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抛锚式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教学模式,本文分析了抛锚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的创设情景模式、抛锚锁定问题、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环节,并以竞聘报告制作为例,介绍了抛锚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情况,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抛锚式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5-0198-02
一、引言
抛锚式教学模式又称“情境性教学模式”,由约翰·布朗福特认知与技术小组(简称CTGV)开发,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教学模式。在抛锚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为学生创设与学生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情境,后续学生的学习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的情境中进行。然后,教师逐步呈现问题,提出学习目标,抛锚定题。学生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互相交流,合作探讨。在学生完成问题的探究后,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发言、相互评判、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最后再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的问题情境就可以形象的比喻成“锚”,确定与学生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就是“抛锚”。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抛锚式教学方法,在一定的情境下把问题(任务)呈现,抛锚定题,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并通过交流、协作等解决问题,培养其计算思维能力。
二、拋锚式教学的实施环节
1.创设情境策略。创设情境策略是指创设与学生所学知识有关的真实情境或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似的情境中发生。许多教育实践都表明,在没有情境的条件下获得的知识通常是僵化的,学生很难实现迁移,不容易掌握。如果存在问题情境的背景,学生就能很快融入情境中,主动认识知识的效用,并能较快的利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真实问题,从而使学习自然且持续地发生。因此,创设一个富有感染力的问题情境,即设计好“锚”,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兴趣,这也是抛锚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2.抛锚锁定问题。抛锚是指确定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学生探究的方向,并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可以适当的提示解决问题的相关线索,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3.自主探索。自主探索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给学生讲解问题的解决方法,而是一步步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线索去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以问题(“锚”)为中心,自觉自主的去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比如,“演示文稿制作”一课,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份漂亮的演示文稿——竞聘报告,然后提出问题:如何利用我们所学的演示文稿制作知识去完成这份报告的制作?然后提示学生,制作这个竞聘报告需要经历素材准备、创建演示文稿、编辑图文资料、美化幻灯片、设置超级链接、放映幻灯片设置等步骤,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步骤去找素材,创建和美化演示文稿等。
4.协作学习。协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互相讨论、沟通和交流,让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相互辩论、相互促进并及时对方案进行补充和修正,最后达成一致,从而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提高学习效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小组成员之间多多交流和讨论,多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寻找最好的解决“锚”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比如,在“演示文稿制作”一课中,教师可以鼓励各组进行适当的分工合作,并记录每个人的工作情况、讨论时提出的观点以及最后完成情况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整个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维的碰撞,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提示,体现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5.效果评价。在各小组完成问题的探究后,可以由每个小组安排一名代表就自己小组的作品进行交流发言,在讲台上展示、讲解自己的作品,并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打分、评判。同时,不同组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讨论,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相互协作,逐步掌握相关知识,完成了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
三、抛锚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思维是一种导向,代表着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最新方向和目标。但是,要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达到这个目标,应当有合适的教学方法作为依托。根据笔者多年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经验,使用抛锚式教学方法作为依托最合适。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有四个要素,分别是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恰好与抛锚式教学方法的创设情境、抛锚定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相吻合,在整个抛锚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发挥着主体作用,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和适当引导,充分体现了自己的指导作用。
1.创设情景,引入主题。任课教师将一份漂亮的“竞聘报告”演示文稿展示给学生,竞聘报告图文声并茂,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教师给学生讲解竞聘报告在竞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引起学生的兴趣,逐步引入“制作图文声并茂的竞聘报告”这一主题。
2.呈现任务,抛锚定题。教师跟学生一起探讨“竞聘报告”的制作方法,给学生提供竞聘报告的制作思路:资料收集、演示文稿创建、演示文稿美化等。让学生逐步明确学习的目标,确定需要探究的主题。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主题自行进行分组学习和探究,这样教师就完成了“抛锚定题”的环节。
3.问题探究,自主学习。各个小组的学生通过教学网站、因特网、图书资料等各种方式收集制作竞聘报告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和加强有关演示文稿制作的知识,教师巡视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要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相应的引导和辅助作用。
4.在线交流,协作学习。在上一步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演示文稿的声音控制问题、图片的处理问题等)自己无法单独解决。此时,学生可以通过与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协作学习来解决问题,也可以到网上发帖留言求助,必要时可以求助教师。通过协作学习,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5.主题讨论,意义建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完成后,各个学习小组安排一名代表对本组的竞聘报告作品进行演示和讲解,其他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评价和打分,并由教师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详细的点评。最后,教师要对整个制作竞聘报告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
可以看出,在上述整个“抛锚式”教学过程中,很好的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首先是抛锚定题,再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相互间的协作学习,再到最后的意义建构,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结语
锚式教学方法包括情景创设、抛锚定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步骤,特别强调学习主题的实际情境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非常符合计算思维的计算环境和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这两个因素。因此,在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抛锚式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杰华,盛福深.抛锚式教学法在软件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2,(4):71-73.
[2]张艳,李延红.抛锚式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实践[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2,(2):32-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03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