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思想品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确保思想品德教育的规范化、合理化,不仅有助于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更对其全面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在阐述幼儿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就其具体的培养路径进行分析。以期有利于幼儿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提升,进而实现儿童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幼儿 思想品德 教育目标 培养路径
  现代教育理念下,实现儿童德育培养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目标,基于此,思想品德教育在幼儿教学中得以迅速展开。从教学过程来看,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是幼儿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其给思政教育的工作带来较大难度,一旦思政教育的目标和路径出现偏差,其势必造成教学效果与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背离,新时期,进行幼儿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明确,并积极拓展其培养路径已成为幼儿园教育人员重要的工作内容,本文由此展开分析。
  一、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培养目标
  1.确保儿童社会发展能力
  社会化是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1]。思想品德教育初期,幼儿是一个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而在循序渐进的教育实践中,其对于社会群体文化、社会角色的认知逐渐深入,并在自我个性形成的同时,实现社会角色的承担和群体融入;在社会学中,该过程被称为幼儿的社会化。与其它学习内容相比,幼儿社会化学习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三个层级:其一,与人交往能力;其二,社会交往能力;其三,待人处事能力。教育人员只有在抓住典型事件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真善美的全面培养,才能确保其道德认知的形成,实现个人社会发展能力提升。
  2.实现儿童行为品格塑造
  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使得父母过分的溺爱子女,并满足其实践发展的任何要求,由此造成了孩子在家当“小皇帝”,在社会中内心脆弱、独立意识、生活能力不足的状况。新时期,要实现幼儿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首先就必须对幼儿行为品格进行塑造,在限制其任性、自私等不良品格的基础上,实现幼儿自尊、自信、自强、自爱能力的培养,从而确保其良好品格的有效形成。
  3.注重儿童爱国情怀灌输
  爱国情怀是幼儿教育的关键内容,同时其也是个人高层级发展的社会需求。现代教育教学中,只有在保证良好思想氛围塑造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丰富多彩且富有生命力的爱国主义情怀教育,才能确保幼儿思政道德品质的形成拥有正确的价值指引,从而在保证其道德品质稳定的同时,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路径
  1.创设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
  作为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的基础平台,教育环境的塑造至关重要。实践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幼兒园教育是幼儿道德教育的两个基本主体,确保主体环境的创设对于幼儿的道德培养和成长具有重大影响。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的言行和人格力量幼儿具有深刻影响。具体而言,家庭是幼儿接触的第一环境,同时也是对幼儿影响最强烈、最深刻的教育环境,作为孩子的坚强依靠,父母对孩子的爱和付出,直接影响着其后期人格的形成。对于家长而言,其只有在重视德育、严格自身的基础上,形成追求理想、勤俭节约、团结和睦、积极向上等良好作风,并确保优良家风的形成,才能诱发并改变儿童行为,实现其良好品德塑造。集体教育是幼儿园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特征,其在集体氛围下,实现了幼儿的熏陶感染。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注重良好班级氛围的塑造,并注重表扬、激励等手段的应用,进而实现教育环境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良好品德的形成。
  2.实现道德教育的实践结合
  生活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幼儿品德培养的有效途径。具体而言,生活实践中,教育人员应对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系统把控,并在分析其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常规文化教育,将思想品德教育落实到具体的衣食住行,实现随时、随地的道德教育。譬如,为确保幼儿守时品质的形成,幼儿园可以和家庭进行联动教育,确保家长每天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并在幼儿园签到表进行即时签到;一旦家长及幼儿迟到,其迟到时间和次数就会被记录在案。在该方式下,家长的行为得以规范,其为儿童守时习惯的养成树立了良好榜样;同时辅之以幼儿园的理论灌输,确保了幼儿守时品质的有效形成。需要注意的是,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幼儿品德培养的开展方式具有多样性,通过这些方式的系统践行,儿童诚实、勇敢、好问、友爱;讲礼貌、爱集体、爱祖国等品质俱能得到有效的教育和培养,对于幼儿成长意义重大。
  3.确保道德教育的感官渗透
  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人文教育活动,再教育过程中,外界言行及各种教育手段对幼儿的成长具有较为强烈的感官渗透作用[2]。幼儿道德教育实践中,教育人员必须注重感官渗透的科学性与积极性。具体而言,在图书阅读、听故事、看动画等教育手段中,人们应当注重德育知识的渗透,确保幼儿对故事中人物行为的有效判断,确保其具备一定的道德标准衡量能力。另一方面,在人际关系处理中,教育人员应注重积极化、健康化言行对幼儿的熏陶,进而在保证其道德认知正确的基础上,实现道德行为的有效践行,从而确保自身道德品质的有效提升。
  4.强化道德教育的组织联系
  传统教育过程中,家庭、幼儿园、社区的教育相互独立,其使得幼儿所接受的知识系统性不强,容易造成孩子方向迷失,认知不全等危害;而这种特征在道德教育中更加明显。现代教育理念下,幼儿教育、尤其是幼儿思想品德教育更应注重教育组织之间的系统联系;其应在加强家园联系、召开家长会等手段的支撑下,实现儿童教育信息的及时传递,同时确保社区资源的有效调动,在保证社区榜样鲜明的基础上,实现其调节作用的有效发挥,从而确保幼儿道德品质的有效培养和提升。
  结语
  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实践过程中,幼儿教育者只有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并在把控社会发展能力、行为品格塑造、爱国情怀培养等教育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教学路径的践行,才能确保幼儿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提升,进而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苏丹.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J].儿童与健康,2016(z1):35-36.
  [2]张秀丽.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路径[J].基础教育论坛,2016(20):60-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34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