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原理》全英文课程建设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全英文课程建设是上海市推行的国际化专业及课程建设的施行方式,也是国际化办学的开端。文章结合上海海洋大学在全英文课程建设中的经验,详述了《食品工程原理》全英文课程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了拟解决方案及思路。
关键词:全英文课程;《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4-0169-03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主干学科之一,也是食品科学其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其内容包括食品工业单元操作的原理及各种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基础理论知识涉及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等先修课程的知识,具有知识点多,难度较大等特点。食品工程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需完成48学时的理论课程、32学时的实验课程以及16学时的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因此对于本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长期努力来完成,才能达到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的提升。
全英语教学是指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包括讲授、板书、教学软件、实验报告、讨论、作业、案例分析、考试、答疑等全套教学环节涉及的文件。全英语课程建设符合高等教育学生语言水平、知识体系的需求,又能与国际化学教育体系顺利衔接。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国外普遍采用的原版教材,引入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其与国际接轨。同时,建设成果应进一步推广至实验教学,争取采用全英文授课的实验课程,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进一步得到锻炼[1]。上海市一直致力于国际化课程的推行,已针对全市本科院校施行多轮全英文专业及全英文课程建设,目的与国际接轨,实现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教学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工程原理》全英文课程是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全英文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开展的,面对对象为本土及留学生,目前已开设2年。春季学期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课程(48学时,大二下学期),秋季学期为食品包装专业选修课程(32学时,大三上学期),均按照上海市教委要求开展,努力拓展为辐射面更广的国际化课程。本文以《食品工程原理》全英文课程开设并逐步实施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经验为例,总结课程特点,分析教学难点,提出拟解决方案,旨在为其他工程原理类课程的全英文建设提供借鉴。
一、《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特点
1.专业基础要求高。课程中涉及的不同学科内容较多,知识体系庞杂,基本理论较多,理论性较强,要求学生需要具有高等数学、工程制图、物理化学等先修课程的基础知识。如果基础知识不够牢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学生在学习理解上会比较困难,从而感到枯燥、费力,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课程结构体系复杂。课程包括流体力学、传热学、传质学等基础原理部分,以及结合多种原理进行流动、蒸发、蒸馏、干燥等常见单元操作的介绍。学生初学这门课,缺乏对课程内容及整体结构的把握,无法形成对课程的整体认识,不能体会到课程中知识间的内容联系,掌握其知识脉络,只感觉到知识很多且零碎,不利于融会贯通。
3.实践结合性强。课程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设备类型多种多样、结构复杂,各种操作现象难以理解。学生在低年级期间往往缺乏实践,对食品生产过程及设备的感性认识与了解较少,尚不能理解到工程原理在后续课程中可能的运用,因此对原理理解存在困难。
4.工程计算条件复杂,公式多,设计计算复杂。课程中需要利用大量经验公式和假设,与传统固定计算有区别,学生理解、选择运用困难。在没有整体理解掌握的条件下去选择与假设,导致学生只能生搬硬套,学习效果较差。
二、《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改进
鉴于以上特点,《食品工程原理》课程需要在如下方面进行把握及提升。
1.把握知识脉络,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这里包括整体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及每次课教学内容的组织。整体上,对所要教授的教材内容进行认真梳理,把握教材内容的组织形式及脉络结构,逐步形成自己的授课体系,优化出一套既符合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又适合于学生学习和吸纳的课程体系。
在绪论中,需站在一定的高度介绍本课程的任务、目标、重要性及教学安排,并将详细教学安排发至学生作为学习参考;其余章节在进行基本原理讲授和单元操作的应用中,以实际生产实例引入,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公式)推导、工程图表或经验公式的应用、重要公式应用四个方面层层递进,最终启发讨论影响该单元操作的因素,将其作为课后专题讨论和教师进行互动,并预留习题作业对学习内容进行检测[2]。
2.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步成为各高校的主要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手段在工程原理课程中的应用具有显著效果。制作精良的课件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增加教学逻辑性,且便于学生预习及复习;各单元过程及其结构和工作原理等可以利用三维动画及视频的形式表现,清晰地显示出各部分部件的关系及必要性,使学生理解设备的设计原理及操作过程。此外,将虚拟仪器技术引入实验教学中,不但能够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而且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不再受传统实验课程容量的限制,避免因设备损坏折旧等原因造成的问题[3]。虚拟实验平台可将实验设备制作成透明管路的形式,每位学生都能够独立操作系统,观察实验过程,获得不同参数条件对应的实验结果。
3.加强试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食品工程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因此需要根据课程的自身特点,充分利用试验、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能够通过建立课程群,联系食品工程原理的后续课程,包括食品工程原理实验、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食品工程测试技术、食品加工学等课程进行知识点的梳理与贯通,使学生在系列课程与前序课程不断地广泛联系与深入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通过给定课程设计题目,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践。通过这一教学实践环节,使学生初步掌握食品工程单元操作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熟悉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和国家标准的步骤与方法,正确选用计算公式和数据,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运用原理知识的能力体现环节,不可或缺。
三、全英文教学建设特点
全英教学是指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包括讲授、板书、教学软件、实验报告、讨论、作业、案例分析、考试、答疑等。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重点术语、重要理论概念等,可适当依据学生理解能力和需求辅之以汉语翻译及解释。全英课程建设符合高等教育学生语言水平、知识体系的需求,与国际化学教育体系顺利衔接,对我国的人才培养具有益处[4]。在授课过程中,引入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其与国际接轨。《食品工程原理》全英文课程中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1.专业词汇的熟练运用能力不够。专业英语词汇学生吸收和理解专业课知识点难度较大,尽管目前教学面向英文听说读写能力较强的同学,依然存在专业词汇多、难以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等问题。
2.全英语教学学习难度较大。全英语课程要求全程英语教学,辅助材料也全部为英文,这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按照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目前全英文课程与传统中文课程的授课课时、教学大纲相统一,要求教师在相同课时内完成英文课程的讲授、学生完成运用英文对一门新课的学习,教学和学习难度都有显著增加。
3.英语环境中互动难度大。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全英语国际化课程建设常采用小班教学,但限于学生运用外语交流及表达专业内容的难度,无法形成较好的课堂氛围。因此,如何提升现阶段的全英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互动问题亟待研究。
四、全英文课程改进
1.课堂授课。全英课程中学生相关课程的学习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到其英语能力的制约。在课程开始讲授初期开展语言适应性训练,对专业词汇进行强化,尤其是课程常用词汇和本节专业词汇。对于信息量较大的图表及部分实验现象的描述等通过科学、形象、生动的多媒体展示,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地获取信息;而公式推导、习题等教学内容则采用板书方式授课,使学生的认知过程能与推导速度相适应,并展现逻辑思维的严密性与科学性。
在传统的“讲授”模式中插入节点,进行即时测验并获得反馈,以便了解学习状况,调节讲授进程。对不擅长表达的学生群体可采用在线测验的模式衡量学生学习效果。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可以在课程中设置讨论环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组汇报等,促进学生的群体学习行为,使得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掌握知识点,培养合作及沟通能力。
2.课前预习及课外辅导。由于全英语课程对语言运用要求高,需要求学生课前运用半小时以上时间预习本章节内容,带着疑点进行课堂学习。课后,采取当面答疑以及不定时的网络答疑,及时帮助学生做好预习、复习并进行问题解答,从而有效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不定期地邀请国内外食品工程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开设前沿讲座,使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并体会食品工程的前沿科技发展。在讲座中,鼓励学生用英文与专家交流,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国际视野,进一步加深对食品工程知识的理解。
3.作业与考试。食品工程全英文课程的作业和考试采用全英文的习题和试卷。按教学内容每节布置作业1次,课前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节内容,承前启后;课后进行随堂测验,查缺补漏;形成一套全面完善的适合国际化合作办学模式的食品工程课程的讲义、课件、习题、试卷等教学材料,使学生按照节奏有条不紊地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五、展望
英语是重要的国际通用语言,在学术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国际合作办学是国内许多高校的重要办学模式,也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建设食品工程原理全英文课程,通过加强专业课程体系中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工程能力,以产出为导向完善教学方法与体系。以《食品工程原理》全英文教学为例开拓更多的全英语课程建设,有利于学生在国内教学环境中体验国际化教学氛围,全面提升专业英语能力,开拓国际视野,为后续国际交流及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1]段丹阳.中国高校全英教学理论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5):82-86.
[2]范方宇,等.“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农产品加工,2018,(3):74-76.
[3]張雅娜,等.“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虚拟实验室建设探讨[J].农产品加工,2018,(5):96-98.
[4]张卓旻,等.化学分析课程的全英文教学实践[J].大学化学,2013,28(2):18-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3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