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体育课堂,培养学生良好合作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体育发展至今,已从最初的加强国民体质素质,培养体育人才的单一理念,衍生出诸多多元而丰富的教学目标。秉持新课改的理念,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基于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及能力并以小学阶段为例,对此具体教学过程即方法的实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体育;合作能力;课堂教学
合作意识和能力是当今社会发展对个人的必然要求,以马云的名言为解读,便是:“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合伙时代已经到来。”可见良好的合作意识及能力对学生将来的成长和发展之重要意义。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有着极好的可塑性,因此,在这一时期对学生作出培养自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而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来对学生进行这一方面的教学呢?以下,笔者分别从体育课堂的性质以及学生的身心规律作出分析考量,对课堂的教学和设置进行如下论述。
一、互动练习,培养合作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首先可以通过体育项目的互动练习来对学生的合作意识作出引导,这一角度是基于体育学科自身的特性而言。合作本身便是一种倾向于实际行动的概念,而在体育诸多的项目教学中,我们可以择一进行深入的拓展开发,使学生在学习这一项目的过程中,以两两或以上的形式进行互动式的练习。通过这一方式,能够极大地帮助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进而为课堂教学作出铺垫。
例如:在教学“小篮球”这一运动项目时,我便择取其中的“传接球技术”教学,组织学生以两两为组合进行了这一技术的互动练习。如:使两人站定,排开一定的距离(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双方进行传接球练习。一方做双手胸前传球的规范动作进行传球,另一方则快速作出反应,进行规范动作的接球行为,继而再复传之,一旦一方没有作出及时配合便会失败。如此循环往复之下,能够促使双方在合作中产生良好的默契心理,从而深入地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促进教学预期目标的实现。
二、优化组合,激发合作精神
组合的优化是针对体育项目特性和学生心理规律以及合作概念的特征而言的。具体来说,组合的优化,从体育特性层面而言,体育项目的教学必然涉及团体类的运动,因此,出现组合是必然的;从学生层面我们要正确把握每个学生的实际学情,将能力能够互补的两类学生分为一组,使之体会到互补互助所带来的效率;从合作精神层面看,良好的合作体验能够使人产生“感恩”和“激励”心理,因此,一旦体验到,便会产生良性的“依赖性”心理,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促使课堂的教学得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乒乓球”这一节的相关内容时,我便通过对组队的优化,进一步对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进行了培养。如:异质组合法,通过将技术优势互为相补的两方组为一队,使之能够在学习的过程相互促进,相互弥补,帮助双方都能够有所提升和发展;再如:同质分组法,使技术水平、个性特征等方面都相一致的组为一队,如此,可以大大减少学生出现冲突的机会,增进双方的凝聚力,从而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激发双方的合作精神。诸如此类,在组合优化的基础之上,使组合双方都能找到良好的默契感和合作感,从而促进合作精神的培养。
三、团队竞赛,强化合作能力
团队竞赛是完全相对于学生的心理规律而论,由于这一时期的小学生身心发展不甚成熟,有着极强的争强好胜心理,教师利用团队竞赛活动的开展,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而在此前提下,学生只有通过加强合作,强化合作的熟练性,才能确保竞争比赛的胜利。如此,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大步提升。
例如:我们仍以“乒乓球”的教学为例,在强化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中,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乒乓球双打的团队竞赛活动。本着上述优化组合的原则,我对学生进行了相应的分组,使得每一组或为强强联手,或互为弥补,使其能够在竞赛中深刻感受到双方合作对于取得比赛胜利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如:教师可以使善于攻球的学生与善于防守接球的作为一组,促使二人在自己的队伍中各显其能,互为依托,当攻球手作出强力攻击之后,可立即示意自己的合作伙伴立刻作出防守准备,防止因对方的反攻而丢球。诸如此类的配合防守与攻击,能够极大提高学生互相合作当中的心理默契程度。同时,譬如当因自己的一个失误而险些失球,却被队员救回时,这种对合作共赢的切身之体会和感悟,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进而使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得到有力保障。
总而言之,对于学生合作意识即能力的培养,通过对体育课堂教学项目的拓展后,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只有对体育学科的教学理念拥有足够先进的认知,以及对教学对象的实际学情有足够的了解和掌控,如此,才能对体育课堂进行有效的拓展,并对课堂作出更加合理和高效的創设。
参考文献:
[1]孙新军.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合作学习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8(29).
[2]赵祥.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9).
编辑 冯志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167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