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是顺应教育信息化改革创新的诉求。将其灵活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能构建有效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活自主创新思维意识。本文主要对此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中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与论述,积累、总结经验,深化课改。
  关键词 微课;翻转课堂;小学数学;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6-0020-02
  以微视频为知识载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用课前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堂师生互动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是个体学习与群体教学的有效融合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成效,提升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能力与求异创新意识,促进学生活泼而有个性地发展。
  一、“微课+翻转课堂”是信息化环境下数学教与学优化整合
  微课,就是微型的课堂,视频容量小,时间短,针对性强,“微”是其独特之处。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构思制作教学“微视频”,对知识点进行个性化专项讲解,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在课外,学生通过手机或电脑登录微信、QQ空间、互联网等学习平台,在线或下载观看“微视频”进行学习。学生可以依据自身需要有选择性、针对性、反复性地观看,也可以通过回放、暂停、重复等方式学习知识盲点,同时也可在线与同学、教师交流,有利在自主发展中培养创新精神。
  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重构课堂教学时间,变换师生角色,将课堂知识传授与课下知识强化应用颠倒安排,实现传统课堂翻转,彰显学生自主性,优化教学。课前学生观看视频预学,并完成教师编制的《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学习任务,驱使学生主动发现、提出和决解问题,构建知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驱动学生从自主学习到学会质疑,再将质疑带入课堂,大大节省了教师课堂讲授知识的时间,留更多时间让学生开展互动交流。由此反转传统的“先教后学”,先让学生课外学习课程,而课堂则成为师生答疑解惑、知识运用与合作创新的场所,是一种“互联网+”课堂教学新形态。
  课前通过微视频与学习任务单相结合引导学生自学,是翻转课堂的创新实践。学生借助微视频并在学习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作性。课上,教师依据课前学生学习任务单完成情况及交流的信息反馈,开展讨论互动,进行释疑解惑,或个性化指导。可见,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冲破了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局限性,是一种创新的、信息化的教与学有效整合。
  二、创设优质教学微视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
  翻转课堂模式下,课前教师通过解读教材和分析学生情况,将知识点设计制作成微课,并通过网络传送给学生预学。学生课下自由观看视频进行自学,心情舒畅,还能根据自己的学习快慢随意跳转、快进和暂停,同进可通过班级微信群、QQ群等交流平台向老师、同学寻求指导、帮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开展交流、合作、验证与展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程革新理念。不但有利提升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
  比如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由于学生受思维的限制,空间想象力没那么丰富,教师利用Flash或PPT等信息技术从面、棱、顶点三个角度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动画演示“切不规则土豆”变长方体的过程,引出长方体面、棱、顶点三要素。接着演示十二条棱动态架构长方体的过程,让学生直观体验“实物—长方体—框架—一组长宽高”的抽象过程,以及由“一组长宽高—框架—长方体—实物”的还原过程,从而让学生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及相对位置关系等要点。然后再从“一般—特殊—一般”演绎长方体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使学生真正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及相互关系,从中感悟数学思想、构建空间观念,发展核心素养。
  可见,课前让学生利用微视频预学知识,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迁移和应用过程,不断体验成功。有利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有利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知识内化能力。
  三、“课前微课学习+课内交流”的无缝衔接,实现翻转有效性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知识学习放到了课前,这样可减少课堂讲授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堂合作交流和探究,更深入理解及应用知识,达到翻转的高效性。
  教师精心设计知识脚本制作微课,学生课前自主观看微视频教学,教师依据学生课前完成的学习任务情况及结合个体差异,进行课内外知识有效链接。这种教学模式突显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了教师满堂灌唱独角戏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师生、生生之间探究互动,进行课内外教学的无缝衔接,实现高效课堂,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意识培养。
  又如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教学视频《长方体的认识》回到课堂后,教师再让学生动手搭建长方体,摸一摸、数一数、说一说,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后,聚焦课前《学习任务单》或课外交流过程中具有开放性、探讨性的问题开展小组交流:长方体有几组长宽高?长方体的顶点、棱、面的数量会随长方体长、宽、高的改变而改变吗?相对的面大小、相对的4条棱长度还会相等吗?通过启发性问题串,发挥师者引导作用,创造有利条件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经历课内外“自主实践—验证猜想—归纳结论—实践应用”过程,在生生、师生合作互动中解决问题,实现课前、课堂、课后学习的无缝衔接,让学生获得积极的知识情感体验同时,有效促進学生空间观念、探究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
  四、“微课+翻转课堂”的有效整合,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时驱动个性全面发展
  微课程是信息技术课程化与课程技术化的创新整合,是教者走出课堂进行授课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前,教师按照学生差异设计学习任务单,以学生的视角制作微视频开展教学,充分体现“以学为本”的新课改理念。课堂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在预学中的个性体验,自由地、开放地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在思想碰撞、观点交锋中产生共鸣,在合作交流中揭示知识的本质。课后,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如果还有存在问题,教师可差异化指导,也可让学生回放视频,直到知识掌握为止。可见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能有效实现课前、课时与课后微课程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能有效激活个体潜能发展。
  QQ、微信等互联网平台让师生的沟通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学生通过电脑、手机等登陆网络平台,便可随时随地、不受地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习知识。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可第一时间通过学习平台与教师、同学互动交流, 提高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这样,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利用学习平台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以不断提升,发挥学生优势潜能,促进个性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践行“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促进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在提高教与学效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实践、探究与创新能力,不断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成长,实现智育与能力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霞.浅谈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师版,2015(43):281.
  [2]刘发柱.“微课+翻转课堂”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策略[J].新课程?上旬,2016(3):189.
  [3](美)SalmanKhan.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200.
  [4]倪华,张文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ss2009:2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14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