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实施有效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一、有效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布鲁姆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制成一个个情景交融,形象逼真的课件。它使学生接受知识更便捷,获得知识更迅速,从而激发创造潜能。例如:在教“圆的认识”一课中,利用动画软件,大屏幕上出现了几个小汽车行驶的画面,汽车的轮子有的是圆的,有的是方的,有的是三角形的。学生看到这个画面觉得新奇,心里马上产生疑问:为什么现实生活中车轮子都是圆的呢?车轮不是圆的会怎么样呢?教师趁机可以让学生讨论一番,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播放演示。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二、有效展示思维过程、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多媒体技术能形象地模拟思维世界,分解思维过程,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让学生动用各种感观充分感知,有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思维的丰富性。
例如,在讲“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可先让学生动手把一个圆分割成相等的16份,然后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因为学生在操作时,做得不一定精细,图剪拼得不太准确,有些学生会疑问,这时教师再通过电脑动画,把一个圆等分成16份、32分、64份、128份等,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随着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越接近长方形,让学生自己感觉并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用课件闪烁相关的部分,把学生的思维过程有效地展现出来,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同时可以在电脑上把它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梯形等,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去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有效创设形象模型,突破重点难点
传统的教学手段,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莫过于一些课本知识远离学生生活,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原因在于数学概念、定义等知识都比较抽象,这给学生的理解、掌握带来一定的困难。而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利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信息处理能力,形成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现出来,而且还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促使学生理解、把握它们的本质属性,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例如,教学“认识时间”一课,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只靠老师讲解,或是用传统的教具教学,都会感到非常枯燥,难以理解。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原来非常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首先,用电了白板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十二个数字、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平均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平均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和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和色彩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小时等于60分钟,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四、有效运用教学资源,实施分层教学
现在的班级授课制,班级人数比较多,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解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差异,所以练习时分层是很有效的方法。
教学中可利用网络向学生出示一组难度渐增的练习题,让学生做出回答,计算机会及时给予评判和指导。练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固定出题,也可以是随机出题,根据教师所给的课目、章节、题型、难度灵活出题,增加练习的智能性。对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计算机平台会自动给出必要的提示或辅导,从而巩固所学的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很快形成技能技巧。优秀的学生还可以自己到资源库里找更适合自己、更灵活的题目去练习;学生还可以在网上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拓宽自己的解题思路。做错的同学可以刷新一下再重做一遍,使错误及时得到纠正。计算机能及时统计出各题的练习情况,为教师的后续教学提供参考,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五、有效渗透数学文化、培养数学情感
数学文化不仅包括数学历史,而且还包括不同层级的体验与感悟的内在美。当学生看到一些直观的动态图案时,直观感受的是一种色彩丰富的漂亮的图案;当学生发现学习内容之间的一些联系时,感受到的是数学知识结构的美;当学生经历了一个认识事物的过程,从陌生到熟悉再到清晰原理,感受到的是学习数学的美妙情感。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后,向学生介绍在一个圆内画一个内接正三角形、正六边形、正十二边形,让学生猜想随着边数的增加,多边形和圆会有什么样关系?討论后,教师用电脑动态演示,边演示边出示数据,用数据精确刻画变化,当边数增加到144时,学生惊讶肉眼看上去已经接近一个圆了。接着播放音像,大约在1700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刘微,他用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用这个方法求出圆周长的近似值,他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周长越接近圆的周长。直到1200年后,西方人才找到了类似的方法。这样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播放图片:自然现象中绽开的鲜花、平静水面上滴下的水滴形成的涟漪、木星的光环等,还有工艺品、建筑物等上圆,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多媒体的这种演示的图像、音响效果,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总之,融合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要找准它们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地运用信息技术,发挥其教学的最佳效能,能有效地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淮安市淮海路小学江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09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