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小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三部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英语教学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创设内容丰富的情境,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是提高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众所周知,英语作为大家进行语言交际的重要工具,只有具备语言交际的能力,才能使大家的沟通和交流顺利完成。
  关键词:兴趣;游戏;情境;课外活动;交际能力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重要的作用就是进行交流和沟通,只有真正地掌握这门语言,它才能为我所用,就像我们的母语一样,运用自如。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一旦产生了兴趣,那么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就会大大地提升。接下来,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方面的经验。
  一、采用游戏的教学方法,建立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一旦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乐于接触它,这样才能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到英语的学习和探索之中,变苦学为乐学,从英语学习中体验快乐,享受快乐。根据小学生活泼爱动的性格,在课堂上我会组织相应的游戏为我的课堂服务。例如:在三年级学习身体部位这一单元的时候,为了能让孩子更好地记住和掌握这些单词,我就采用了Simon says 的游戏。刚开始的时候,为了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记忆这些单词,我就采用集体练习的方法,提前跟学生说好规则,如果说错了,就自觉地坐下,看看最后谁是获胜者。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在一起玩,学生就会减少担心和害怕,慢慢地会放开自己,大胆地表现自己。慢慢地学生就会有自我展现的欲望和开口说英语的欲望,学习的主动性也会随之增强。随着学生自信的建立,然后慢慢地再采用“个人PK赛”的形式,学生的参与度很广泛,积极性也很高,学习的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小学生好动又好胜,游戏不但能让他们活动身体,还能让他们开动脑筋,并且享受成功的喜悦。但是,在享受成功的同时,当然也会有失败的经历。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且是一群小学生,所以我们的教育应当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因为学生是主体,所以在游戏中,教师的神态、语态、眼神、动作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拥有像主持人一样的激情,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老师的召唤。我相信教师只有投入情感,学生才会给以相应的回报。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丝疲倦的時候,一个小游戏会让我们重新振作精神,边玩乐边学习。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里,游戏的魅力是无穷的。
  二、创设内容广泛的情境,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有效地创设语言情境是实现我们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的途径。首先我们作为英语教师,一定要在课上抓住一切有利的机会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避免出现汉语。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在课上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课堂用语,注意结合肢体语言来加以辅助,使学生完全沉浸在一个英语的语言氛围里,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其次,就是我们要在课上尽量地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来进行课本的对话练习及表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进来,大胆地展示自我,并进行交流练习,同时也要及时地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例如,在学习攀登英语二级A第五单元的日常英语时,这是一段关于生病了,需要去看病的对话,所以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我就准备了听诊器、温度计和针管等用品,让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和病人的角色,为了让学生能拓展运用,我又准备了看牙的器械,让学生用这些道具来进行表演,积极性很高。在这样的情境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又提升了学生“说”的能力,交际习惯也在表演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
  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还要设计和组织不同难度的课外活动。例如:英语角、英语演讲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既可以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在活动中把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当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的时候,慢慢地也会随之增强其自信心,增添对英语的学习主动性。除此之外,平时还可以开展“小组PK赛”,这类活动既能检测学生,又能在小组对抗中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英语课外活动应与课堂教学实践密切相关,但不应重复课堂教学内容。不然的话,课外活动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比如,在教授学生身体各部位英语名称之后,便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在课下做Simon says,“touch your nose,(mouth,head,ear,etc)”的游戏,这样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这些单词,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还可以通过开展“猜职业”“猜价格”等游戏,复习一些“职业名词”和“数字”。
  众所周知,英语作为我们进行语言交际的重要工具,只有具备语言交际的能力,才能使我们的沟通和交流顺利完成。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时一定要不拘泥于教材,而要做到活用教材,使其能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张桂春,王琴.“在英语教学中尝试小组合作学习”[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6).
  编辑 段丽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17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