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科学教学,有责任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科学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像春雨一样渗入到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一、渗透科学自然观教育
  科学自然观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追求新知的科学态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自然事物、观察自然现象,让学生感知自然事物是客观的,是必然存在的,是相互联系、不断运动发展的,并且有它自身发展的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自然观。如教“关心天气”单元内容时,指导学生认识月食、日食是因为太阳、地球、月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三个球体大致排成直线,当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时,由于月球挡住太阳的光而形成日食,当地球处在月球和太阳之间时,由于地球挡住了太阳光而形成月食;雷电是由于带大量正电的云接近带大量负电的云而产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而非是民间所说的天狗吃月,雷公、闪电婆婆在打雷、放电。这些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观察自然现象时,认识到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规律,人们可以掌握自然规律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逐步帮助学生树立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等科学自然观,树立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渗透科学态度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在观察事物和现象时要认真细致,如观察实物或标本时,要按照先整体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由表及里等程序进行观察。需要长期观察的内容要坚持按时记录,定期统计,以便分析研究,如观察四季的变化、太阳的升高情况、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等现象。实验时要按照操作步骤进行,记录实验结果,如实反映观察的情况。如在一次分组实验“制氧”时,有一小组反映高锰酸钾受热时,有融化顺着导气管流出的现象。我去一看,确实是有这种情况,我表扬了他们如实反映情况的做法,并组织大家一起研究出用小块棉花团置在导气管前,可以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这一事件也给我一个启示,在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前一定要有充分的预见性、要自己先做一遍,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每次实验后,要求学生把实验仪器整理好,保持地面和桌面的清洁。同时,利用课文中科学家的故事,对学生进行严谨作风和坚韧不拔的科学态度教育。
  三、渗透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教育内容。教学中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和学习科学知识有机结合,适时、适度地渗透。如教指南针一课时,介绍指南针是我国首先发明的,它对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介绍我国的四大发明,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生长在一个有发达文明历史的国家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还可以结合课文的“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等知识渗透国情教育。让学生知道我国虽然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又是世界能源大国之一,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与世界各国相比,数量并不多,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比较,还有不少的差距,在高尖科学技术方面也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必须加倍努力,才能接近或超过他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从小树立努力学习,為祖国的科学事业献身的志向。
  四、结合风土人情渗透热爱家乡教育
  热爱家乡教育也是科学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家乡教育。如结合“我们吃什么”“调查”“编织材料”等课文给学生讲述家乡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鱼虫鸟兽,组织学生参观家乡风貌、建设发展取得的成就,让学生在幼小的心灵烙上家乡可爱的印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之情。组织学生考察生态环境破坏情境、水资源的污染情况,了解污染的危害,激励学生为保护环境、改善家乡环境污染而作出自己贡献。
  在科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把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观察中,实验操作中、考察活动中感受丰富的、形象的教育,这要比简单说教强得多,品德教育和知识内容不能两张皮,不要贴标签,要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责任编辑 李少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66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