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如何快速把握诗歌的情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诗歌是经过时间淘洗沉淀下来的文化瑰宝,它可以陶冶读者的情操,提升读者的人文素养。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诗歌在高考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诗以言志”,把握诗歌情感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关键,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诗歌极具魅力,但在现实教学中,因为种种原因,教师很难激发部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在考试方面,大多学生认为诗歌鉴赏题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对诗歌分析鉴赏时,学生很难把握诗歌中暗含的复杂情感。然而,诗歌情感的把握是有章可循的。
关键词 诗歌;情感
中图分类号:I052,A,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7-0191-01
诗歌是经过时间的淘洗沉淀下来的,部分经典诗歌产生的时间距离现在已经非常久远。学生不了解诗人创作诗歌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不了解诗人,同时,由于所处时代不同,用语习惯与表述与现在相比均有较大差异,诗歌中有不少古今异义词,还有一些深奥难懂的字,学生若没有扎实的文言知识基本功,就很难读懂。另外,中国人在表达情感方面虽有直抒胸臆的,但大多委婉含蓄。中国文人作诗时,关于情感的表达有两种形式,一则以“怨”“恨”“愁”“喜”“乐”等情感词来直接抒情,二则把情感融入景物、事物或事件中,文辞含蓄隽永,情感表达间接委婉。还未接受高等教育的高中学生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皆尚少,自然,就很難把握暗含在诗歌中的情感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快速把握诗歌中的情感呢?以下一些方法可以借鉴。
一、因声求气
所谓“因声求气”,即通过诗歌的声律来把握诗人的精神与气概。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写道:“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即反复诵读全诗,由音律来感知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反复的吟诵可以使我们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作品的精髓。例如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可读出一种雄浑的气魄;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读出一种冷凄的心境;从“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可读出一种沉郁的悲凄。
二、知人论世
“文以载道,歌以咏志”。诗歌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而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与他所处的时代,所经历的人和事息息相关。杜甫处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其少年时,唐朝兴盛,他意气风发,喷涌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豪情壮志,而暮年时,唐朝衰落,其穷困潦倒,“三吏”“三别”无不反映社会现实,无不流露其内心之叹、之悲。李清照同样如此,因为时代的变迁,诗歌的风格和内容均有变化,诗人情感自然发生变化。所以,学生要正确把握诗歌中的情感就要关注诗人所处的时代,还要关注诗人所处时代的具体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解读诗歌、洞察诗人抒发的情感时,还要关注诗歌的注释,注释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典故、相关背景或是相关人物,从而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
三、细察标题
无论哪一种文体,标题都是文章的“眼睛”。学生可以透过标题来大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了解诗歌的类别,从而进一步探寻诗歌的思想情感。
王维的《山居秋暝》和《渭川田家》、王绩的《野望》、髙棅的《夏谷云泉》,这些诗题都与自然景物相关,“山”“田”“野”“泉”等会让学生想到山水与田园,由此,可联想山水田园诗常流露出的或热爱自然、钟情山水之情;或淡泊宁静、志趣高远之感;或厌恶官场、向往隐逸之志;或生活闲适、悠然自得之心;或消极避世、孤独寂寞之情等。再如王昌龄的《出塞》和《从军行》、李白的《塞下曲》,标题中含“塞”“军”,可联想到边塞、从军、战争、国家等,而这类边塞军旅诗必流露艰难之感。戍边必艰苦,从军必艰辛。远离故乡自然有思念家乡之情,而从军打仗暗含的情感则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情感为将士报效国家,为国赴难,建功立业的豪情;消极情感则为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满,或是揭露官兵之间苦乐不均的矛盾,或是归家无望的痛苦。以此类推,标题含有“怀”“古”、或是古迹名或古地名的一般是咏史怀古诗,情感或抒昔盛今衰之感,或劝诫当朝者,或怀才不遇,或是对古人的赞美与缅怀。
四、稳抓意象
诗歌是很有魅力的一种文体,其中的意象是诗人精心锤炼的,大部分意象有其特定的含义,诗人选择的意象必能传达其心志。由意象营造的意境能把学生带入另一个世界,学生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诗人的心绪,体验另一种情感,另一种人生。
最常见的意象有“柳”“酒”“大雁”“捣衣”“猿啼”“菊”等。“柳”与“留”谐音,古人在分别时往往折柳相送,表依依惜别之情。同时,“柳”在春天复苏生长,与春天有关,即也可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等。“酒”自古有“借酒浇愁愁更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等佳句,后来,“酒”与“愁”在很多场景就不可分了,但“酒”也可表祝福之意,例如“劝君更尽一杯酒”,或是抒愉悦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而“大雁”“捣衣”引相思;“猿啼”“杜鹃”表悲凉;“松”“菊”“梅”“竹”喻品格。值得注意的是,同一个意象所表达的具体情感是什么?需要结合相关语境具体分析。
以上是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点感悟,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是多变的。这些方法只是能引导学生粗略地把握作者的情感,要想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思,还得置身诗境,同时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洞察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复杂情感。
参考文献:
[1]刘大櫆.论文偶记[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51-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14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