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是基本观念和习惯形成的重要起步阶段,此时需要发挥好班主任的作用,积极开展德育工作,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应该有效实施激励策略,要关注学生自主性这个前提,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律习惯,要触动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还要注意把握适度性原则,从而引导小学生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激励策略;方法
  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和学生的管理者,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建设,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但是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班主任进行口头说教还是强制要求,都无法获得很好的成效,从而阻碍了德育的顺利开展。小学生是德育的核心,小学班主任可以同时实施激励策略进行目标引领,这样学生更容易产生奋进的动力,自觉地约束自身的言行,从而更健康的成长进步。
  一、目前小学德育中激励策略存在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小学德育工作受到了很高重视,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当前已经有很多小学班主任注重对学生实施激励策略,但在具体运用上却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问题,主要有:缺乏完善的激励策略,比如没有做好激勵指导方案,激励范围狭窄,没有全程记录教育过程等;还有的存在过度激励的问题,对学生的任何言行都大肆夸赞,这种盲目片面的激励会使学生出现不良心理;还有就是激励的公平性缺乏保障,总是照顾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然而实际上那些“问题生”才是激励策略实施的重点。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方法
  1.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律习惯
  学生是德育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也比较的成熟了,此时小学班主任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德育自律氛围,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这样即使他们离开了班主任视线之外也会自觉约束自己。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对学生实施激励策略的过程中,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比如可以借助召开班会的机会开展“阳光好少年”的评选活动,在班会上为大家公示都有哪些学生最近做了好人好事,然后对这些学生进行高度的赞扬,之后大家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出6位阳光好少年,将胜出者张贴在班级的光荣榜上。通过这样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们也会在以后自觉地约束自己,也争取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显然学生这样的主动约束自己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2.要触动学生的心灵
  小学生的年纪还很小,社会经验不多,心灵单纯,在这个人生起步的关键阶段,小学班主任在对他们德育引导的时候应该努力引发其内心共鸣,如果能够触动学生幼小的心灵,使其深受刺激或感动,这样可对他们产生不可磨灭的引导,成为他们人生成长的标杆。比如,小学班主任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感人的事迹,有的身残志坚但不断奋斗进步,有的家境贫寒仍努力求学,有的用小小的肩膀扛起了家庭责任。还可以对班级内类似的故事进行运用,在对某个同学进行激励的时候,其他学生也会有所感悟,从而可以提高德育的质量。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小学生都是充满个性差异的个体,小学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多元化的德育模式,对学生实施具有差异化的激励策略,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比如,有些学生的平时行为习惯表现较好,可以让他们负责班级组织管理活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班级建设做出一份贡献;对于部分平时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应该从基础的目标入手,比如要认真听讲、踊跃发言等,抓住点滴的机会对他们进行激励,当这些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和尊重后,也会逐渐地改进和完善自己。
  4.坚持适度性原则
  小学班主任在实施激励策略的时候,也要把握好尺度,坚持适度性原则,还要引入惩罚措施,做到奖罚分明。过分的激励和夸奖,只会逐渐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心理,助长不良风气,这样的激励是片面的;同时过分处罚也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而且在真正需要奖励的时候也不能过少,否则学生也难以感受到激励的重要价值,还可能对班主任产生偏见。所以,班主任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适度进行激励,灵活运用恰当的激励和适当的处罚,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总之,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应该合理有效的实施激励策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状态,从而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参考文献:
  [1]杨艳玲,李伟.优化班级管理,实施道德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52.
  [2]火克勤.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7(5):150.
  [3]赖则秀.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衣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7(4):31-32.
  编辑 高 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169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