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其完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動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需要针对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持续的完善。本文在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完善策略进行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以《项链》阅读教学为例,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优化进行了研究与论述,旨在有效提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成效。
关键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完善策略;《项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3-0253-02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并从文本中挖掘对自身语文素养提升具有价值的知识、情感、价值观等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制定合理的阅读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设置工作,而且需要通过阅读教学总结确保学生对阅读文本做出正确的认知。然而,在此过程中,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而对这些问题做出认知并有效解决,则是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完善策略
首先,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呈现出了“面面俱到”的倾向。即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教师所开展的阅读教学具有目标不明确、教学无重点的问题。一方面,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教师并不能围绕阅读文本的艺术特征、主题思想、人物刻画、故事情节等做出全面、细致的讲解,因此,虽然教师所开展的阅读教学“面面俱到”,但是却在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下呈现出了低效化的现象;另一方面,不同的阅读文本所具有的艺术特色也具有差异,如以《项链》为例,这是一篇凭借情节“逆转”而引人入胜的文学作品,如果教师没有将文本结构作为教学重点,则很难促使学生对《项链》的独特魅力做出感知。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习需求以及文本特点来确定文本阅读教学目标、明确阅读教学重点,并紧紧围绕为阅读教学目标与阅读重点做好教学设计与课外作业布置工作,从而在确保学生能够对阅读文本独特魅力进行领略的基础上有效提升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其次,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存在忽略学生主体地位的倾向。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在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和体验基础之上的教学活动,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所具有的主体性。但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在有限的时间中呈现出更多的教学内容,教师会采用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这不仅导致了学生难以深入研读文本来实现提升自身阅读素养的目标,而且也不利于学生阅读技巧与阅读能力的养成。针对这一问题,教师既需要重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出自身的主导性,又需要重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要求下,教师有必要围绕文本阅读目标,对文本阅读教学课时做出合理的安排与划分,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善用问题引入文本、制定任务引导学生讨论,从而为学生自主研读文本、理解文本提供更大空间,并有效激发学生文本研读兴趣,从而有效彰显出阅读教学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并为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二、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以《项链》阅读教学为例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所创作的短篇小说,在围绕《项链》开展阅读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在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中,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学习需求为依据,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对阅读文本所具有的特点做出考虑。一方面,虽然《项链》是外国短篇小说,但是并没有涉及过多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等内容,因此,学生对《项链》所做出的理解不会面临太大的难度,也正因为如此,《项链》阅读教学的重点应当是引导学生对文章做出品味与鉴赏;另一方面,通过对《项链》文体特点做出分析可以看出,《项链》不仅极具教育价值的主题,而且艺术结构十分精巧,对人物心理的描写也十分细致,因此,在学生对《项链》进行品味与鉴赏的过程中,需要将文章的主题与结构作为阅读教学重点。
其次,在阅读教学设计工作中,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将《项链》阅读教学分为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以引导学生了解《项链》的文章结构为主要内容,第二个课时则以引导学生总结《项链》的主题思想为主要内容。两个课时都可以划分出文本导入、文本研读与文本总结三个步骤。
最后,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重视使用问题引出文本,并在学生研读文本的过程中进行有效引导,同时需要在文本总结之前对学生做出评价,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对自身阅读中存在的不足和优点做出全面的认知。
从第一个课时来看,阅读导入工作可以从提出问题开始,即教师提出“你们对莫泊桑是否了解”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论述,并在学生完成论述之后对莫泊桑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引出阅读文本。文本研读阶段则需要为学生设置文本研读任务,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围绕“项链”这一线索,对文本所具有的层次进行梳理,促使学生了解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还债务以及发现项链是假的这一故事发展线。在做好这一工作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推动学生文本研读深度的提升,要求学生在完成文本之后论述文本结构特点以及这样设置文本结构的原因。促使学生对《项链》曲折的情节、出人意料但又贴合实际的结尾以及文本结构设置的作用做出了解。另外,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文本研读任务进行一定的拓展,如教师可以提出“你认为哪些情节出人意料”“你认为文章中是否对项链是假的做出了铺垫并进行论述”等问题,促使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挖掘进而了解莫泊桑的创作手法。文本总结阶段则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评价,并对《项链》中主人公的曲折经历以及相应的文体结构做出分析。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了解文章主题思想。
从第二个课时来看,在阅读导入中,教师同样有必要使用提问形式,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在上一课时中,我们已经看到了《项链》所具有的结构特点,而这也是《项链》被大家喜爱的重要原因。那么,在结构特点之外,《项链》还有哪些地方是十分精彩的呢?”在学生探讨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看到《项链》在人物刻画、心理描写以及主题思想上所具有的艺术性。在文本研读阶段,教师则可以直接提出读者对《项链》主题思想所具有的两种看法,即一种看法认为《项链》对小资产阶级虚荣心进行讽刺,并表达出了对主人公的同情之情,而另一种看法则认为莫泊桑并没有明显地对主人公做出道德批判,而是更倾向于表达人在戏剧性情境下所具有的无力感。在向学生展现两种观点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哪种观点更为认同,并论述出原因。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来开展。在文本总结阶段,教师需要以肯定的态度、赞扬的方式对学生的不同观点做出评价,并指出《项链》不仅表达出了主人公的遗憾、惋惜以及同情,而且也肯定了主人公在偿还债务中的奋斗精神,与此同时,《项链》不仅批评了主人公的虚荣心,而且也对贵族阶级的生活方式做出了揭露与抨击。在完成文本总结之后,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读后感的方式,对自身所持有的观点做出描述。
参考文献:
[1]刘宇新.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问[J].教育科学研究,2002,(09):38-39.
[2]王阳.莫泊桑《项链》的互文性形式分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86-92.
[3]杜晓彦.多元视角下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2):224-225.
[4]郭艳菲.中职语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研究[J].才智,2016,(13):120.
[5]岑慧祎.中职语文阅读课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03(18).
[6]郝雪莹.中职语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6,09(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3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