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安全学原理》的教学知识产出形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安全工程专业学位的迅猛发展满足了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要,为优化安全科班学生的培养,提出基于知识产出形式创新的改革法,本研究以《安全学原理》教学为基础,从知识环境的变化出发,调整知识结构的构成来重新组织教学,将树状的知识传播方式更新为网络状知识产出,强调教育中增进双方的合作互进关系,模糊双方的社会地位鸿沟,旨在探索一条高校教学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教学改革;安全管理学;知识产出形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3-0154-02
  一、引言
  安全学科作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集成综合学科,旨在指导人类审视及处理在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触及到的风险问题。由此,与安全学科相关的原理、理论遍及各个领域,在高校的教学体系中也融入了大量理学、工学、哲学等学科基础理论的学习,因此,其教学环节常常以多学科领域交叉融合的方式实现。然而,在我国安全学科教育理论体系尚不完备,加之安全学科的上层概念对文化素养的要求极高,高校学生普遍反映对学科理论没有兴趣和信心。目前,安全学科教学中凸显的此类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针对安全学科核心上游理论教学形式单一、不灵活;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没有抓住主次,教学方法有待改进;知识生产创新不足,知识教学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解决上述问题,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播安全理论,本文旨在将教学改革放在当今的新环境中进行重新思考。
  二、背景分析
  《安全学原理》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在重庆科技学院中设置为面向研究生一年级的一门专业课,是学生深入学习《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工程学》《安全人机工程》等课程之后的综合学科,是安全领域专业硕士、博士招生入学考试重点科目,同时也是学生知识架构建立的关键环节。对于安全专业的研究生,安全意识的培养、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在硕士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具备安全专业核心能力,为了给予学生独当一面的能力,也为了安全学科的发展创新,《安全学原理》课程的发展革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改内容
  1.研究目标。相较于传统教学中对教师学生双方沟通效率的重视,如今的教学则更注重构建学生自我发展、催生新的创造力的教学体系的重构。这种教学结构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知识与教育之间的灰色地带的雾霾除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再生产,即催化对知识的好奇心。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知识与产业分离,安全学的专业理论与企业所需的技能平行,其根本问题在于理论知识应用于企业生产中十分复杂,绝不是单一的公式,将数据进行套用就可以解决的,今天的环境成就了创新的地位,人工智能、基因生物、纳米技术,这些新时代产品的出现印证了这种地位,未来的发展路径也绝不是在这些产品之中机械重复。为了让学生获取连接信息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探索与逻辑推断能力才是如今教学改革的落脚点。传授将不再是目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教学改革取得突破的关键。
  2.改革思路。学科分离是传统教学的特点,从学生最开始接受教育起,就已经预设了各学科的路径,在学科之间筑起了墙,打破单一知识的传授或许是变革当前知识产出的新模式。进化论的核心,基因自然遴选机制,被人类加以利用,幻化成一种研究全局最优解的方法,名叫遗传算法,种族进化中难以跨越的白鲨壕沟,通过种族的多样性而迅速解决,基因的变异或许会创造弱者,但失去变异,种族将不再进化,这就对生物群体中保留弱者的原因进行了详解。单一学科知识的自我迭代会造成定型,虽然局部最优解很容易达到,但离全局最优解将越来越远吗,就如人类一样,人类生活以繁殖为原始动力,以人类多样性为纽带,以全局最优解为目标,造就了丰富的文化与多样性的现代生存能力,遗传算法所告诉我们的,是融合知识的远观效果。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更新知识传授,授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知识是融合的,那么,知识传授的方式也应当是融合的,单一学科传授的方式即当前知识传授的困境,教学环境是主要因素。
  更具新时代特点的知识环境不能将教师与学生放在两端,教师曾经都是学生,而学生没有一个曾经是老师,这种隔阂让学生无法至始至终无法跨越身份认知去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问题。将学生融入到知识传授体系中,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生产过程中,才是更具新时代发展要素的模式,不要小看学生的生产力,就像赫拉利所言:“科学革命并不是‘知识的革命’,而是‘无知的革命’[1]。真正让科学革命起步的伟大发现,就是发现‘人类对于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毫无所知’。”实际上,在今天的创新环境里,营造更广阔和更自由的知识环境的重要性要强于教学生怎样求知。单纯对学生强调学习知识重要性比不上帮助学生建立独立的知识结构,并适应不断变化的知识环境,这应该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指向。
  3.改革举措。在安全工程专业中,安全学原理作为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满足于让学生获得收取知识的“感觉”,是一种天然的态度,在传统环境的氛围中,这种态度夭折了许多学生的创造力。就像温伯格所说的:“知识结构方面的变化,也改变了知识的形态和性质。当知识变得网络化之后,房间里最聪明的那个,已经不是站在屋子前头给我们上课的那个,也不是房间里所有人的群体智慧,房间里最聪明的人,是房间本身。[2]”。所以说,网络化的知识创新体系需要将学生容纳进来,以教学改革的形式来推动新的问题的产生。此外,衡量大学创新的手段也正在多元化,更直接地说,今天通过教学改革所实现的创新,学生已经不单纯是传统意义上的人力资本,而是更新的知识资本的代言者与验证者。教学的任务不再是向学生传授单一的技能或将学生塑造成知识的“复印机”,而是需要在课堂内外激发出更新的问题。用问题引导和汇聚更大的力量实现学科知识和跨学科知识的再生产。课堂教学的行为不是单纯的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讨论的表演,而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提出新的知识问题,并且将教学行为变成一种对新知识的共同探究行为。这才是符合创新的教学改革。
  四、结论
  总之,新时代教学改革的中心,是从知识教学多样性与教师学生新型关系为出发点围绕创新进行发力的教学模式,多领域多学科多观点的碰撞,多样性的跨越更能激发创造力,最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在高效教育中,教学环境的营造要大过单纯的“创新”理念的灌输,教学边界的模糊也不是为了复杂化问题,我们需要的不是学生重复解决我们已然解决的问题,而是让学生进行角色变换,跳出传统师生关系的框架,站在人际关系外的高度,真正参与到知识生产活动中,完成问题的提出、探索、解决的全过程,与教师共同完成創新行为,这将是引导大学教学改革的主要旋律。
  参考文献:
  [1]胡泳.知识的繁荣与危机[J].新闻战线,2017,(13):37-39.
  [2]陈立军,刘曙光.人类命运控制成因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3):12-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03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