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语育人,以文化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初中语文与德育工作的紧密联系值得教师加以重视。语文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语言文字知识、提高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的重任,还承载着传递中华传统美德、引领学生成人成才的责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社会价值观要求的不断完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路径也在与时俱进。文章以实际状况为基础,结合初中语文教学任务,来探索教学过程中德育工作的具体实践路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工作;实践路径
  德乃才先,这是教育者们遵循的真谛。语文教育是要由内而外地让学生受到美好文化的感染,在提高自身知识素养的同时,锤炼自身的审美、养成良好习惯、塑就个人优秀品德。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单纯的知识讲解已经无法满足现行的教育需求,不断深化的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促使语文教学要兼顾更加深层的目标,这也对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一轮的挑战。对学生的道德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是具体培养什么、怎样培养、如何评估培养效果等一系列问题则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来深入思考。以语育人,不仅要求教师在语言组织与表达上要合乎身份、富有教育意义,同时也要让学生以语言为工具传达道德知识;以文化人,不仅要让以课文为宗,将道德教育深刻浸透在教学环节,还要让学生触摸文化的广阔天地,以阅读来拓展德育工作之深度。因此,初中学生应当具备的爱国主义精神、生命意识、感恩意识、环保健康意识、生活美德等,都是初中语文教师德育工作应当考虑的内容;而如何把这些德育内容与教学工作进行联系与融合,则需要进一步地细致探索。
  一、 朗诵教学,激发澎湃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是德育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对祖国的爱能够激发初中生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知识素养、及时树立远大理想目标。综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有关爱国主义的篇章不在少数,如,《邓稼先》《最后一课》《木兰诗》《春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用残损的手掌》,等等,这些篇目虽然体裁不一、表达方式有所差异,但是其中激发出的浓厚爱国情怀是化而为一的。
  从体裁分析上看,除了少数是小说、传记以外,更多的是古诗词与现代诗歌,诗歌本身具有的韵律使得朗诵教学成为必要的教学环节,那么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一朗诵环节来顺势激发学生澎湃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以选择自己领读,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的普通话以及感情的投入度须达到一定水平。除了教师演示之外,还可以播放多媒体音频结合配乐来进行朗诵,让学生切实地浸润在诗歌所描述的环境里。
  此外,初中语文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实际,开展多样朗诵方式。学生个人朗诵、男女组合朗诵、小组情景表演式朗诵、集体朗诵等多种形式的融汇,使得爱国主义思想更深层次地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至于情景表演式朗诵,主要是小组内部可以分工合作,一两个同学朗诵,其他同学根据诗歌内容来进行肢体动作表演。这种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朗诵的情感更加激昂,同时也拓宽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模式范围。
  朗诵教学可供开展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既可以把这一部分安排在某篇课文讲解课中,也可以单独开设朗诵课,更好地锻炼和发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在以朗诵为主要形式的语文课中,教师要认真组织教学环节,提供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充实课堂内容、增加课堂供给的同时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精神完善。
  初中语文教材每单元都有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教师可以单独把这一部分安排为一节朗诵课,在教学古诗词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并且构建浓厚的教学氛围来从情感上对学生进行熏陶,让他们带着感情去诵读。
  比如,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诵读中的《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龜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等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只有学生对文意有了深切理解,才能在朗诵中显现感染人心的力量。
  以“语”为主体的教学形式,能够切实达到提高朗诵水平、增进学生课文理解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能够在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染下精进语文学习能力。
   二、
  合作探讨,品味生命点滴感恩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经过编写者的精挑细选,符合初中生这一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以及价值态度的发展水平,因此在渗透德育时要充分考虑教材要求。可以见得,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篇章反映了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并且有助于学生树立健康心态,养成积极主动的好习惯。比如,朱自清那篇感人至深的《背影》,拥有一片爱子之心的父亲的形象在脑海里迟迟挥不去,其中的父子深情也多令人慨叹。对父母养育的感恩,作为子女无以为报,这种亲密的血肉联系使得初中生很容易对课文所表达的深情发生共鸣。
  借此机会,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向学生们开展感恩教育,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来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父母之爱子情深。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专门抽出五至十分钟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美好瞬间,并谈谈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在不触及隐私的情况下,也可以请有意愿的同学单独讲一讲,这样语文教师也可以检测自己的德育工作是否已经做到位。
  除此之外,生命教育对于初中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现阶段初中生的学业压力比较大,再加上处于叛逆期,初中生因心理问题自杀的事件也偶尔见诸报端,这对于学生的情绪及心理将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做好生命教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义不容辞。
  比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的《谈生命》一篇,由我国著名文学家冰心先生执笔,以凝练舒缓的语言将生命存在的意义娓娓道来。或许初中生无法理解在科学意义上的生命到底是怎样存在的,但是从情感上和心理上,他们却很有可能被冰心诗一般的语言所折服。
  生命教育关乎每个同学的学习、生活与成长,因而在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务必要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参与进去,发表自己对存在与生命的感悟。教师也可以结合新闻报道来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妥善处理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让初中生能够安心完成学业、健康成长。   例如,借助时事新闻热点来组织学生结合语文学习进行讨论,比如,不孝儿女不履行赡养父母的责任、年轻人心理脆弱轻生自杀,等等,这些都反映出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这体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路径不仅要立足于课本,更要立足于生活,从生活的真实点滴中让学生感悟道德,继而增进对语文、对人生的认识。
  三、 深化阅读,浸润传统美德风采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工作中,朗诵以高昂的情调引人遐思、激发情怀;讨论则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言语表达间不经意地感受到道德精神的力量。但除了“说”以外,初中生还应当静下心来多阅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对美德教化的理解。
  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用“语”来激励学生,还要用“文”来感化学生,真正让中华美德风采浸润于心、外化于行。中国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这一点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也表现得十分明显。现代社会中谈到的很多价值观都与儒家思想分不开,“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要求至今被奉为圭臬。
  对初中阶段的学生道德品质的要求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要用刻板的伦理纲常去強制约束,而是要以深沉的哲理来循循善诱,让他们能够不自觉地受到良好道德文化的熏陶,领略并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上,传统美德从不缺席。学生对于教师的尊重、教师对学生功课的辛勤指点,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印记。如何加深学生对于传统美德的理解和传承,更好地达到以语育人、以文化人的德育工作目标,是初中语文教师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
  比如,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所写的《鱼我所欲也》,论证了舍生取义、正义比生命更重要的观点,体现了儒家传统美德中以义为先的观念,这就需要学生进行深层阅读,体会孟子在文章中利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方式所表达的价值观。在文本教学的基础上,为了加深学生对古人先贤高尚美德思想的理解,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初中生扩大语文阅读知识面。比如,学习孟子的论述文,可以结合“四书”经典来进行讲学,带领学生领略古代圣人先人后己、心怀天下的高尚道德情操,同时激发学生树立人格养成目标,并不断为之奋进。
  从阅读中培养学生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这一路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效果上则表现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阅读中的道德教育对学生而言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理解,并不具体,教师很难做好教学评估工作,不知道学生是否从阅读中产生了道德感悟。
  因此在深化阅读的同时也可以与其他教学形式结合起来。阅读可以与写作进行融合,每节课布置小练笔,或者课下布置小作文,以课文或其他阅读材料为基础进行联想和阐发,写故事、发议论、记日记等都可以。
  作为语文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习作进行检查,不以分数直接评判,而是为每一位学生写上评语,既要时时鼓励,还要指出学生习作中的问题。通过检查学生习作,教师可以对学生德育学习成果有了一定的把握,有助于调整和改进后续教学安排。
  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达到输入输出同时并举的良好教学效果;而且还能从中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引领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更深的领悟。除此之外,阅读与表演课本剧、游戏、语文知识竞赛等形式也紧密关联,需要初中语文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和德育目标进一步探索。
  四、 结语
  道德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主题之一,这不仅体现在德育工作的必要性,还表明了语文教学内容与道德素养培育的密切联系。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教师在进行德育时必须要确切考察教学实际,既不要过度拔高对学生道德素养的要求,也不能只做表面功夫,而是要让道德品质的养成真正贯通入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他们有意识地去理解道德观念、践行道德行为。此外,教师还必须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地进行德育精神的传播,不要过于泛化,要与课本内容深度关联,如此才能达到知识讲解与德育渗透相得益彰的教育影响。
  参考文献:
  [1]牛莉娜.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2):104.
  [2]管畅.科学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1):68.
  [3]吴文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语文课内外,2019(1):230.
  作者简介:
   黄福裕,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霞葛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43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