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实施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0—0084—01
   阅读不仅是搜集信息、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是线性发展的,而非止于某个年龄阶段,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就必须从小学开始促使他们广泛阅读。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 学生阅读兴趣淡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阅读兴趣才会有阅读的欲望。然而教师一堂言的传统教学让学生被迫接受知识,学生对文章产生不了共鸣,学习语文就毫无兴趣可言。
   2. 教学重点不突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重点不突出的问题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过于追求阅读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忽视了对阅读内容深度的挖掘,教学效果往往差强人意。但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对内容的简单扩充就能够有所提升,而是需要教师能够利用有效的教学时间进行详略得当的教学设计,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传输,重点在于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非蜻蜓点水般的简单了解。
   3. 教学方法不符合课标要求。现如今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基本上处于千篇一律的状态,语文教师不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也不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大部分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多读课文,甚至要求学生背诵,但是基于阅读的理解却很少有教师提及。此外,在课前的准备上,大部分教师不会告知学生此次阅读的目标,也并不让学生去回顾和搜集与本次阅读课程有关的知识和背景资料,这就会导致学生盲目学习,而且无法与其他知识联系起来。最重要的是,教师仅仅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但是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实践,也不关注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导致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1.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要潛心设计教学内容,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精心设计导语,一段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能抓住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如,在讲授《雨》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描述自己所见过的刮风下雨时的情形,这一常见的情境使学生都能说出点东西,马上能够调动课堂气氛,此时再问学生们:“风是怎么形成的,雨是怎么形成的?”就能够激起学生了解课文进行阅读的兴趣。其次,要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提出恰当的阅读目标要求。如,“课文讲了什么事?”“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是哪里?”使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但要注意,教师提出的阅读要求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过浅容易引起学生浮躁。
   2. 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是为阅读课的教学进行铺垫,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也是阅读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读课文,并对所阅读的课文进行“翻译”式讲解,不仅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会使整个课程进行得沉闷无趣,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所以,教师应该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改变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能使学生掌握阅读训练中的重点,从而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感受作者想要通过文章表达出来的感情,从而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思想感情,并对文章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学生要养成认真的阅读态度。必须口到、眼到、心到,不要三心二意,这样才有利于准确地从阅读中获取信息。其次,学生要养成动手的习惯。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习惯地对重点词句、不解之处,做上记号,再勤动手去查阅工具书及向教师提问。再次,学生要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读书动口不动脑,便无法理解课文,更谈不上创新,也将失去了阅读的意义。因此,在读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读思结合,促使学生在思考中尽可能地去解决问题。
   4. 整合、挖掘教学内容。面对教学内容的单一,教师可以借鉴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主题阅读”法,围绕单元教学的主题,合理整合,挖掘新的教学内容。值得注意的是,选取的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文章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93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