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利用体育课程对智障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体育教育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智障学生身心康复的有效手段,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智障学生因生理缺陷,智力发育迟缓,饮食、运动自控能力相对较弱,活动量少,往往导致肥胖,心肺等功能水平普遍低下,易对其生活各个方面造成不利影响。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程未受到相应的重视,体育教材、体育教学方法等仍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相关的研究文献也较少。为此,本文以东莞市启智学校为个案,对其培智体育课程开展现状进行调查,探讨培智学生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以期提高特校体育课程的质量,寻求有效方式对培智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促进培智学生身心发展。
  本文选取东莞启智学校1-9年级的智障学生和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及半开放式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了解当前特校体育课程的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如下:
  当前,东莞启智学校的体育教学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体育课程多为边缘课程,不受学校重视,缺乏相应教材,无参照标准,体育教育发展水平停滞不前;二、教学形式单一,不能满足智障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不能适应学生发展和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三、课程安排时间不合理,与其他课程的衔接不当,没有遵循学生生理发展的规律;四、评价标准模糊,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没有充分结合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得开展起来存在很在大障碍。
  调查显示,智障学生普遍存在身体素质差、意志力弱、运动量普遍不足的状况,体育课程也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特校迫切需求高质量的体育课程来提升学生身心素质,现从学生、教师、学校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利用持久运动锻炼学生毅力
  智障学生中,多数学生受挫能力低下,情绪问题严重,意志力薄弱。体育课程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需要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加强智障学生的毅力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在体育课程中可利用长跑或慢跑等运动,刻意磨炼学生的意志力或开展挫折教育等。
  二、细化体育教学步骤,给智障学生足够的时间
  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智障学生的思维特点,把生动直观的动态情景和指令明确的语言结合起来,既丰富课堂内容,也让智障学生易于理解。同时,可采用不同方式讲解示范同一动作:镜面讲解、背面讲解和侧面讲解,并在讲解过程中采用工作分析法,将动作细化后采取慢镜头示范讲解,延长示范时间,给足学生智障学生感知学习的时间,使学生多动脑筋,同时加深所示范的动作在智障学生脑海中的印象。
  三、从学生兴趣点出发,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智障学生主动性不足,具有依赖性,自我约束能力差,不善于克服小困难。教师在体育课上应循循善诱,留心观察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利用好学生的兴趣点鼓励学生多参与、多运动、多互动,以达到活跃课堂氛围、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目的。此外,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可进行一些小游戏,先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热情,即使学生没有学会相应的运动技能,良好氛围的熏陶对于学生身心的发展也有益处。还可提供同一运动方式的不同竞赛模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竞赛或练习,充分调动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自我锻炼,体验体育项目中的乐趣,使体育课堂成为智障孩子的乐园。
  四、培育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对于智障学生的体育教学应遵循以“培优育长为主,缺陷补偿为辅”的方针,多看学生的优势,利用学生的长处培育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或良好的自信心和坚韧的意志力,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为学生今后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重视体育课程中德育细节的教育,引导学生适应社会制度及环境
  体育课程是学生的集体活动。规范的体育课程类似于一场小型运动会,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有制度执行人员,更有同伴间的互动交流与竞争,这与社会生活较为贴近。在体育教学中应明确规章制度,学生一旦违规,则接受相应的处理,增强学生学习、遵守规章制度的能力,提升学生对不良诱惑的分辨能力,为其融入社会作一定的铺垫。同时,引导学生在竞争中失利时正确处理与同伴的关系,以增强学生的集體荣誉感,使学生学会良性竞争。
  责任编辑 晁芳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669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