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中国教育系统技能大赛参赛队的组建及工作开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中国,职业技能大赛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对职校办学水平的评估和鉴定,职业技能大赛的成绩体现出职校的综合实力。参与职业技能大赛是一个系统工程,团队的组建和过程的实施至关重要,要取得成绩,必须考虑周全。
  关键词:教育系统;技能大赛;团队组建;工作开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6-0269-03
  一、引言
  职业技能大赛是检验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水平的一种方式,是职业学生的“高考”,受到了学校、学院的普遍重视。在高手林立的选手中,要取得好成绩极不容易,现以中国中职组装饰技能大赛为例,浅谈参赛队的组建及工作的开展。
  二、参赛队的组建
  1.教练团队组建。教练的能力结构很重要,教练的个人能力不一定是最强的,但是整个团队的综合能力要全、要强。有些教练专业能力强,有些教练工作细,有些教练有统筹能力,因此团队中要有较强的心理辅导能力的教练或专业的心理导师,要有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人员等;成员要有奉献精神,不计较,精诚合作,共同发挥各自的特长,这样才能将训练安排好、将选手训练好,才能够取得好成绩。建议领头教练应从以往的比赛获奖教练中择优选取或引进有国家比赛丰富执教经验的教练做经验传导。(1)教练的专业能力必须强。能够参加国家大赛的选手都是各个省份选拔出来的顶尖高手,“大面”上大家基本一样,完成比赛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要出成绩,比的就是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教练应该能够洞察到比赛的考点及拉开成绩的关键点。例如:中国装饰技能大赛“墙面瓷砖镶贴”要求砖缝的间距是3毫米,大赛提供“米里条”的规格就是3毫米的,在实际瓷片镶贴操作中,因瓷砖本身会存在边线不直的情况,或在镶贴时砖与砖之间会有少量的粘结剂,如果按照正常平行放置“米里条”,由于上述原因,砖缝必然大于3毫米,教练如果清楚“米里条”侧面厚度为2毫米,在施工中侧放“米里条”,再加上施工中灰浆的阻、垫,接触缝等,最终成品的砖缝基本上就可以控制在3毫米,所以教练的专业能力必须强。教练的专业能力还包括对材料的熟悉认知、对工艺的最优化、对标准的精通、全流程的精准掌控,在过程中遇到问题能以最优方法解决等。(2)教练的工作必须细。工作要细不只是专业指导工作要细,平时的管理工作也要细。例如:中国装饰技能大赛“墙面瓷砖镶贴”要求用消解石灰粘贴墙砖,石灰的消解程度不同,在施工中加水后的发热量也不同,完全消解的石灰基本发热,比赛和训练的材料不可能完全相同,每次训练时消解石灰加水后会产生不一样的热量,选手不留意会烧到手,气浪会喷到眼睛,教练应预知这个现象,要做好保护措施,要辅导选手进行应急措施的演练,在施工现场应常备急救包、口罩、护目镜等,如此能够保证以后出现问题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保证选手的施工安全,这也会减少选手心理层面上的恐惧性,从而减免“忙中出错、乱中出错”的现象发生,在施工现场操作时,也要提醒选手注意安全距离、要有合适的操作空间。(3)教练的统筹能力必须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参与技能大赛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握全局、合理统筹教练组的辅导、合理安排选手的训练和训练的节奏,既要保证训练,又要劳逸结合。参加中国职业技能大赛的集训时间都不是三两天,往往会持续一两个月,甚至半年,如果节奏没有控制好,时间长了,教练和选手的耐性就下来了,中间情绪的波动在所难免,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及时纠偏,往往会造成恶性循环。例如:本校参加中国装饰技能大赛的选手训练节奏及教练工作节拍(三个月案例)。
  在编写选手的训练节奏中,要考虑适当的劳动量,不能一直强化训练,一味地强化训练,会降低选手的积极性,训练效果不会好,适度的压力会促使选手技能的提升;教练要第一时间去纠正选手出现的问题,不要让选手的错误问题影响训练,不要让选手的错误变成习惯;现在的选手习惯前松后紧,不到火烧眼眉都不会紧张,教练应该纠正选手的思想,对于比赛的方法应尽快定型,后期制作优化调整。在编写教练工作节拍时,应该提前熟练选手要训练的内容,要把每个步骤走在选手前面,教师工作节拍中要安排多教练组沟通环节,教练要统一思想,减少因为教练意见不同而造成选手迷惑的现象发生。(4)专业的心理辅导教练。无论是团体赛还是个人比赛,必然会有合作问题或相互比较问题,教练要及时发现矛盾,化解矛盾,将矛盾转化成动力。例如:中国装饰技能大赛要求共同完成“墙面瓷砖镶贴”和“墙面轻钢龙骨石膏板隔断”两个项目,两个人单独完成项目,显然不符合大赛的要求,两个项目中“墙面瓷砖镶贴”相对工作比较“散”、“细”,耗时比较多,主要做“墙面轻钢龙骨石膏板隔断”的选手必须给予做“墙面瓷砖镶贴”的选手适度的支援,这样会给主要做“墙面轻钢龙骨石膏板隔断”的选手造成很大的心里压力,处理不好直接影响选手的正常发挥,这个心里压力的调节很重要,调整好了“1+1>2”,调整不好影响到集体成绩,要做“墙面轻钢龙骨石膏板隔断”的选手坚定信心,按照平时训练去做,一定能够做得完、做得好,也要让做“墙面瓷砖镶贴”的选手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节奏,不能有依赖性,不能拖沓太久,自己做完后如果还有时间,必须帮忙搞卫生等,平时养成共同面对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做法,等问题解决了,有时间再来讨论谁应该改进问题。又例如:平时选手由于有一部分时间是停课训练,如何调整训练和专业课之间的取舍问题,如何说服选手安心训练,需要教练给他们找到一个心里平衡点。(5)强大的后勤保障团队。国家比赛涉及到的材料、工具、场地改造、文案起草编辑等项目很多,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保障队伍,会很难开展训练工作。后勤保障团队必须由专业教练来担任,只有专业教练才能夠懂得专业的需求,买的工具、材料具体有什么要求,什么工具才能够最适合选手使用,能达到最优化的施工效果,什么材料才能够达到最真实的仿真比赛,只有专业的后勤保障团队才能详细懂得具体的要求;文案起草编辑也需要专业的教练制定,才能“到点”、“到位”,也只有专业教练才能够用专业的名词准确地进行文字表达,所以不能缺少强大的后勤保障团队。   2.选手团队的组建。(1)选手的遴选。初选一定要早。如果计划二年级的学生参加比赛,出成绩,那么在新生入学时就应该选择合适的苗子,此时主要是看学生的兴趣、专业的灵性。有兴趣、有灵性可以先参加基本的培训,基础能力行不行、领悟性高不高,有兴趣、没有灵性的学生会在前期的培训上浪费很多时间,会拖慢整体的培训节奏,会影响整个训练的气氛。所以遴选学生一定要学生自己有兴趣、在专业上有悟性,这有利于长时间的培训,也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提高。(2)梯队的建设。学校要出成绩,不是一两次培训、参赛就能够取得的。经验需要累积,教练需要总结、提升,选手也需要“传、帮、带”。不同年级的选手在一起训练,不同层次的选手一起训练会有“传、帮、帶”的影响。如果说二年级的选手参加比赛是拿经验,三年级的选手是去冲击名次,那么一年级的选手是在打基础,准备参加比赛。
  三、比赛场地的建设及修整
  国赛对场地有严格的要求,训练开始前应该按照国赛的要求准备好场地。选手的第一次训练是在标准场地进行的,第一次以后的训练场地的属性会发生改变。例如“墙面瓷砖镶贴”项目,第二次训练时候墙面会因为吸收了第一次训练时候的石灰膏而变得难施工,越到后面会越难施工,这时需要铲除原墙面的水泥砂浆抹灰,进行新的抹灰。所以场地的数量必须是一个队伍最少配三个以上的标准场地,这样才能够保证训练的连续高效进行。另外,每次训练完以后场地的复原工作,也不是简单地清理就可以满足下次训练要求的,例如:“墙面轻钢龙骨石膏板隔断”中边龙骨的固定,国家有标准,第一颗膨胀螺丝的位置在哪里,第一次在标准的位置上钻了个孔,按照标准第二次还会在第一次同样的位置钻孔,所以第一次训练结束后,必须封堵第一次的孔,为了达到同等的效果,塞孔的水泥砂浆必须和原来抹灰的砂浆基本一致,水灰比稍微调整一下,适量增加一点水泥,这样才能达到“新”的效果,场地的好坏直接影响训练的效果,为了拿到好的成绩,标准场地必须有充足的保障。
  四、工作的开展
  1.教练工作的开展。“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组建选手团队以前,教练的团队组建工作必须先行一步,教练必须先熟悉比赛规则,洞悉比赛方案,提前制定训练的方案,如果有机会,可在平时了解兄弟省份的场地、人员情况,多借鉴学习。国家性的比赛是不可预知的比赛,每个参赛省、参赛队都不会轻易露底,所以教练们在熟悉比赛规则的同时,要先预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工作做得要早,才有时间去“调”,才有时间去“改”,越早解决问题,就越能处理更多问题,选手从教练身上学的东西就越精,选手比赛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就会越少,这样有利于成绩的提高。教练之间要分工合作、共同探讨,合作研究,齐心协力才能够解决更多的问题,达到更好的效果,教练的工作要先于选手,教练的水平要精于选手。
  2.选手训练工作的开展。选手训练要前紧后松、在前期尽量把选手的训练定型、规范化训练。选手规范化训练后是能力优化训练、同比训练、刺激训练,施工工具优化、施工工艺优化、施工组织优化等,找到最合适选手的方法,优化选手训练,优化训练的目的在于提升效果;选手优化训练后往往会自以为是,这时需要同比训练和刺激训练,相同的对手或高于自己的对手训练相当重要,这样会让选手找到差距,也会激发选手斗志,成绩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选手训练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越早达到比赛要求,通过优化后,越能够提高比赛成绩。
  3.传承。传承对于提高成绩起关键作用,教练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选手可能掌握了熟练的技巧,但教练没有直接参加比赛,而选手的比赛经验肯定不足。比赛临场发挥很重要,如果能够找上一届、上几届的参赛选手来传导经验或作为陪练,对于选手来讲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会使他们心里更有个底,在比赛时也会减少心乱。
  五、争取政策及领导的支持
  无论是教练带队的目的,还是选手参加比赛的动力,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性。理论上大家都是为了学校荣誉去比赛,现实中可能动机并不这么“纯”,有的教练可能为了获奖,在晋升上能够加分,有些学校是拿到成绩就给予教练重奖,他们在做“奖金猎人”;有些选手想在专业上有特长等。无论如何,学校都应重视,在政策上要给予参与国赛项目足够的支持,例如:在时间上给教练支持,让教练有足够的时间去“忙”大赛项目的指导,在经济上给教练支持,让其有奔头,无论是按比赛获奖计算还是按比赛过程辅导计算,教练的最终课酬应该在平均教师的收入水平之上,这样教练才会有实质动力。后勤保障一定要及时,比如说买一些急需的材料,应该给教练灵活的权利,不能够每次都要审批、走流程,这样会影响训练的节奏和进度,要在金钱上给教练一定的额度,以方便采购材料。
  无论是教练还是选手,平时的精神鼓励相当重要,领导平时不闻不问,会让教练产生负面心里因素,“心灰意冷”。平时领导多关心,教练和学生往往会因为领导的一句小小的关怀、赞赏而充满冲劲,也会因为领导一点点的鼓励而有了奔头。领导重视,能够让教练和学生看到明天,看到希望,也会使其对未来指导和训练充满动力。
  国家比赛是高手过招,细节决定成败!强的教练团队、好的选手、有效的培养过程缺一不可。赢自己、赢对手、赢未来!
  六、结语
  本人只是曾经带领学生参与比赛并获奖,但并不代表能够总结全部经验,也不是按照此文训练学生就一定能够获奖。人是动态的,过程也是动态的。这里只是作为一个“引子”,提醒大家参赛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考虑周全。
  参考文献:
  [1]王鹏.技能竞赛带给我们的积极意义[J].前沿论坛,2010,(1):156.
  [2]沈佩琼,安宇.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86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