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针灸医籍选读》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院在《针灸医籍选读》教学中逐步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内容注重针灸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中医临证思维,重新构建《针灸医籍选读》课程知识体系。教学模式上,逐步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问题式、启发式和师生互动讨论式教学引入课堂,以提高学生对《针灸医籍选读》的理解和应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针灸医籍选》;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2-0123-02
  《针灸医籍选读》是中医药类普通高等院校针灸推拿学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核心课程,面向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生开设。针灸推拿学专业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如何培养具有扎实理论、能实战、创新的针灸推拿学专业拔尖人才,是本专业课程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该工程旨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等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以倡导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索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全方位创新。《针灸医籍选读》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的经典基础理论课程,在西南医科大学针灸教研室开设已有5年,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创新人才及适应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在本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不断进行改革探索。
  一、《针灸医籍选读》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在秉承“致力于建成特色鲜明的区域高水平醫科大学”建设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医药事业培养出具有临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拔尖专业人才。《针灸医籍选读》选辑《内经》《针灸甲乙经》等医籍中针灸理论和临床运用等内容,内容涉及阴阳、五行、经络腧穴及针灸操作技术等,具有深刻的哲学性及实用性。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夯实针灸理论基础。但是《针灸医籍选读》理论深奥,晦涩难懂,不利于初学者学习和理解。目前,本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对所学知识的深度思考,难以应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 Park学校的两位教师于2007年提出[1]。该教学模式由课前制作、网络学习和课堂讨论组成。教师应根据学生掌握知识信息量,结合移动网络、手机App软件等,进行微课、慕课在线学习,
  将课堂教学扩展到课外学生自主学习[2],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可将有疑问的知识提出来,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和互动,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3]。
  在西南医科大学—泸州联合教改项目的支持下,学院对2014级中医卓越班兴趣小组进行《针灸医籍选读》课程翻转课堂改革和探索。为了配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首先对本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革。
  二、《针灸医籍选读》课程内容改革
  (一)课程知识体系的重新构建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知识体系编排按照《内经》《难经》等各篇章顺序进行,突出各个篇章针灸理论特点,初学经典理论的学生就很容易了解原文的主旨、含义。然而,多个篇章提及的针灸理论内容相互重复甚至相互矛盾。教师讲授过多内容重复或矛盾的理论,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不明显。对于内容重复的理论,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再照本宣科,重复教学;对于内容矛盾的理论,教师课后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设立讨论课,师生在课堂上可以互相讨论,掌握医理、医义,明确学习经典的目的。对于医籍选中涉及的相关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知识链接方式进行学习。例如讲解针刺迎随补泻方法时,其所涉及的篇章有《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终始》《难经·七十二难》等,将各篇中涉及针刺迎随补泻的内容知识链接起来,分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迎随补泻意义的不同,这样才能更好理解其实质含义,更好地掌握知识点,避免混淆各篇章介绍的相关内容。
  (二)针灸经典理论与临床相结合
  《针灸医籍选读》是针灸传统医学领域的典范,奠定了针灸学理论及临床基础。通过研读经典文献,学生可以深入理解针灸核心理论,掌握针灸临床规律,活跃临床思维,激发临床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升学生“读经典、做临床”的信心。
  如何将经典与临床紧密结合?对于初学中医者来说,首先要在“读”字上下功夫,通过原著言简意赅的表达,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获得新的感悟。比如本课程节选《灵枢·九针十二原》,其内容涉及守形、守神、守关、守机等概念,这些概念都是针灸经典理论的重要内容。每一个概念的理解并非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如“守神”这一概念仅从字面解释可以理解为守患者精神。这种局限的字面解释并非是经典理论原意,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从历史及文化背景更深层次地理解这一概念。深入阐释古人的神观念与今天神观念的差异,真正体会经典理论的内涵。只有熟读经典,才能正确运用经典理论指导临床。譬如在针灸临床中,我们经常遇到肩部疼痛的患者,给予常规的针灸治疗,选取患侧局部腧穴或远道腧穴针刺,疗效往往不满意。在经典理论《灵枢·官针》及《素问·缪刺论》中“缪刺”和“巨刺”针刺法的启发下,我们采用对侧的腧穴进行针刺治疗,收到了满意疗效。
  熟读经典是临床实践的基础,勤于临床是对经典的深化。无论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如何改革,中医人才培养必须贯彻“读经典,做临床”学习模式,才能将中医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三、教学模式改革
  (一)推进翻转课堂教学
  《针灸医籍选读》从课程特点看,针灸医籍选读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如何让学生易于接受掌握这门课程是教学的一大挑战。如何才能利用有限的学时,既能讲透知识点,又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中医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就成了重要问题。翻转课堂能将网络教学资源合理引入到教学中,有效调动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实施问题式、启发式和师生互动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式[4],提高《针灸医籍选读》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在讲授《灵枢·九针十二原》过程中,主要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本篇所涉及的内容和后面篇章的内容有很多联系。教师先将有联系的知识点链接起来,比如针刺“迎随”的含义,针刺“治神”的含义等,安排学生在课外通过网络学习这些内容,在课堂中则进行启发和互动式教学。可以在课堂上提出“在不同的篇章中迎随的实质含义是什么?”是“补泻总称?”或是“针芒补泻?”针刺迎随理论又是怎样指导临床?学生通过各种网络资源获得与所讲内容相关的资料,师生在课堂上深入讨论,学生更能深刻理解针刺迎随理论指导临床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该理论指导临床操作。这样便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
  (二)翻转课堂提供针灸教学改革新思路
  翻转课堂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促进了针灸教学改革。对要掌握或有兴趣的知识点,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有针对性、个性化学习,如果发现问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或微信等多种交流平台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兴趣。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成为传播知识的主体,老师由教学的主体变成启发者和促进者。翻转课堂为针灸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有效改善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中医思维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其自学能力。
  四、结语
  通过实践,《针灸医籍选读》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初有成效。教学内容改革和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互联网教学模式是未来教学改革的趋势,我们将继续探索以网络资源为基础,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网络课程慕课、微课的开放化程度,为针灸学领域培养具有扎实学科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化实践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9-10.
  [2]杨伟杰,翻转课堂:转变与挑战[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30(10):93-95.
  [3]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1.
  [4]Lykidis A,Chen CL,Tringe SG,et al.Multiple syntrophic interactions in a terephthalate-degrading methanogenic consortium[J].The ISME Journal,2011,5(1):122-1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5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