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教学中新媒体应用的有效性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与社会对教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而转变。目前,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利用新媒体辅助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学界尚未明确,美国《连线》将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我国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个相对的概念;大部分学者认为新媒体是基于互联网技术,通过手机媒介、电视媒介、电脑媒介等传播的一种新型的媒体形态,将信息传输给用户。虽然新媒体给教育带来发展机遇,但也带来了挑战。目前大部分教师认为新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利大于弊,因而可以推广。
  一、课前应用新媒体,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并没有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应用新媒体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改善课堂教学氛围。
  如关于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听听那冷雨(节选)》一课。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课前在互联网上收集的关于《听听那冷雨(节选)》的短视频,或图片,或朗读的音频,让学生观看。学生观看结束后,通过短视频已经融入到课文内容中,通过听名家的朗诵感受到“春雨绵绵”“秋雨潇潇”般的离愁,“天潮潮”“地湿湿”的伤感直接撞入学生的心中,让学生进入到作者的心灵深处,从而对《听听那冷雨(节选)》产生了充分的学习兴趣,整节教学内容认真听讲,进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因此,教师利用新媒体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得学生融入课堂氛围中,有利于为整节课堂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教师教学质量。
  二、课上应用新媒体,剖析重难点知识
  重难点知识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达不到预想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新媒体对提升教学质量有巨大的作用,如微课、慕课等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高中語文教学中,可以应用新媒体剖析重点难点知识。
  如关于高中语文必修3《记念刘和珍君》(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慢慢走,欣赏啊”)一课,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知识:①了解文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现手法;②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句子;③深入体会作者悲情之情。部分学生对部分重点难点知识没有理解,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帮助每一位学生解决问题。因而,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微课视频上传至班级学习平台上,让学生根据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选择性地进行下载,学习、巩固知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微课辅助讲解重点难点知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兴趣选择教学资料。如此,有利于学生选择性学习,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同时,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后应用新媒体,拓展课堂所学内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语文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课程。因而需要教师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在高中语文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课堂实践活动少,没有拓展延伸,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新媒体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应用新媒体拓展高中语文课堂。
  如关于高中语文必修4《雷雨(节选)》(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一课。教师将所有知识点讲解完成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舞台说明在剧中的作用是什么?”同时鼓励学生利用新媒体技术查阅相关的资料,结合课堂内容分析舞台说明在剧中的作用。学生得到启发后,利用新媒体(相关学习网站、名家点评论坛以及微信、微博等平台)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余时间应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探究实践,有利于扩展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其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应用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符合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借助新媒体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避免盲目应用。另外,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新媒体辅助教学时,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等实际教学情况合理选择、合理应用,并分析新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新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推动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现,进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本文系无锡市“十三五”规划课题“‘语文+新媒体’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代码:B1G120181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徐舍中学(2142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778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