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论教授给本科生授课的教学制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给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提升本科生教育质量是培养一流人才、科教强国的重要基石,在此背景下,国家大力推动教授必须给本科生授课的教育制度。笔者总结了社会群体对该制度的主要观点和看法,分析了教授参与本科生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当前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推动教改、提升教授在本科教学中的核心价值可行方案,并给出了促进该制度实施效果的教学考核制度建议。
  关键词:教授;本科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3-0204-02
  一、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推动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教育改革的重要对象和主要推动者是广大的高校教师,唐代大家韩愈给“师者”下的定义已流传千年,“传道”、“授业”、“解惑”也成了人们对教师工作的主要归纳。然而,对于大学教师这个特殊群体来说,面对现行的考核体制与评价体系,在科研工作者与灵魂工程师双重身份下常常难以很好地兼顾教学与科研两方面工作,直接的后果就是部分教师无心教学、无力教学、无能教学。因此,在国家大力推动大学回归本义的大背景下,全社会针对教授回归课堂、必须给本科生授课的制度展开了广泛的讨论。笔者作为国内高校培养、同时有海外留学经历的高等教育工作者,也一直在积极思考和探索教育教学问题。
  二、当前的主要做法与观点
  当前,大部分高等学校规定教授每年必须给本科生授课,且需要满足一定的课时量要求。正如这种刚性要求一样,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教授应该回归课堂必须给本科生授课,其主要原因是认为教授知识渊博、科研成果丰富,且教学经驗丰富。该类观点认为如不硬性规定,很多教授会因为诸如科研课题、知识保护、时间精力等种种关联原因不愿意进行教学传承,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育的发展。
  部分观点却认为不需要硬性规定教授给本科生授课,教授作为高级科研工作者,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探索科学、发现知识和研究生培养上,给本科生授课的任务应该更多的由职称较低的教师承担,同时教授授课的方式和形式不一定吸引学生,因而不应该强制要求教授给本科生授课。
  此外,还有部分观点认为,随着目前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传统课程越来越不重要,因此教授也无须承担本科生课程,应更多推动诸如慕课等线上教育的发展。
  三、推动教改,提升教授在教学中的核心价值
  首先,抛开教学制度的优劣不谈,海内外的一流大学都具有共同的特质——一流的本科生教育。因此,提升本科生教育也必然是我国的发展需求。而教授是高级知识分子,其知识结构的广度、知识层次的深度、科研经历与阅历的丰度是大部分青年教师所不具备的,因此为了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教授必须给本科生授课,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教授,而是研究员。
  其次,因为人的教育教学与机器不同,面对有思想、有情感的学生,知识的传授只是授业,人的培养还需传道、解惑,而慕课等线上知识教育只能作为线下教育的辅助。教授作为优秀的“过来人”,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授、思想讨论、情感互动等潜移默化的方式推动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构建与发展,因此,至少在当前阶段诸如慕课等线上录像教学模式依然只能作为教辅。
  综上所述,教授必须给本科生授课的制度是正确的,也必须实行。但是,存在的矛盾在于如何更好地实行该制度。毕竟该制度只是手段,提升本科生教育教学水平才是目的,只有通过设计灵活的教学制度、推动教改,才能更好地提升教授在教学中的核心价值。
  (一)教授课堂形式多样化
  坚持要求教授给本科生授课,重点不在于讲授书本上的基础知识,而是寄希望于教授们将其积累的渊博学识、对学科的理解以及探索的前沿科学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学科领域。因此,授课形式不应固定或者局限于课程授课方式,要勇于打破传统模式和封闭教室,探索其他更加灵活且有效的教学方式。例如,主题讨论、前沿讲座、科创等互动性和交流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授课方式”,授课地点也可以是实验室、车间、甚至咖啡厅。如果只是固守传统课堂方式,并不能发挥教授的最大价值。
  (二)教授授课方式协同化
  所谓协同化,是指相关授课教师对特定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分工、合作完成。社会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的特长也不尽相同,有些教师口头表达能力强,能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地传播知识;有些教师书面表达能力更强,编写的教材结构完整、逻辑性强且易于理解,制作的课件也能吸引学生,但是不擅长口头表达。因此,可以对特定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模块划分,取长补短,进行协同化教学。也就是说,对传统的教学过程重新定义,教材编写、课件制作、课堂讲授都是授课过程,都可以等效为给本科生的授课。因此,并不需要所有教授都进行面对面的课堂教学,而是打破既有的教学模式,通过模块划分、协同操作的教学团队化模式,实现人尽其才,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三)教授授课时间自由化
  大学教授的职责包括教学和科研两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但又有极大区别。教学需要知识的积累,更需要在授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更新、课件制作等,需要大量的时间准备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既充分传授又深入浅出;科学研究是一种苦苦追寻和灵感启发式探索的过程,常常需要集中而连续的时间进行思索、推导和实验验证,尽管科研工作不是一气呵成就可以完成的,但经常性的中断之后往往需要重头再来事倍功半。因此,在某个学年或时段内教授很可能无法在时间和情感上对教学和科研兼顾,其结果是教学过程粗糙、上课学生不满、科研工作迟滞。因此,应该给予教授更大的本科生授课时间自由度。但是,这个自由度并不是指教学计划时间内随意调整课时安排,而是在大的框架内给予教授教学计划制定的自由度。具体的,不再强制规定教授每年的本科生课时量,代之以每三年或五年时段内总课时量的考核机制,考核时段内教授自由安排授课的学年/学期,这样做能够给教授们挤出连续的科研时间段。
  四、推动教学考核制度改革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里教学评估的结果只对青年教师有较大影响,而教授不需要评定职称,岗位评级也基本不需要教学评估,各种头衔的评定更不以教学作为标准之一。这就造成了相当一部分教授不愿意投身本科生教学,不下课堂或“出工不出力”式教学,甚至出现让博士生代课的现象。因此,教授必须给本科生授课制度的实施还必须有相应的教学考核制度作为约束,有奖有罚形成闭环才能真正的激发教授在本科生教学中的核心价值。
  高校的教学考核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第一,不分级别、不分职称统一进行教学评估,对教学评估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
  第二,对教学科研两肩挑岗位的教师职称评定中实行一票否决制,教学评估不通过不能评定高一级职称。
  第三,对教授进行周期性教学评估,例如三年一次,对连续两次教学评估不通过的教授进行转岗,转成科研岗或其他岗位。
  第四,教学评估从课堂效果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材和讲义编写、课件制作等多方面综合评估。
  五、结束语
  大学之大,在于大师。教授作为大学教师群体中的佼佼者更应投身教学、创新教学,固育人之基。然而,教授给本科生授课的制度更应考虑实际、更加灵活,通过教改使得教学形式多样化、方式协同化、时间自由化,充分调动教授们的主观意愿,同时也能尽量保证教授对科学探索的时间和精度,实现教学科研的良性发展,最终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实现科教强国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陈琛.高校加强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思考与探索[J].赤子,2014,(02):44-45.
  [2]甄静,郭斌.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激励问题研究述评[J].文教资料,2013,(16):130-131.
  [3]黄健陵.推进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关键在落实[J].中国大学教学,2015,(04):61-64.
  [4]闫书华.教授承担本科教学的理想与现实[J].现代教育科学,2017,(01):46-49.
  [5]李宇凯,刘诗,周刚,等.发挥高层次人才优势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高教学刊,2016,(10):67-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02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