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实习管理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主要通过对“三位一体”的教育实习模式提出的背景、内容、具体的做法与措施等方面的讨论,探索一种更科学规范的符合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实习并保证实习质量的实习模式。
关键词:“三位一体”;教育实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4-0161-02
一、“三位一体”教育实习模式提出的背景
一直以来,师范生的培养工作主要由高校来承担,教育实习的管理工作基本上由高校自己负责,很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介入高校教育实习工作不多。实习基地的建立,更多的是高校与中小学校单向的沟通衔接。每次实习前,学校都要派大量人力外出联系,利用私人关系来寻找实习基地,基地的建设也依靠简单的流于形式的协议关系,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大,校点不稳定。这些都对学生教育实习的进程、质量和发展产生了较为消极的影响。只有教育行政部门参与宏观调控与管理,才能为高校教育实习体制搭建一个完善的框架。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探索一种不仅符合地方高师院校区域实情和学校校情,而且具有可操作性、系统性、时效性的完善的教育实习模式。
二、“三位一体”教育实习模式的内容
“三位一体”模式下,地方高师院校要对能提供教育实习的学校进行认真考察,筛选出基础条件较好、师资力量较强、管理严格的基地学校。由当地教育局审核批准建立实习基地,形成一种管理体制的工作关系。各级各部门把教育实习纳入年度工作议程,积极从人才培养的高度认识教育实习,杜绝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实习基地责任感、积极性不高的状况,使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管理及运行机制更加科学规范。
三、具体的做法与措施
1.高校探索全程式的教育實习模式。高校要加强对教育实习工作的重视程度,布置安排前积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完善各项工作,努力创造有利的条件,保证实习取得更好的效果。除了常规地安排实习学生做好见习、试讲、教育讲座、课赛等环节外,还应注重师范生培养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他们通过教育实习培养出大批可以胜任职业岗位的教师,我们大可借鉴此举,结合各地方院校的具体情况,改革创新教育实习模式。
针对不少学生实习时,对改革中的中小学教育不了解,教育设计和教学方式跟不上时代发展,对班级管理常规也知之甚少,实习期间授课量少,实习锻炼机会不足的情况,可以开展全程实习的模式。
第一阶段开展教育见习:在学生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知识后,可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安排10天左右的见习机会。让学生对当地的基础教育状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了解中小学常规教学、备课和学生管理的要求,对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有一个初步了解。为进一步学习教育类、专业类课程奠定较好的实践基础,提高教育学类课程的教学实效。
第二阶段开展生源地实习:三年级上学期,“十一”放假前后,安排一次以生源地为主,以学校附近的实习基地为辅的为期15天左右的分散实习。让学生把掌握的教育技能应用到实践中,结束实习后针对实习中的某一问题、某一现象进行深入的探究,写出调研报告或小论文。让学生通过实践训练发现自己在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的不足,从一名未来任课教师的角度,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三阶段开展毕业教育实习:四年级上学期,按照国家教委的本科生实习要求安排18周的实习基地集中实习,以实习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为主,重点培养师范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学能力、培养科研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经过第一、二期的见习、实习,第三阶段的实习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检查和展示。本阶段应当建立严格、科学的评价机制,但是,在目前的教育实习管理中,很多学校学生只要完成了实习,并且不出现严重错误,无论表现如何,最终成绩都能合格。由于对学生不构成压力,部分学生对实习缺乏应有的重视。因此在教育实习成绩评定上,要有明确而严格的实习评价标准,不仅要有数量的标准,如教学多少课时、完成了何种实践任务等,更重要的是明确实习生必须要达到的教学质量标准。比如,职业知识方面,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对学生的了解以及他们是如何学习的,作为教师是如何有效指导的等。
2.大学、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之间开展互动。教育实习需要学校专职部门的合理安排、地方教育部门的全力配合与支持,才能实现学生教育实习的活动组织并顺利达到实习目的。教育实习中遇到的困难是普遍的、不断变化的,搞好教育实习工作,还需要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实习学校共同参与和协调,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实习模式,制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促进高师院校、教育部门和实习基地之间的相互沟通、合作与发展,打开高校教师教育实习新模式的大门,帮助地方师范院校解决实习学校难安排的问题。
(1)教育行政部门与地方院校的合作。首先,地方院校通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协调,建立一批校风校纪良好、教学质量高、办学条件优越且稳定的教师教育实习基地。其次,教育行政部门由专人负责、协调、统筹教育实习中存在的各方面关系,收集统计实习基地学校所需实习生的专业类别和数量,之后把其需求及意向提供给高校,高校则向各学院传达实习任务并统筹安排实习工作。
(2)地方院校对实习基地学校的支援。地方师范院校要充分挖掘和发挥实习基地的综合化功能,互通有无,发挥优势,资源共享,建立一种互惠双赢的协作关系,而不是单一的任务布置与任务接收的工作关系。接纳实习生,实习基地学校会增加自己的教学管理和后勤工作的负担,高校交付的实习经费,甚至不够水电费的开支。所以地方院校除支付必要的实习基地建设经费外,应更注重进行多方面的扶持。第一,充分发挥高校知识前沿优势。除了传统的赠送一些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帮助贫困学生等方法外,地方师范院校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和技术的优势,以实习单位作为服务平台,利用自己资源的优势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将最前沿的学科知识、现代化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普及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中。针对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的要求,配合地方教育部门搞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定期安排教师与师范生的顶岗置换,积极安排教师下乡,组织教育专家到实习基地学校指导工作,提升中小学的办学质量和教育品牌。第二,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合作。地方师范院校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实习基地学校展开教育科研合作,邀请中小学教师一起规划大学课程,鼓励中小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到高校课堂为师范生分享经典的教学案例,并参加高校的学术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论文的撰写以及科研课题、校本特色课程的研发与合作。利用在教育发达地区的优势条件,组织发达地区优质学校中小学教师送教下乡共同提高,还可以邀请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到校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就业、教学、班主任管理等对学生实习求职针对性强的讲座。第三,及时支援师资短缺。如果实习学校人员遇到临时短缺的问题,高校充裕的后备师资力量,可以为实习学校提供短期代课教师。实习学生的到来,一方面解决了实习学校的困境,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3)实习基地学校对实习生的全面管理。随着实习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实习基地越来越分散,教育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不足现象十分明显。为解决这一问题,地方院校可以委托实习基地学校把实习生纳入其正常工作管理范围之内,既作为一名实习学生在指导下进行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实习,又作为一名正式教师,全面熟悉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实习生全面参与学校各项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活动,如教师例会、教师值周、年级组活动、教研组活动及集体备课等,这样能够减少地方院校对教育实习的人力投入,解决在职教师的外派指导实习的困难。对实习基地来说则突显实习学校在实习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也便于进一步增强实习生对教育实习的重视程度,调动积极性,加强管理。高校可以聘请实习学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与较强实习指导能力的优秀教师担任实习生导师,支付合理的指导教师报酬,明确指导教师、班主任的责任。
通过各种深层次的交流参与,与实习基地学校建立一种互利互动机制,构建起信任与合作的平台,使学院和教育实习基地学校变包袱为支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要求,深化教育实习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徐东.“三位一体、定点互动”教育实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保山学院学报,2012,(3).
[2]陈梓云.三阶段教育实习模式的构建[J].中外教育,2009,(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806.htm