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日语文学中家园意识的表征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日本与中国是邻国关系,在文化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与共通性,但在语言文学上有具备着自身的特点,在传统文化上传承着一些我国的文化,并且近几年来我国在对日本语言探究与文化背景探索方面更为具体深化,特别是对于日本语言文学中的日本国家文化与主流意识。不断全面分析对日本语言文学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文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日本语言文学的内涵与发展史展开研究,并分析日本语言文学的主要标志和与日本文化之间的关系,重点探究了日本语言文学中家园意识的体现,以此来为我国文化理论体系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日本文化;日本语言;日本文学;家园意识
   中图分类号:I31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6-0105-04
   自古以来在日本历史文化中总会见到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子,其主要是由于日本在发展过程中借鉴与融入了一些中国独有文化,若说日本是个岛国,国土面积相比起其他国家而言差距大,但日本充分体现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特点[1]。日本受到新世纪到来的影响,在文化方面也受到西方新潮流和思想上的冲击,蕴含着浓郁的西方文化风格,因此日本在每个阶段其历史文化均有着日本传统文化与西方新思想等方面相融相争的现象,并且不断适应着现代文化的发展,使日本国家逐渐形成了有着自身特征的思想观念与文化底蕴。现如今,我国也设立了专门的日语学习课程,而在学习时需要深刻剖析日语文学的内涵、发展历程、思想理念以及艺术特征等方面,加深对日语语言与日本文化发展的理解,文学理论学者也不断研究日语文学发展的隐藏意识与形态,主要是为了更全面的完善我国研究日本语言文学的理论体系。
   一、日本语言文学的内涵
   日本语言文学最早形成时期是在八世纪,主要是应用现有日本文字创作出各种类型的文化与艺术表现形式。就日本文字而言,在文化形成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直接联系,日本在最开始的艺术表现形式类似于中国艺术表现形式,并且还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但随着西方文化浪潮的进入和本土文化、政治理念与社会经济的更新[2],使日本文化不再只依靠中国传统文化,而是逐渐探索并形成具有自身风格特征的新文化。因此在日本往后的发展过程中,多是通过开放相应的政策,同时加强与西方发展国家之间的往来,使得日本文化受到西方文化思想浪潮的影响下,积极鼓励本国的优秀学者去国外学习新的、先进的思想文化,进而为日本语言文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支持。
   二、日本语言文学的发展历程
   (一)奈良时代
   日本文学概念初步形成时期则为奈良时代,在这个阶段日本主要的文学作品与中国文学的形式方面有着较大的相似性,主要是由于在创作应用的文学形式多来自民间文化与人民群内可接受的形式,具有语言易懂、文字简洁、浅显通俗且便于人民传唱,在为后来的日本文学发展上提供了较为基础的理论依据。例如这个时期最著名的文学作品《万叶集》,在日本文学上可算是里程碑。
   (二)平安時代
   平安时代的日本文学在中国文学的引导下,主要以创作诗歌为主,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文学成就。在小说创作上,该时期产生了世界最早的长篇写实风格小说,出自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主要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时期未背景,在写作特征上有着哀婉和致郁,不仅贯彻写实的“真实”美学思想,同时也传达了日本式浪漫的“物哀”[3],充分体现了平安时代的社会背景与文化生活。而这个时期之后还出现了多数散文作家与女性作家,取得的成就也比较突出,女性作家笔下的作品风格多以秀丽端庄、纤细柔弱为主,充分体现了女性对事物的敏感度与柔美性,不仅为日本小说的表达奠定了基础和创造空间,还促进了日本小说界的发展。
   (三)镰仓市町时代
   镰仓市町时代日本文学作品的写作方式多以连歌为主,主要的创作人群包括作家与僧人,这个时代诗歌在文学作品上逐渐走向凋敝,散文作品相应问世,而以五山禅僧为中心的禅林儒学,汉学在该时期作为僧人的必修课程,主要受到中国儒学思想的影响,禅林的日用文书多用汉字"骈文"体,例如五山汉文学中大量引用儒学经典、诸子百家甚至中国文学作品,该时期的五山汉文学空前绝,当时的五山禅林与中国具有相似点,尤其对华风生活崇尚,而连歌类文学作品则属和歌之余技,作品题材自由且新鲜,逐渐独立后形成了民众喜爱的文艺,为江户时代俳句的产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江户时代
   江户时代也被称为德川时代,作为日本历史上武学统治封建的最后时期,该时代日本的经济得到了良好发展,思想上出现了朱子学、阳明学、古学派、国学派以及町人思想[4],在日本文学作品上主要以诗歌和小说为主,创作内容逐渐转变为描写市民生活,其中最为著名的则是井原西鹤,他的文学作品多以关注人世间冷暖温饱为主,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好色”文学,例如《好色一代女》与《好色一代男》[5],通过描写社会男女恋爱的故事,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爱情和欲望,并对等级社会中的商人心理与生活情境进行刻画,井原西鹤被日本文学上誉为社会现实主义描写的顶峰作家,而在他之后,也不断有作家在文坛上活跃,但在文学创造方面或多或少皆受到了井原西鹤世情小说,江户时代的小说大体上而言多是通俗易懂的小说,在文化程度较低的平民百姓传诵较高且受欢迎。
   (五)明治时代
   明治时代的思想理念得到了解放,文学作品上开始转化为现代文学,主要是受到明治维新改革的影响,日本从西方国家传入了新的学问与艺术,以前未出现过的日本个人主义小说文学也相应问世,与江户时代以前不同的文学作品风格展开了,文学样式上多存在着西方文化的影子,例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小说,而到了20世纪[6],自然主义不断涌现,该时期出现了许多带有批判色彩的文学家,因此在这时期的文学作品风格多以辛辣讽刺为主。
   (六)大正时代    大正时代作为明治维新后空前绝后的盛世,当时正处于欧战结束,民族自决浪潮不断涌现,并且存在浓厚的民主自由气息。在文学领域中代表为“白桦”派,主要以武者小路实笃为首的一大批年轻作家,创作了文学杂志《白桦》,在文学上形成了自有的“白桦”派,此时期该派高喊新理想主义,并开展了文学活动,在大正时代文坛上居于主流地位,该派不断提倡尊重个人意志与自然意志的思想,创作出形式新颖和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并且还培养了许多知名作家,在各个方面都体现出现了不同于明治文化的新面貌。
   (七)昭和时代及以后
   昭和时代促使了日本先到文学的产生,在初期的文学主流多为无产阶级文学样式,无产阶级文学作品的内容平和,是无产阶级的理想生活与底层人民的现实生活,具有对比性,主要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想法。但该时期也有作家的文学作品体现了不满现实生活,作品形式上多以哀美为主,例如川端康成的《雪国》,具有浓厚的“物哀色彩”[7],不仅饱含了同情、悲哀,还对作品人物赋予了悲剧情调,创作出感动人心的艺术形象,对于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是颓废的至美与空灵虚无的至境。昭和时代二战后至现在,这些文学作品共同构成了现在日本文学领域的繁荣景象,使日本小说受到了全世界的重视。
   三、日本语言文学与日本文化的关系
   日本语言文学中大多都存在者日本文化的特点,通过阅读日本语言文学作品可了解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家园意识和社会形态。日本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与中国文化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经济、文化与政治上相互影响与融合,但日本文化发展仍然具备着自身的特征,例如在礼仪文化和性文化上,还有当今日本的支柱产业动漫文化[8],与中国文化与西方发展规律均存在特异性。在日本大部分崇尚佛教文化,这与当地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因素习惯和历史文化均有联系。例如大多日本人偏爱吃生冷食物和淡色系的图案,家族团结意识与家园意识非常浓烈,因此日本语言文学主要是源于日本文化。
   四、日本语言文学的主要表征
   (一)时代标记尤为显著
   日本语言文学作品多受到中国历史文化影响,并且日语在拼写上也与汉语书写有一定的相似度,但在发音上又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在日本语言文学上时代标记尤为显著。例如日本抒情诗在刚开始创作时期,总共有31个音节,经过时期变化后逐渐缩减为17个音节,虽然看上去音节缩短了很多,但在文字表现上面相比起31个音节情感更为丰富强烈[9]。就从日本抒情诗创作变化的过程中来看,能够看出日本文学创作过程需要经过旧文学与新闻学形式不断膨胀之下,不断结合与更新而成,因此日本语言文学具有尤其显著的时代标记。
   (二)社会性特征表现强烈
   日本语言文学不论是早期还是近现代,从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上能够看出社会性特征表现尤为强烈,充分体现了日语语言文学历史发展进程的特点。社会特征表现强烈主要体现在近现代文学著作中,该时期的日本文学再现了日本某个历史时期发展,并且对日本民众对现实不满与美好生活的相应充分显现出来。除开这些外,日本文化中的地域性特征也较为强烈,例如在远古时代,当时的京都是日本文化、政治与经济较为集中的位置[10],因此日本语言文学的发展方向多少以城市化为主,大部分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多为京都。但在江户时代有了武士,当时被当作是日本的新贵族,而他们也参与到了日本文学创作中来,使当时的文学作品重心出现转移,主要代表为芥川龙之介的《今昔物语》,借助了日本古典语言文字充分反映人生理想与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社会性特征。
   (三)具有浓厚的家园意识
   根据日本文学作品与文化能够看出日本这个国家非常注重家庭氛围,大多数人民群众都认为家庭和谐能够维系社会发展与稳定,因此日本语言文学作品中充分体现出浓厚的家园意识,能够起代表作用的则是思乡诗、离愁诗,文学作者在这些诗歌里面表达出来对家乡的思恋,同时在战争的影响下还表达出了对家园遭到破坏产生的愁怨之情。
   五、日本语言文学中家园意识的体现
   (一)被认为是安宁和平的象征
   日本语言文学中的家园意识被认为是安宁和平的象征,不论是传统日本语言文学的表现形式,还是近现代日本语言文学的表现形式,在这整个时期大多数作家都在创作中表达了“安宁”的意义,这里的“安宁”主要是体现人们内心需要宁静感和希望生活和谐安定。根据日本文学发展过程中,能够看出日本文学经历了漫长的演变时期,尤其是在发展阶段受到人们传统思想与国家政策方面的影响,某些阶段发展并不顺利,但通过社会与政策的改变,日本的农耕文化受到相应的冲击,使得日本经济形势发生改变,日本语言文学作品中表达的安利和平大多是传承了日本的农耕文化,当这份安宁受到破坏时,同时日本也在为其他国家带来灾难,最终受苦的还是人民群众,民众在这个时期希望“安宁”的情绪高涨不断,而作家就通过文字来传达这些意愿。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日本语言文学中仍具有强烈的家园悲剧风格,这些都是由于战争给人们的心灵带来的创伤难以平息,尤其是该时期的女作家,通过细腻的文字充分体现失去亲人和家园的痛苦。
   (二)体现“缩小”意识的特点
   日本文学的“缩小”意识体现在许多的文学作品中,文学家在创作时通常会将大认知与观念缩小,从小的方面体现整个国家、社会与民众的现实,表达出自身的感知與感悟,这种表达方式可充分表现日本人民的现实生活与理想生活,通过将社会缩小到家庭,以家庭来反映社会,同时对家庭进行描写来表达出亲情与向往的生活,而对于现代作家在创作时,多是以庭院作为重点,需要同时体现出庭院的设计、布局和日本人民的生活、文化观念,文学家通过“小巫见大巫”这种方式,充分体现“缩小”意识,增加作品的真实感。
   日本文学在创作过程时充分体现了家园意识,作为重要题材,不仅能够在作品中表达出与家人之间浓厚的亲情,还表达出日本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分析日本语言文学的特征,我们能够看出日本作品大多以家园为题材,方向多以思乡之情为主,这样不仅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还能使读者与作品之间产生一定的共鸣。   参考文献:
  〔1〕尹航.初探日语语言文学中的家园意识[J].文化学刊,2018,(02):93-95.
  〔2〕郭春晖.浅析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J].知识文库,2017,(05):11-12.
  〔3〕王秋云.关于日語文学的家园意识形态分析[J].文学教育(下),2018,(08):55.
  〔4〕宋坚.从《西海斜阳》看龙鸣的“家园意识”和“明乡人”情结——广西北部湾海洋区域文学系列研究论文之七[J].钦州学院学报,2017,32(04):7-11.
  〔5〕刘欣欣.浅谈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J].西部皮革,2016,38(18):239-239.
  〔6〕王燕.浅谈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08):102-102.
  〔7〕赵亚亮.从家园意识视角分析卡夫卡对余华的影响[J].名作欣赏,2018,(17):106-107.
  〔8〕李祯妮.“家园意识”:十八大以来中国民族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理念[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3):41-44.
  〔9〕曹芸.唤醒家园意识 提升生态素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04):72-76.
  〔10〕蔡荣湘.论家园意识的嬗变——以《平凡的世界》主人公孙少平为例[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32(04):65-68.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收稿日期:2019-04-03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JAT160617)
  Abstract: Japan and China are neighbouring countries, have certain similarities and similarities in culture, but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d inherit some Chinese culture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Shanghai. And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has deepened the exploration of Japanese language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especially the Japanese national culture and mainstream consciousness in Japa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he continuou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Japa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ory system to a certain extent.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will study the connotation and development history of Japa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d analyze the Japa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he main symbol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Japanese culture, especially the embodiment of homestead consciousness in Japa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heory system in our country.
  Keywords: Japanese Culture; Japanese language; Japanese Literature; Homeland Awareness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208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