脱缰之马”,学生在以读入境,文本细读之后,应该跳出文本之外,找到串联起满地珠玉的绳索,绳索一出,而作者的构思便显而易见。至此,读者才对散文进行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解读。只有将“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结合起来,散文学习才能做到“所見者真,所思者深”的效果。
  责任编辑 李少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668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