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旅行社经营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结合行业发展的需要,将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践操作多方位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分析课程实践教学的意义,针对其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旅行社经营管理;实践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3-0218-02
  随着大众化旅游的普遍发展,旅游的信息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对旅游产业提出更加个性化的要求,旅游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对旅游产业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高校是大批旅游人才的孵化地,社会是其成长磨炼的大环境。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素养对就业情况影响很大,而实施实践教学的理念和模式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的培养。[1]然而,高校培育与社会实践需求的严重脱节导致人才供给方与需求方的矛盾日渐升级。
  一、实践教学在《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旅行社经营管理》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理论知识结构不仅包括旅行社的产生与发展、采购管理、营销管理、接待管理,同时还包含计调、票务、导游、人力及财务等各个旅行社部门的实务管理操作规范,并对旅行社业目前及未来信息技术的运用、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基本的讲述,完整的知识构架是实践教学的必要前提,是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对员工进行业务考核的方式之一。通过实践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二)有利于实践操作能力的预演
  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主要分为课堂实践预演、景区专业见习、旅游企业暑期社会实践、专业实验室模拟实训等。实践教学多种方式的选择,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学习的氛围,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为学生创造更多旅行社各部门操作流程的预演机会,有的放矢及时消化课上相关理论知识,培养起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有利于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市场竞争的原则,如何实现企业和高校两者的共赢是教学研究需要重视的问题。企业作为需求方的代表,招聘各相关岗位的员工,希望学生能在求学期间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功底,从而降低企业自身的培训成本,进而达到员工效能的最大化。高校作为供给方的代表,根据市场需求设立对应专业,定期向企业输送毕业生,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大大缩短学生融入職业角色的时间,使其真正成长为企业需要的实干型人才,从而间接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增加毕业生的含金量。
  二、《旅行社经营管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类专业教材雷同
  目前,市面上《旅行社经营管理》相关专业教材种类繁多,它们大多存在“中国式教材”的通病,换汤不换药,更有甚者,公然打着各种“实训”“操作”“案例解析”的教材,其实内容基本雷同,通篇的大白话毫无实质性意义。出版监管存在漏洞,职称评定压力致使暴涨的教材出版需求,实践类专业人员在教材编写上力不从心,而教材撰写类人员不负责任的依瓢画葫芦等,是造成如此出版乱象的原因。
  (二)校内实践设施建设有限
  虽说校内专业培养方案中包含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这一项,但是由于受教学场地、实训经费、教学队伍、维护人员、财务报账等各方面的限制,校内实验室的建设中存在诸多困难,更有甚者,将专业实验室(实训室)简单粗暴地理解为“多媒体教室+几十台电脑+空调”。虽说也从校外花重金聘请专业人员到实验室安装操作软件,并利用寒暑假对相关专业老师进行集中培训,力求在校内专业实训模拟中更进一步,但专业实训教学环节的开展还是非常有限的。总之,由于缺少直观的现实感受,学生动手能力低,实践操作技能差。[2]
  (三)校外实训基地名存实亡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锁定的校企合作对象大多集中在各大旅游景区景点、酒店上,相关旅行社的合作寥寥无几,虽说高校所在地旅行社规模、数量、专业化上存在各种客观制约因素,但这无疑大大降低了《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校外实训的效果。另外,许多高校的关注点盲目停留在校企合作单位签订数量的增加上,没有将合作落实到实际的常规化、定向化,给学生的学分取得寻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出处,却没办法在实践效果上更进一分。久而久之,此做法严重打击了相关企业合作的热情。
  (四)对口实践专业教师紧缺
  据了解,旅游管理专业课的授课教师所学专业包括旅游管理专业、史地专业、行政管理、法学专业、物流专业等,绝大多数不属于双师型教师,也没有相关的行业挂职经历。另外,由于外聘教师名额有限,支付外聘教师课酬经费有限,高校若想聘请行业内相关人员进行授课还受到教学时间跨度、教学地点的限制,加之具备丰富操作经验的校外人员并不具备一定的授课能力,无法在课堂上将自己所具备的操作技能诉诸语言,种种原因长期以来让各大高校《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的实践部分授课很是被动。
  三、《旅行社经营管理》实践教学解决对策
  (一)把关专业教材征订及编写
  教材征订是《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讲授的前提,面对市场上质量参差不齐的专业教材,任课教师向上申报征订教材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了解及准备工作。相关教学领导也要认识到本专业实践类教材的真实情况,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参考兄弟院校教材征订目录,针对个别专业课程无教材可用的情况,及时组织相关校内外专家编写对应的教材以供师生使用。
  (二)完善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要适应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需要,从导游接待服务和旅行社业务流程操作两方面入手进行建设。[3]首先,完善旅行社专业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引进专业软件平台,内容涉及旅行社的计调、财务、客服、销售于一体的业务模拟软件,使得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基础上,能够借助专业实训室动手模拟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其次,合理分配课程实践学时,真正做到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或增加课程的实训学时,也让课程的评分标准更加灵活。再次,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在校园内成立一家正规旅行社,邀请行业专家跟踪指导,将学生安排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进行操作,并在旅游管理专业内形成“传、帮、带”的良性循环。最后,鼓励学生报考全国导游资格证,并在成功通过考试的学生里挑选一部分在校内成立一支相对固定且专业的导游队伍,小到每年新生及家长的接待、校史的介绍,大到专家进校的陪同、主题宣传定点讲解等,均作为学生导游为其提供专业的服务。
  (三)加强建设专业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不该仅仅停留在种类的多寡及数量的增减上,除了已经签订合作的景区景点、酒店,还应该选择一批信誉良好、有业界口碑、有规模、有实力的正规旅行社作为校企合作的对象。为了协调校外实践时间,提高实践效果,在专业培养方案里可以将专业实习设置得更加灵活及人性化。
  (四)落实双师型教学队伍的计划
  为了更好地提升《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高校应该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除了多引进具备行业资格证的专业教师,即双师型教师,也可以多多鼓励教师们积极参与各种行业资格证的考试。而行业组织可以依托企业资源同时发展面向学校和企业的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人员资格认证,通过该认证学校获得了旅行社行业资源权威认证的双师型教师,承担培训任务的企业可以成为行业权威的象征。其次,高校可以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脱产挂职学习,时间最好在1年以上,增加教师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提高教师对行业发展趋势的了解,增加实践教学经验。最后,不拘泥于职称与级别,聘请真正有实力的行业专家担任高校的客座教授,不定期举办专场讲座或担任某专业课程的实践导师,为实践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罗文,陈国生.论高师旅游管理本科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3):85-88.
  [2]王志芬.对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创新的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09,(21):8-9.
  [3]郑荣,黄砾.《旅行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价值工程,2011,(6):1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3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