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班数学测量区的观察与指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用自然物进行测量,一直是大班数学教育的内容。在集体活动中,幼儿已经初步探索出了非标准测量的基本方法,但仍不能灵活运用合理的材料来解决问题,并且对于长度测量单位的传递性、对比性也没有清晰的认识,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一些探索和研究。【关键词】测量、观察、科学介入一、投放材料,关注幼儿测量行为
1、不断尝试,发现适合测量的物品的特性。
大班幼儿已经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从起跳线出发,用很多个一样长的自然物首尾相接,中间不空开也不重叠,测量好后进行记录。随着测量材料的增多,幼儿对测量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但是在测量操作不断地尝试中,幼儿逐步地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用瓶盖做测量,需要用很多个,因此很麻烦;再如:用胶棒做测量,胶棒会滚来滚去,不方便使用。经过反复尝试不同物品进行测量了解到:较小物品、易滚动物品不易做测量工具等知识,方便幼儿在以后的个体测量活动中快速找出合适的测量工具。
2、发现问题,抓住“哇时刻”。
一天,在班级组织的自由测量活动中,悦悦小朋友遇到如下问题:她用牛奶瓶去测量桌子的长度,可是发现测量的瓶子不够多,后来尝试换了多种物品测量,都完成不了这次测量过程,因此孩子的这次测量中断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引导孩子们探索测量新方法的“哇时刻”。如:测量区每种工具只有一个了,大家可以试试看怎样进行测量。幼儿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尝试测量再加上教师适时引导,最终发现在测量时,除了可以换测量工具还可以调整测量方法,以达到测量的目的。
一、教师适时介入和指导,培养幼儿测量能力
1、适时引导,解决问题。
一次游戏时,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结伴来到测量区,挑完测量工具后,他们把每一种工具都拿出来连接在一起,但是发现仍然不够长,这样没有办法进行测量和记录,两人探索了很久也没有结果。这时他们开动小脑瓜思考,过了一会,男孩说: “我可以这样”,他把积木对好起跳线,量一下,估摸着空出位置,用一块积木一次一次地移动并且数着移动的次数,但是测量完成之后发现忘记数了几次,于是又再数一遍,最后说有1 3块那么长。這时我问孩子: “这样测量有重叠和空开的部分,测量结果不准确,怎么办?”女孩说我可以用笔画一个标记,接着小男孩和小女孩拿出笔,两人开始边测量边画记号,完成之后告诉我是: “1 4块”。我拿出一支记号笔: “换这一支笔试试看”,于是两人再次测量,可是结果和上一次结果不一样,我又问: “怎样画标记可以知道积木用了几块?”女孩立即反应过来,由于之前记号看不清楚,让测量有重复,后来使用记号笔,就不会出现这样问题,让测量的结果更加准确了。 2、更新材料,测量活动反复进行。 第二次测量活动中,又有两名幼儿来到了测量区,他们很熟练地挑完工具后开始了测量,男孩选了用冰棒棍进行测量,用即时贴做标记,但显然标记做的不对,两人商量了好久也没有想出办法,于是我问: “上次两个小朋友用一根积木测量的时候是用什么样的工具、在哪里做标记的?”
3、测量方法熟悉后思考哪种工具用起来更方便。
第二次测量他们讨论要用什么样的工具,女孩试了试牛奶瓶,说: “这个不晃,就用这个吧。”男孩按着瓶子,女孩剪即时贴,女孩说: “手别晃呀!”男孩说: “我快要坚持不住了。”我问他们: “你们觉得这个材料用起来方便吗?”两人果断决定重新选择,这次他们选择了用薯片罐,孩子们的经验逐渐丰富,很快就完成了测量。
4、关注幼儿的数学语言。
数学活动不仅需要操作,还需要学会用语言进行描述,进行经验分享环节。如: “测量完了,你们觉得哪种材料用起来比较方便?为什么不选择用毛根9”孩子们的回答让我了解到他们已经掌握了测量的方法,并且知道了记录表的实际意义。支持三、分析幼儿行为,给予幼儿更多
1、注意——发生了什么?
孩子们在测量过程中到底做了什么呢?在测量时如果只有一种工具,那么做记录成了关键问题。孩子们在探索中不断的试错,通过迁移生活中的经验,同伴之间商量合作,最终找到了如何用一个工具来进行测量的方法并思考用这个方法选哪一种工具测量更方便。
2、识别一学习了什么?
孩子们在测量过程中学习了什么呢?
(1)能力: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通过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理解长和短的相对性,并能记录简单的数量关系。
(2)学习品质:能主动参与活动,积极探索。在操作中探索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活动中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坚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能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3、回应一下一步该做什么。
(1)投放不同种类的自然物,让幼儿在操作中感受物体的不同属性。
(2)进一步探索测量的方法,尝试不投放材料,启发幼儿探索如何利用身体部位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3)关注幼儿个体差异,让更多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学习品质。四、总结
孩子们在探索中不断地试错,在试错的过程中遇到了越采越多的问题。我相信孩子们在探索和学习中,会逐步地解决出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测量水平将有明显提高,同时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我们要做的就是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空间,及时关注幼儿的操作行为,根据幼儿的需求调整材料,给予必要的介入和指导,支持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黄瑾 田芳《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指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345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