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教学模式 实施有效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以“问题,变式,探究”数学教学模式为指导,创设适当的数学问题情境,以数学变式教学为辅助,以数学学习体验、数学学习反思为重点,以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为核心,改变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学习能力;问题情境;变式教学;体验探究
本文主要研究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二是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
三是围绕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开展课堂变式教学,形成以问题情境为指引,以变式教学为辅助,以学生的体验、反思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一、
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数学学习能力主要包括理解能力、识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评价反思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以及利用之前的旧知识来认识当前问题情境的能力。识记能力指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保留或存储,并在新情境应用时将其提取出来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在面对问题情境时,运用自身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评价反思能力是指学生依据知识对问题做出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教师评价学生数学学习能力高低可以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认识、从解决数学问题的操作过程以及通过数学问题学习后的结果来考虑。
提高数学学习能力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帮助学生克服被动的学习状态,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所学的知识比较牢固,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比较强。
二、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 “问题情境”的定义
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由此,“问题情境”可理解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环境具有客观性,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背景,它既可以是现实生产、生活材料,也可以是本学科的问题,还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等,它充分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的主观愿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让学生在学习中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 创设有效数学问题情境应具备的基本原则
1. 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为原则
“最近发展区域”是指:要教的知识最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的知识在激发学生潜能时就能解答,有利于学生认知区域的发展。因此教学既要考虑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又要考虑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生产实际,从这些角度去创设问题情境,保证学生有相关的观念来理解和接受问题,让学生有真正的体验思考的过程。
2. 以打破学生的认知心理平衡为原则
有效的问题情境是使学生自觉参与学习的最好诱惑,它能有效打破学生的认知心理平衡,能造成认知冲突,产生学习上的动力,让学生明白自己通过这样的问题将要学到什么或者将会具备怎样的能力。
3. 以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为原则
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能把学习到的内容迁移到新情境中,知识越具体,应用范围越窄,只能用于非常具体的情境,也越容易遗忘;知识的概括性越高,其应用范围就越广,随时可以用于任何情境中的类似问题,也有利于保持。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中的一般性原理,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迁移。
(三) 创设有效数学问题情境的主要策略有
1. 设置发现式问题,创设体验式情境
教师要重视知识形成过程,要求让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样的发现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发现规律,认识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 设置悬念式问题,创设期待式情境
教育心理学认为:悬念是一种学习机制,即指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困惑不解而产生的迫切等待的心理状态。设置悬念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3. 设置递进式问题,创设探究式情境
设置的问题情境必须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尽量使问题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探究的自觉性。在教学中,我们往往设置了一个“简单”问题,但是学生却无从入手,这正是由于问题的设置不合理造成的。
4. 设置陷阱式问题,创设反思型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学生因对某些概念、公式、定理等理解不够全面透彻,而表现在判断、推理及解题方法上的失误现象,有计划地设计一些有陷阱的问题,让学生在尝试错误后,引起反思,从而达到巩固的目的。
三、
利用“变式”教学,促进知识迁移,提高学习能力
所谓“变式”,就是指相对于某种范式(即数学教材中具体的数学思维成果,含基本知识、知识结构、典型问题、思维模式等)的变化形式,就是不断变更问题的情境或改变思维的角度,在保持事物的本质特征不变的情况下,使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不断迁移的变化方式。“变式”既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又是一种实现课堂有效教学途径行,是实现知识迁移和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探索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变式情境的设计,以及对变式研究的指导和评价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对变式问题的探索,以及对变式内容的理解和迁移。
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保障,在某一个年级、某一个阶段、某一个内容的教学中,总是在培养起来的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展开。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与学生自身的特点有关,而且与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有关,并且最终是由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所决定的。“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变式探究,让学生体验、反思”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教学的方式实现转变,教与学能有机结合,对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具有较好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以问题情境为指引,以变式教学为辅助,以学生的体验、反思,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加涅著.教學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
[2]史密斯,雷根著.《教学设计》(第三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
[3]皮连生著.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8).
[4]何小亚著.数学学习心理学讲义.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2001(8).
作者简介:
张宇伟,林巧遂,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从化区从化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33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